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以高产为目的的高密度养殖模式弊端逐渐呈现,养殖环境污染、病害问题频发。水产养殖业面临瓶颈,传统的养殖技术已远不能适应和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寻找一种健康、高效、新型的生态养殖技术已迫在眉睫。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具有良好的水处理效果、高效的蛋白利用率等特点,并能显著提高水产养殖动物的生态化、免疫和健康性水平,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水产养殖的生产中,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生物絮团技术被誉为是一种有效替代传统养殖的新兴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将有助于解决当前水产养殖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产业发展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市场对水产品的进口标准日趋严格,罗非鱼养殖生产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只有推行罗非鱼健康养殖,从提高产品品质着手,实施罗非鱼产业化健康养殖示范工程,实行水产养殖经营格局重组优化升级,促进全市淡水养殖业向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健康方向发展,才能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罗非鱼健康养殖的主要工作是:在做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基础上,以发展生态、标准化水产养殖为重点,推广鱼、藻生态互补的立体养殖方式,改变过去鱼、禽、畜、果综合养殖模式,加快改造传统老化池塘和水处理设施,提高水体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改善、修复养殖环境。现把罗非鱼健康养殖主要的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面临着能否健康发展和如何健康发展的严峻课题,其核心在于怎样尽快解决好量多质次的矛盾,如何做到水产养殖面积、产量的不断扩大与水产品质量提高的统一。实行健康生态养殖,进行水产养殖的绿色革命,是解决上述矛盾,保证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最佳途径。健康生态养殖必然带来整个水产养殖业思想观念上的大转变,彻底摆脱一直困扰水产养殖业的恶性循环,保证水产养殖走上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道路。一、我国水产养殖存在的困扰1、掠夺式养殖。海面上缺乏规划,盲目建造网箱、架设吊养台筏而造成养殖密度过大,远远超过海洋生态…  相似文献   

4.
富学刚 《渔政》2009,(1):19-20
为进一步适应现代渔业管理需要.提高水产养殖业管理水平.保护养殖水域滩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范苗种繁育和养殖生产秩序.规范水产养殖用药行为。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努力构建利用资源合理、环境优良、依法经营的现代化水产养殖业.促进全市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根据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关于印发《辽宁省2008年水产养殖业专项执法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葫芦岛市从2008年4月至10月间开展2008年水产养殖业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检查全民所有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生产、水产苗种生产、苗种繁育、养殖生产的单位和个人是否依法取得养殖证、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是否有超越规定范围的生产行为:是否按规定建立《水产养殖生产记录》和《水产养殖用药记录》等。此项行动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县两级渔业及相关部门的努力和配合下,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与养殖水质持续恶化这一对矛盾日趋尖锐,已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桎梏,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为此,有关渔业主管部门开始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通过投放无疫病苗种、采用合理养殖模式及加强投入品管理控制养殖环境等技术措施,使养殖生物保持最适宜生长和发育的状态,以减少养殖病害发生,提高养殖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 实行健康生态养殖,进行水产养殖的绿色革命,是解决量多质次的矛盾,保证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最佳途径。 1、健康生态养殖是唯一选择 近10年来,健康养殖成了水产养殖业关注的关键,各种鱼、虾、蟹、鳖的病害防治成了水产养殖业及相关科研部门研究和探索的重点。然而实践表明,水产品的各种疾病流传并  相似文献   

7.
健康生态养殖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以来,安徽省积极探索并大力推广池塘、湖泊生态健康养殖模式.通过狠抓示范推广,促进产业素质提升;狠抓体系建设,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产养殖和资源养护并重,增强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措施,促进了安徽水产养殖业又好又快发展,呈现出产量增长、质量提高、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变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增长的可喜局面.这充分证明,健康生态养殖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正>浙江杭州市围绕产地水产养殖质量安全,进一步落实产地水产养殖"三项记录"制度,强化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提高产地初级水产品生产者科学用药水平,降低产地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潜在风险,推进产地水产健康养殖,确保  相似文献   

