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期待效应”在心理学、教育学及管理等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笔在此结合企业管理实际,对期等效应中有关“期待”的三方面问题,即对期等效应产生的前提、期等的定位及其实现过程中的领导参与度、如何管理自己的社会期待,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期待视野”是姚斯接受美学理论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概念,文章从“期待视野”的理论渊源、内涵和影响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述,展示了“期待视野”理论作为姚斯最重要理论文章的“方法论顶梁柱”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倪轶容 《浙商》2013,(3):44-46
每年的浙商年会上,对话环节都是一个重头戏。2012年浙商年会上的两个对话环节,主题分别为“未来十年:变革与期待”,“未来十年:战略与战术”。未来十年有哪些困惑与期待?参与对话的嘉宾多层次、多角度地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智慧和观点。  相似文献   

4.
《商》2016,(1):215-216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出现还未事实获得就提前对期待性遗产进行赠与处分的行为,此时的赠与合同是否有效且期待性遗产是否属于赠与的范围颇具有争议性。因此,通过分析期待性遗产性质,明确此时的继承人对期待性遗产并未具有完整的所有权,故而对于遗产的提前处分行为具有瑕疵性;为了保护被赠与人的合法利益,有必要限制期待性遗产的处分行为,应该视赠与的情况支持赠与合同的效力,赋予被赠与人一定的救济途径,对被赠与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5.
徐菁菡 《商》2013,(5):181-181
期待可能性近年来在我国的探讨尤为激烈,该理论理论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例如作为其基础的规范责任论,以及意志自由问题都有研究的空间。恩格斯曾说:“如果不谈谈所谓自由意志、人的责任、必然和自由的关系等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讨论道德和法的问题。”笔者认为如果要将期待可能性理论纳入到我国刑法理论中来,就必须对其立论基础、含义,以及本土化的定位进行考察和分析,从而考量其是否有本土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柯晓娟 《商》2014,(12):166-167
期待可能性理论一直为我国刑法学界所关注。在中国古代,早已有类似于期待可能性思想的存在,如儒家思想,春秋决狱,亲亲相隐等。虽然期待可能性理论始于19世纪末的德国,现在的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大陆法系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刑法体系,均有一定的规定。为防止罪行擅断主义对犯罪的主观判断,对量刑的自由裁量过于泛滥,现代刑法学中罪刑法定主义在现代法治中奠定了核心地位。但是,民主政体之下,个体公正也需要得到保护。我国古代的法律思想已有相关的法律理论,运用中国古代法律思想来分析期待可能性理论,能从不同角度印证期待可能性的重要性,为期待可能性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提供基础。本文将从期待可能性的概念、发展,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结合期待可能性的重要性简单阐述,并由此合理的引进期待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期待可能性理论是一种基础的刑法方向的理论观点。它约束刑法实行来保护公民人身自由,映现了刑法应当具有的谦抑精神,对我国刑法理论的实践产生重大影响。目前我国刑法并未对期待可能性进行明确规定,主要是因为该学说存在于德国三阶层犯罪构成体系之内,这显然不同于我国最传统的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并且该理论也并非完美无瑕的,它在大陆法系中三阶层体系定位中同样也存在争议。但是在刑法实践中已经出现运用期待可能性解决实际案例的具体应用现象,在刑法法条中也有该理论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教育者关注高职大学生的期待并加以引导,实质上是调动高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过程。文章从大学生期待的内涵和关注大学生期待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如何关注学生期待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导向,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文章认为关注学生的期待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雅萍 《商业研究》2011,(5):149-154
期待权应与私法权利要素结合纳入至私法体系之中,期待权概念界定为前提,亦是期待权制度研究的本源与基础。在期待权概念诸种学说考察与评述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期待权是已取得权利的部分构成要件,基于此享有期待完整权利实现的地位或资格,权利人在其它权利构成要件具备时能够依照自己的意志提出权利请求并得到法律所承认与保护。  相似文献   

