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调整高耗能行业的结构,提高高耗能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路径之一,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文章围绕如何设计这一过程展开研究。首先构建了我国CO2排放量与人口因素、人均不变价格GDP、高耗能行业结构、高耗能行业能效和第三产业结构之间的STIRPAT关系模型,通过对1980~2012年期间的数据模拟得到长期均衡发展关系模型,最后通过设定不同的情景研究高耗能行业结构和能效变化对我国CO2排放峰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第三产业结构、人口因素和人均不变价格GDP而言,我国高耗能行业结构和能效对CO2排放量的影响更大,我国在未来是有可能通过调整高耗能行业结构和提高高耗能能效在2030年达到CO2峰值。同时,情景模拟的结果还显示,降低高耗能行业结构和提高高耗能行业能效对于我国CO2峰值出现时间的影响作用相差不大,但加快降低我国高耗能行业的经济比重更有助于我国减少CO2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2.
高耗能行业碳达峰是实现全社会碳达峰的前提。论文通过构建国家—陕西两区域CGE模型,设计基准情景和三个减排情景,评估碳达峰目标的倒逼机制作用对宏观经济及产业部门的影响。研究表明:碳控制政策能有效控制碳排放增速,三个减排情景于2029年实现碳达峰,能源消费总量达峰时间滞后于碳达峰。相比基准情景,全行业实施碳控制政策导致GDP损失1.20%;只限制高耗能行业实现碳达峰目标,投资结构优化弥补产能的缩小,GDP损失仅为1.06%。高耗能行业实施碳交易政策能优化配置碳减排空间,进一步缓解0.23%的GDP损失。通过集中管控高耗能行业碳排放,促进高耗能行业提前实现碳达峰,可有效降低全社会碳减排成本,支撑能源大省完成碳达峰目标和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江华  邵帅  姜欣 《财经研究》2015,41(2):111-122
加速推进城市化和实现能源总量控制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任务,但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矛盾.文章试图通过国际比较的视角来揭示城市化发展对能源消费产生的影响及中国现实.基于62个国家和中国30个省份的混合面板数据,在STIRPAT模型框架下,就国际和国内的城市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比较考察,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我国2020年的能源消费情况进行了情景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是从国际经验还是从国内现实来看,城市化与能源消费之间均呈现出显著的倒U形关系,这意味着城市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随着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阶段而有所不同;而且,中国的能源消费对城市化的弹性系数要远大于国际水平.情景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无法同时实现城市化与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双重目标,只能通过调整能源结构的方式来协调这一“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4.
选取我国1978~2011年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及碳排放量的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技术对中国城市化、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的长期及短期动态关系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城市化水平提高是导致碳排放量增加的原因,反之不成立;碳排放与第二产业之间也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碳排放量增加是第二产业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具有高碳排放量的高耗能产业是我国第二产业的重要支柱,支撑着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我国的经济增长遵循从"排放"到"增长"的路径。从三者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来看,城市化水平、第二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且长期的影响显著。我国由"排放"到"增长"的因果关系使得未来阶段容易陷入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两难困境,因此,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低碳城市化等方面入手逐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王伟朋 《时代经贸》2014,(4):367-367
当今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产业布局机制正逐步发生变化,加速城市化已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论文通过介绍城市化与扩大内需之间的各种相关关系,建立房地产投资与我国GDP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我国1990~2011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建立反映城市化和消费增长动态关系的回归模型和ADF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单位根检验分析了城市化发展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即扩大内需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加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是解决我国内需不足、是我国经济走出萧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不断推进,能源与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对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关联性的研究是预测我国能源消费及需求并制定和实施能源政策的重要依据,进而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文章以变结构协整的视角,设定虚拟变量,对1953-2011年的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与实际GDP数据进行变结构协整分析,认为1960年是结构突变点,进一步建立考虑突变点的回归模型,并与不考虑变结构的协整分析结论作对比,得出结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有较强的关联性,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考虑变结构的协整分析结果优于不考虑变结构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
一、结论 (一)厉行节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关重要。 能源是中国崛起的动力。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比发达国家大得多。2001年,全国终端用户支出的能源费用达1.25万亿元,占GDP的13%,而美国仅占7%。 首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重化工业阶段,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90年的50.6%上升到2003年的64.3%。重工业单位产值能耗约为轻工业的4倍。本项目对未来能源需求的情景分析表明,到2020年,高耗能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将大致保持在2000年的水平上。其次,城市化步伐加快会使人均能  相似文献   

8.