9.
<正>6月27日,洪湖市第五期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员培训班在莲花假日酒店举行,市水产局、市渔政船检港监管理局、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主要负责人和水产养殖企业、健康养殖示范场、水产专业合作社技术骨干近50人参加了培训,市水产局局长曾令旗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培训期间,专家重点讲解了"健康养殖与鱼病防治"养殖环境与水质调控"水产投入品选用与生产日志记录"等内  相似文献   

10.
<正>草鱼是我县水产养殖主要品种之一,具有生长快、个体大、肉质细嫩鲜美等特点,但由于草鱼病害多,成活率低,不仅影响了草鱼的品质,还制约了草鱼养殖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消费意识的不断增强,科学利用资源,实施鱼类健康养殖,生产安全水产品已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主题。为进一步提高草鱼养殖效益,探索池塘健康养殖技术,在提高草鱼养殖效益方面的可行性,笔者在峡江县农业科技园进行了草鱼池塘健康养殖试  相似文献   

11.
水产健康养殖是根据养殖品种的生态和生活习性建造适宜养殖的场所,选择和投放品质健康、生长快、抗病力强的优质良种,并采取科学的养殖模式、养殖密度,通过科学管水、投喂优质饲料、用药防治疾病等技术。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创建国家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活动中,大力推广应用微生态制剂的健康养殖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县五工台镇大泉渔场养殖户郑守瑞在一口40亩的商品鱼池中,使用EM生物制剂养殖常规品种,到2006年11月23日全部售完,共出鲤鱼33245公斤、鲢鳙鱼16147公斤,平均亩产达到1122公斤(其中鲢鳙鱼平均亩产403公斤)、实现亩利润2335元。其具体做法一是清整池塘、严格放养,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老河口市全力创建全省水产大市和生态渔业示范市,积极推动生态养殖、健康养殖和无公害养殖,努力打造老河口自己的水产品牌。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任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文重点介绍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任务。1.进一步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战略意义:深化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带动渔业新一轮的发展,减排CO2、缓解水域富营养化,促进渔业绿色、低碳发展,生产更多更好的优质蛋白,满足需求,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促进生态系统水平的水产养殖发展,提升我国渔业科技进步;2.水产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养护战略、拓展战略和高技术战略,创新推动新一轮水产养殖业的现代化发展;3.战略目标:“高效、优质、生态、健康、安全”;4.水产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重点任务:加快建设现代水产种业体系,规划发展现代水产养殖生产模式,着力发展现代水产养殖装备与设施,强化现代水产疫病防控和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积极发展现代水产饲料与加工流通业,加快建设现代水产养殖业科技与支撑体系,拓展发展现代水产养殖生产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正>水产苗种是水产养殖生产的第一要素,水产苗种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养殖户的生产效益和水产健康养殖的发展;全面提升我省水产苗种质量,保证生产数量是全省水产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我省水产苗种生产虽然  相似文献   

16.
<正>宝应湖农场拥有水面1.65万亩,水产养殖引用水源为洪泽湖水、宝应湖水,生态资源优越,渔业资源丰富。拥有无公害养殖基地和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相似文献   

17.
无公害水产养殖是采取生态养殖、健康养殖的方法措施,生产优质、高效、无有毒物质残留水产品的一种科学养殖方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贸易经济日趋发展,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对市场水产品品种、质量、数量要求更高。这就势必要求我们用科学的发展思路,坚持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配置资源,调优水产养殖结构,提高水产品质量,促使渔业生产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龙岩市各级水技站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倡导、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方式,推进水产养殖业向着生态、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保观念的日益增强,人们也越来越青睐于生态绿色食品,生态健康养殖也随之被逐步广泛地运用到水产生产领域。要想搞好生态健康养殖,水质管理是普遍反映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拟以本地的河蟹生态健康养殖为  相似文献   

20.
1.实施健康养殖的必要性 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十几年居世界第一,2002年已达到4513万t。但我国的养殖模式大多数仍为传统的养殖模式,随着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养殖模式的弊端也日益表现出来,已经远远不适应我国水产养殖发展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