10.
孙力 《现代商业》2008,(15):256
期待可能性反映了法律对脆弱人性的尊重和关怀,它在我国古代及现代刑法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在刑法中明文规定了期待可能性,分析探讨该理论的深刻内涵,考察这一理论是否适合我国国情实有必要.文化因素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基于管理审计的投资者期望差距弥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审计”概念是由管理专家首先提出 ,并在内部审计 ,政府审计和民间审计得到应用。它是为满足日益扩大受托责任的需要 ,以审查管理信息为对象 ,并对被审计单位全过程进行业绩评价的一种审计类型。总结管理审计的起源、概念及管理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区别 ,同时通过管理审计对投资者期望差距弥合的分析 ,指出管理审计是解决当前会计信息失真 ,弥合投资者期望差距的一个新视角 ,可推动整个审计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今的产品伤害危机逐渐呈现群发趋势。文章通过现场实验,研究了产伤害危机群发属性对补救预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群发属性与补救预期负相关,群发属性越高,消费者补救预期越低。(2)品牌声誉能调节群发属性与补救预期之间的关系,当品牌声誉较低时,产品伤害危机群发属性与消费者补救预期的负向关系更为显著。(3)负面情绪(愤怒、无助)能够中介群发属性对补救预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消费良序的存续既有企业生产、政府信息发布的伦理问题,也有民众对信息处理的行为心理问题,特别是消费者对政府发布的食品安全信息持何种心理预期即“不可信”与“可信”的主观感受,更可归结到社会宽松的视域内加以认识,心理预期与社会宽松互为关联.中国目前在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与采信上的社会宽松度很低,对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与采信的心理预期相应偏紧,为以社会宽松为突破点研究正常心理预期的重建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可能.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与采信的正常心理预期发生机制的探析可从模型Ⅰ导入,过渡为模型Ⅱ,最后从模型Ⅲ导出,结论是政府要对现有的民众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与采信的心理预期进行“偏中求正”式的重建,其中社会宽松是政府乃至全社会的一个重要调控工具.  相似文献   

14.
案件风险及所引致的不安全预期广泛传导,已成为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通过几个简单的模型分析案件风险及预期传导机制,并对阻断风险预期的传导、缩小风险影响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理性预期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性预期学派及其理论已经成为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为现代宏观经济系统建立了基于个体最优化行为的微观基础,弥补了长期以来宏观经济理论缺乏微观基础的缺陷。本文在对货币政策中性命题重新认识以及对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演变途径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有的理性预期理论模型的分析,说明即使是在理性预期条件下,宏观的货币政策调控仍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察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变化或分析市场利率在政策公告后的变化趋势,可以间接对货币政策透明度进行度量;利用相应的货币政策透明度检验模型和我国金融市场的利率数据进行检验,可知我国中央银行在基准利率调整和准备金率改变等重大的政策决策上,货币当局更倾向于采用模糊的政策操作方式,由此会导致市场预期的混乱,并最终对政策实施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国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政策操作经验,进一步增加政策操作方面的透明度,并借以最终建立一个简单透明、效率更高的政策调控框架。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重点讨论了政策干预下的汇率走势,以及预期因素作用下进口商和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在假定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汇率变动完全传递给贸易品价格的条件下,研究了汇率变动和贸易余额的关系。认为在政策干预和汇率走势形成稳定预期的条件下,汇率升值不但不能减少贸易逆差,反而扩大贸易逆差,反之反是。文章通过一系列实证检验和对比研究,发现上述作用机制在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的中美贸易中能够较好地成立。  相似文献   

18.
数学期望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实例介绍了数学期望在物流管理活动中选择最优生产批量、最优库存量、最佳进货量等方面的应用,说明了数学期望在物流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正新 《价格月刊》2012,(1):18-21,35
在货币政策时间非一致性的视角下,借鉴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综合运用宏微观经济模型组的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方法,探究通货膨胀预期陷阱的基本范畴、理论模型、生成机理、社会经济效应和对策等理论问题,这有别于目前主要运用货币政策效用函数和损失函数来分析货币政策时间非一致性问题的一般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新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被提出以支持大规模连接。基于稀疏因子图,SCMA利用低复杂度的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MPA)来实现接近最优的多用户检测。但是,传统MPA的复杂度仍然很高。为了灵活地控制算法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混合期望传播检测算法用于SCMA检测,建立算法复杂度与信道阈值之间的关系,利用信道阈值控制算法复杂度。此外,将混合期望传播检测算法与消息回退机制相结合以提高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检测方案相比,所提算法可以灵活地在算法性能和计算复杂度之间进行折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