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外企业》2003,(2):40-44
农业劳动力比重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农业劳动力的剩余,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经济发展阶段,即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扬州市的实践表明:不同产业收入的差异是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推力,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不断需求是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外在拉力,农民渴望提高生活水平和追求自身发展是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动力,科技进步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推动力,政府力求保持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促进力。扬州市的实践还表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输出影响到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农村、农民的事,而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一个县、一个市小环境的改善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需要国家的宏观制度环境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城市现代化:从城镇化到城市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在承认城镇化是必经的特殊历史阶段的前提下 ,分析了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经济社会的发展 ,作为全球化浪潮的城市化在 2 1世纪中叶的中国必将全面实现 ;剖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冲突 ,认为目前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中国城市从城镇化上升到城市化的契机 ,提出重组乡镇企业产业布局、发挥地区工业聚集效应、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及其产业化 ,从而使我国的城市化向更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3.
4.
多年来,人们一谈到中国城市化战略时都集中到城市规模论、人均GDP论上。而最该关注的城市功能分区、城市规划等城市化的本质问题.却一直得不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农民收入问题直接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因此,必须进行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推进城镇化,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等,以增加和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的历史必然性不仅在于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的劳动力和国民收入在产业间分布结构变动理论所揭示的农业的小部门化趋势,还在于“发展极”理论、“增长点”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区位理论和主导产业联系效应理论等所揭示的城市强大的经济功能。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期,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等一系列城镇化新政,这对于我国城镇化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指出,要引导乡镇企业推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实现健康发展,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结合广西实际强调,发展乡镇企业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是加强地方财源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因此,各级党委和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经营》2003,(1):27-27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日前表示,目前加快城市化发展的条件已成熟,现在应把城市化水平过低的问题着力解决。他提出,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坚持六大战略:一、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这是核心的最重要的战略。二、城乡一体化战略,从着眼城市竞争力角度,首先要放开户籍制度,把能人吸引到城市里来,这样能带动很多就业;而担心放开导致城市膨胀没有必要,石家庄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9.
把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作为一项“富农”战略,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同时,促进乡村工业、服务业向城镇相对集中,更是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小城镇只有根据自身优势形成特色,产业,不断扩大经济活动规模,才能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充足的就业空间,为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0.
正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如何把握城镇化机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笔者以为,必须"走出三大误区、把握三个关键、追求六大目标":1.走出三个误区第一,走出简单增加人口的误区。今后一二十年,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更重要的是,除了将农民变为市民外,还要解决好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一个多因素集合演变的过程,包括基础设施的完善,农业人口的转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的发展以及城市生活方式的形成等内涵。近年来,在城市化加速、房地产开始升温的背景下,一些大中城市的城郊村以及山水秀美的乡村,出现了在农村集体土地上违法开发房地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13.
关于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随着农民转入城市的增加,又一次诱发了人们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讨论。社会学家在评价现代化的发展程度时认为,城市人口比重超过50%,是一个国家进入现代化行列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发达国家,大多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中叶的时期里走完了城市化的过程,相比之下,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比较低。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到1998年底,我国的城市人口比重为30.4%,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住宅与房地产》2014,(9):30-30
8月1日,国务院宣布放开城市落户限制,允许更多农业人口向城市迁移,以提高城镇化水平。政府希望此举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扩大就业机会,进而让更多人享受到社会福利。该举措意义深远,就房地产行业来说,其产生的影响或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正万般心绪尤可期,又是岁尾年初时。随着2014年1月16日春运的日益临近,一年一度的春节返乡潮,伴着热热闹闹的年味,正越来越浓地在城市和乡村扩散、弥漫、涌动。和回家的心情一样,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新蓝图,也正使越来越多奔波在城市和乡村的人们广为期待。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西部大开发从本质上说就是西部城市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落实应该体现在城市上。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点 ,面临的问题 ,阐述了西部城市化战略的原则与目标 ,并对未来城市化的合理发展和有序推进提出了一些指向性的思路与建议 ,认为今后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应当以城市化为先导 ,以城市化作为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农业规模化经营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规模化经营必然使农业出现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成为关键。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包括本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将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动,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社会结构的形成。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视角,本文勾勒出了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城镇化发展的过程简图。保障农业规模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就业》2013,(5):4-7
前言: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扩大,各地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或传统、或新兴的劳务品牌。劳务品牌是市场竞争的"杀手锏",是务工就业的"明信片",人员闯四方的"通行证",更是我国今后农业富余劳动力包括新成长的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助推器"。近期,人社部技术指导中心围绕劳务品牌开展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了《全国劳务品牌数据统计分析报告》,涉及劳务品牌的基本状况、劳务品牌培训状况、政府在培育劳务品牌中的作用、劳务品牌的作用、加强劳务品牌建设的几点思考等各个方面,极具研究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出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各地劳动部门从我国国情出发,顺应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规律,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20.
杨义 《中外企业家》2014,(10):248-248
城镇化带动产业化是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采取一系列促进城镇快速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