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外资利用规模及其经济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为以FDI为主,外债为辅的外资利用总量结构;国内储蓄及劳动力皆有剩余,与外资的配套能力存在,外资利用规模有扩大的空间;20多年的外资利用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一定程度地实现了外资利用的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2.
发展中国家外资利用的经济绩效取决于其外资利用规模的扩大及外资利用效率的提高,外资利用效率的提高取决于一定规模的外资对该国产业结构与地区经济结构的提升与改善。但外资利用环境是取得外资利用经济绩效的先决条件。它制约着外资利用的规模和结构。因此,一定时期发展中国家外资利用的环境、规模与结构是其取得外资利用经济绩效的决策因素,三者之间是否相容、相容的方式与程度的不同制约着发展中国家外资利用的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3.
FDI利用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的外资利用,特别是FDI的利用取得了较大的经济绩效,但也一定程度地危及到我国的经济安全,由于FDI的利用,致使大量外资流入,同时进入我国的大型跨国公司具有巨额的外贸逆差,导致我国国际收支结构脆弱,伴随FDI利用规模的扩大,其利润汇出规模也日益扩大,因此,FDI利用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我国的金融安全,FDI凭借其强大的资本与技术优势在股权,技术、市场,品牌四个方面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从而影响了我国的产业安全,由于FDI对我国金融安全与产业安全的影响,因而一定程度地降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与稳定性,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4.
根据发展经济学的观点,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可以分为工业化起步、工业化腾飞、工业化成熟及后工业化四个阶段,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 每一个阶段都渗透着外资的作用,从主导产业的创立、发展到成熟都能找到外资的痕迹。一定时期,考察发展中国家外资利用是否促进了其工业化,即外资利用是否促进了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一要看政府产业政策的干预力度,二要看外资利用形式,三要看与外资利用形式相对应的经济发展战略。本文通过韩国与巴西两个国家外资利用的对比分析,为我国的外资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当前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及若干政策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投资研究中心江小涓一、外资推动增长与改革的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各种渠道吸收外资,外资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和体制改革各方面的影响日益增强。199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外国政府及国际金融组织间的经济合作广泛,我国电力工业充分利用各种外资筹资渠道加快电力建设。为此,介绍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利用同外金融组织贷款、国外政府贷款、出口信贷,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电力项目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开放经济条件下,外资流入会对东道国国内投资产生强有力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外资对东道国国内投资的挤入效应或者挤出效应。本文利用1982—2003年我国相关变量的年度数据对外资流入对国内投资的影响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外资流入在增加投资总额的同时却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股份合作制企业受到高度重视并得到快速发展。实践证明,这种以劳动群众自愿结合、自筹资金、联合劳动、民主管理的经济组织,它一方面竭力摆脱原来公有制企业管理中的禁锢和束缚,吸纳了其它经济组织形式中的优势;另一方面,又保留了公有制企业管理中协调平等的劳动关系,避开了其它经济组织中,尤其是外资和私营企业中使职工感到畏惧的劳动关系,充分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青岛市近年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方面成绩显著,吸引外资硕果累累:建立了以外资企业为主体的多个经济园区,在增加外资规模的同时注重外资的质量以及与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吻合程度,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但是引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青岛市外资利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以继续优惠的外资政策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及建立完善的外资服务市场等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外资进入与国家经济安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引进外资包括引进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它是对外经济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我国关于外资进入问题的争论弓队关注。本文侧重从外资进入与国家经济安全这一视角作一分析。一、引进间接投资与国家经济安全对外借款属引进间接投资。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外资风险问题,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外债风险指数,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即偿债率、负债率和债务率。进入gO年代以来,随着外债余额的不断扩大,我国外债的还本付息额也在不断增加,各种债务风险指数也在不断攀升。就偿债率看,国际上公认的最高限度标准是Zo%,我国这一指标90年代上半期最高为9.…  相似文献   

11.
罗春燕 《工业技术经济》2001,20(6):32-33,42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跨国购并的发展,跨国购并则是驱动经济全球化加快的一个重要动力。资金的全球化流动加快了要素本地化和国民待遇的实现.现阶段跨国购并的浪潮和外资对国民待遇的要求便成为外资购并国企的外部诱因.面对中国即将加入WTO的挑战,解决许多行业的深层次结构问题已到了关键时刻.为应对海外“巨无霸”公司,国企战略并购开始登上经济舞台.同时,大量的国企需要改组改造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对资金的需求很大,有必要借助国际资本.外资参与我国不良资产处置又可寻求资本市场引资新途径,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放开,促进金…  相似文献   

12.
“九五”时期我国利用外资的适度规模与政策调整王允贵(一)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利用外资的首要目的在于补充欠发达国家国内储蓄的不足,一般来说,计划投资与计划储蓄的差额被认为就是为达到经济增长的目标所需要的外资数额,储蓄缺口越大,外资的需求规模则越大;反之...  相似文献   

13.
外资并购中的国有无形资产资本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资并购不仅促进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重组,而且加速了国有无形资产资本化趋势,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重要经济资源。与此同时,国有无形资产资本化过程也面临诸多障碍。本文分析了外资通过并购国有企业以取得无形资产的动因.归纳了国有无形资产资本化面临的三大约束,即体制转轨约束、评估理论与方法约束和交易主体博弈约束,并探讨了隐性无形资产显性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引进外资与发展民族工业李长明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外资取得了很大成绩。外资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了我国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但是,引进外资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发展中国家共有的,有些则是我国在经济转轨这个特殊历史过程特...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上讲,劳动争议的产生源于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与劳动追求福利最大化之间的矛盾。经济转型条件下,我国现行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原因既具有资本与劳动矛盾的普遍性,也具有经济转型条件下的特殊性。本文在我国经济转型大背景下,分析了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问题探索了一些合理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外资与土地的集约利用角度,将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划分为四种模式,利用数据包络分析对我国27个国家级开发区2004—2006年的土地利用效率和外资利用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形成了外资与土地利用效率双高的集约高效发展模式,以及外资与土地利用效率一高一低的失衡发展模式的开发区都很少,大量存在的是外资与土地利用效率双低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并据此提出单边突破式、扬优补劣渐进式,以及短期积蓄能量跨越式发展等几种效率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7.
浅析当前企业劳动关系的特点佟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带来了企业劳动关系一系列的深刻的变化。形态多样、情况复杂的劳动关系萌生了大量劳动争议问题。学习、研究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的变化,探索劳动争议发生的规律,找出劳动争议产生的根源,超前加以防范,使企...  相似文献   

18.
自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是调整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明确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与企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对于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巩固和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用工机制,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有效积累人力资本、增进就业稳定性和就业质量,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鲁虹 《工业技术经济》2003,22(3):37-37,44
我国加入WTO后将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经济全球化各个方面扩展规模的大小,是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本源。近年来,外商对我国的投资规模逐年递增,它既促进了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又对我国工业技术自主研发及创新能力起了一定抑制作用。本文分析了外资投向我国的原因,总结其投资的技术取向,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只有遵循“学习、合作、竞争”三步走的策略,才是提升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外经贸部部长助理马秀红日前透露,我国正在加紧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外资在华并购行为。并购已成为全球跨国投资中非常重要的方式。   2000年全球跨国投资超过 1万亿美元,其中通过并购形式实现的高于 80%。我国 2000年实际利用的 407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中,以并购形式实现的比例很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当大。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政策可望放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