投资消费一直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文章运用1994~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及GDP相关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对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消费水平的提高对GDP有显著影响;投资和消费之间没有相互促进作用;投资与GDP增长也没有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必青 《新经济》2007,(2):28-31
总量预测:全年GDP增长还能超过10%吗?根据总体环境与政策的分析,经济专家对2007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状况的初步判断是:政府将继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适当减少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投资;通过土地、环保、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影响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能源消费量也逐年增加.运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理论,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三次产业及工业内部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能源密集型产品与能源消费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从2003-2005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2006年虽有所回落,但仍高达0.87,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单位产值能耗在逐渐降低,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我国产业结构特点决定了能源消费特点,工业是主要的能源消费者.其中高耗能行业又是耗能大户;能源密集型产品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基于以上分析,主要从工业方面提出了节能降耗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化对电力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GDP增长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生产部门用电量增长率将提高0.58个百分点;而重工业总产值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则生产部门用电量增长率将提高1.8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不同步的重要因素,但是二者的背离程度无法从产业结构的变化得到完全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阚大学 《技术经济》2012,31(4):38-44,125
利用2000—2010年我国省级制造业行业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东、中和西部地区的出口和进口对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出口与资源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行业产值与制造业总产值的比值"存在负相关关系,与资本密集型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行业产值与制造业总产值的比值"存在正相关关系;东部地区的出口促进了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中、西部地区的情况与之相反;三大区域的进口均促进了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三大区域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因素是国内投资和技术进步;东部地区的FDI、居民收入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促进了其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中、西部地区的FDI没有促进其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中、西部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姜磊  闫云凤 《经济前沿》2012,3(3):32-40
针对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增长的研究文献仅仅集中在少数几个部门。扩大样本截面选取中国29个工业部门样本期为1994—2007年的数据组成面板数据进行研究,通过面板单位根和面板协整检验得出:我国工业总能源消费、煤炭消费和电力消费分别与工业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然后通过完全修正最小二乘(FMOLS)方法估算出弹性,结果发现煤炭弹性最低,而电力弹性最高,总能源弹性介于煤炭弹性和电力弹性之间。通过建立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得出总能源消费与工业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电力消费与工业增长之间也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而煤炭消费与工业增长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最后,提出一些有关提高工业能源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1978—2015年中国电力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度数据,基于"三区制"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研究了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动态转变过程,识别和划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力周期和经济周期的阶段,并分析了两者在不同阶段的协同性。结果表明:电力周期和经济周期均具有低速增长期、稳定增长期和高速增长期三个区制转移特征;电力消费在低速增长期和高速增长期的波动性明显高于GDP,而在稳定增长期的波动性则显著小于GDP;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是电力周期和经济周期的静态协同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两者处于非协同期;之后,两者处于显著的跨区制动态协同期,且处于协同期的电力周期与经济周期在时间上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辽宁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电力消费逐年上升,为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明确电力发展方向,运用协整理论对辽宁1978—2010年间经济发展与电力消费的关系进行实例研究,验证辽宁省国民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与电力消费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得出短期内存在从电力消费到GDP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说明电力缺乏将造成经济发展停滞,"经济发展,电力先行"政策将长期坚持;并采用H-P滤波技术得出GDP与电力消费的趋势成分和波动成分,验证二者存在协整关系,并得出辽宁电力消费与经济发展存在趋同的发展趋势和周期性波动关系的结论,建设性提出未来辽宁电力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陕西投资效应分析的西部能源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大量投资集中于开发西部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基于能源投入占用产出表,对比分析了陕西和全国行业投资带来的GDP增长、单位GDP能耗、就业等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陕西能源行业和高能耗重工业的投资带动效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增大了陕西单位GDP能耗。吸取陕西的经验和教训,为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系统地提出了西部能源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新疆电力与GDP以及三次产业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新疆电力与经济的Granger因果关系是从GDP到装机容量和用电量的单向因果关系.从长期均衡看,GDP每增加1%,用电量增长1.1136%,装机容量增长0.9525%,经济增长对电力有效利用的促进作用显著.第一、二、三产业都是从产业增加值到用电量的单向因果关系.从长期均衡来看,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每增加1%,用电量分别增长1.4215%、1.0887%和0.9533%.基于电力与经济的关系,新疆应做好电力规划,避免电力工业的产能过剩,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能耗,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台湾省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通过对战后台湾省产业结构的演进分析,并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的变化分析其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得出了产业结构演变所形成的农业与非农业地位的消涨、比较利益的差异及劳力吸收率的更迭造成城市化动力更替,是台湾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The energy-GDP nexus: Evidence from a panel of 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are small island economies that are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energy fo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yet highly susceptible to climate change. Thu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DP is crucial for realizing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bjectives. This article tests for Granger causality and provides long-run structural estimate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GDP and urbanization for a panel of 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For the panel as a whole in the long-run there is bidirectional Granger causality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DP and these variables exert a positive impact on each other. A 1% increase in energy consumption increases GDP by 0.11%, while a 1% increase in GDP increases energy consumption by 0.23%.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for the panel as a whole these countries should increase investment in energy infrastructure and regulatory reform of energy infrastructure to improve delivery efficiency, continue to promote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s and put in place energy conservation policies to reduce unnecessary wastage. These strategies seek to realize the dual objectives of reducing the adverse effects of energy use on the environment, while avoiding the negativ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of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层次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都经济区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因子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选择GDP、人均GDP、经济密度、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城市化率、工业化率八个指标,对成都经济区所辖八市的综合经济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和空间分析,并结合八市之间的经济距离,应用城市引力模型,测算了成都市对成都经济区其余各市的辐射影响力,基于此得出,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分三个层次:首先,成都与德阳、绵阳(1+2);其次,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3+2);最后,整个成都经济区八市(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