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台湾现代农业成效及对福建的启示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台湾现代农业的进程与成效台湾农业发展大体经历了恢复、发展、调整和转型的四个时期,有过繁荣,也有过徘徊。但农业总体水平较高,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50年代初,台湾经济是传统的“米糖经济”。1952年农业产值占台湾生产总值的36%,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56%,农产品出口值占出口总值的95%。60年代中期,台湾工业产值和工业品出口值比重均超过农业,整个经济结构出现了历史性转变,其政策取向也从“以农业培植工业,以工业支持农业”转变为“以贸易促进农工,以农工支持贸易”,建立出口加工区,引进先进的技术,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2.
台湾食品加工业发展措施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加工属制造业,而其加工原料约80%来自农业,与农业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台湾将食品加工业视为农业的下游产业,把发展食品加工业作为拓宽农产品销路促进农业升级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推动食品加工业迅速发展.1996年台湾食品加工产值达5556亿元新台币,在制造业,占总产值的9.2%,排名第三位.以往台湾食品加工是以外销为导向,生产目标是"出口赚取外汇,支持工业发展",如今已转向内销导向,以"满足国民食品需求,提高国民生活素质"为生产目标.1996年加工食品出口值934亿元新台币,仅占食品加工总产值的16.8%,80%以上的加工食品是供内销市场.台湾推动食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与成效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一台湾经济发展的目标是“成长与稳定并重”,致力于巩固经济基础。从1953年起,年经济增长率在8%以上,1987年达到10%。物价方面也较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发达国家的涨幅低。由于经济成长快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1952年还不及200美元,1986年则已达到3750美元。台湾经济发展大体经历四个时期: 1、恢复时期(1945—1952年)。主要是进行工农业生产建设和交通运输设施的修复。2、进口替代时期(1953—1960年)。在“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策略下,工农业生产大幅度提高,平均每年增长幅度:农业为4.5%,工业11.7%,经济成长率平均每年达7.6%。3、发展外向型经济时期(1961—1972年)。由于台湾市场狭小,至50年代末期,若干产品在台湾市场已渐趋饱和。为了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必须开拓外地市场,因此在上一时期末。台湾便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投资,拓展国际市场为重点。这个时期,国际经济景气,同时台湾具有低廉工资的竞争优势,出口因而大幅度增加,每年平均出口增  相似文献   

4.
台湾产业经济是指在台湾本岛上各种产业经济活动总的概貌的分析与评价。1.台湾产业经济的基本情况台湾原是一个农业社会,工业基础很薄弱。日本统治时期,实行“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政策,台湾只有一些小型工业,如纺织、化学、机械、印刷产业得到发展。以后,工业也更形破损;一直到1949年以后,工业才逐渐恢复。经过1953至1960年的“进口替代”和1961-1972年的“出口替代”以及1973至1981年的第二次“进口替代”,台湾产业经济终于有了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台湾产业经济虽然在结构上已有明显的变化,但由于是以出口导向的加工贸易型工…  相似文献   

5.
现代台湾农业发展模式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开始了第一次土地改革,建立了自耕田制度.选择了外向型农业经济,并大力实施农业技术革新、农业机械应用和农作物品种改良等措施,使台湾农业持续快速地发展.同时,实施了适度"盘剥农业"以培养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进入70年代后,随着台湾工业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迅速转型,台湾农业的比较优势又迅速丧失.于是,台湾又进行了第二次土地改革,废除了土地兼并的限制,并采取了农产品价格补贴、关税壁垒、财政转移支付、提高农民福利、工业"反哺"农业等保护政策,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积累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6.
<正>一、五金制品业介绍台湾早期经济发展以加工出口为主,传统五金制品发展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属于劳力密集型产业。20世纪60至70年代,凭着低成本的传统竞争优势,使得台湾五金制品业厂商快速发展,同时也为台湾外汇创造实绩,发展迄今其产业链及市场供应链日趋成熟。由于五金制品产业与下游联动性极高,产品种类应用范围颇为广泛,诸如汽车工业、建筑业、机械业、电子制造业等,近来随着科技发展迅速,更有部分业者积极开发应用于半导体产业、航太工程业的五金制品。  相似文献   

7.
新蔡县是河南的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全县蓬勃兴起,初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加快了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994年,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确立了“纵抓产业、横抓区域、关键抓龙头、核心抓效益”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即以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区工业化为方向,以增加农副产  相似文献   

8.
外国型农业是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以出口农产品为导向,组织农产品加工——生产的农业经济格局。它与传统农业产销程序(生产——加工——销售[包括外贸]大相径庭。这种逆反程序是农业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日趋国际化的体现。外向型农业在台湾称为出口主导型农业。六十年代,台湾就确定了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针,二十多年来,以出口为主导的农业发展方针始终未变,从而把一个基本上自给的封闭式的小农经济引向世界,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汤平 《首都经济》2009,(5):30-31
目前高端制造业已经成为首都工业经济的主导力量,2007年现代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分别占北京工业增加值的35%和25%,近两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9.8%和25.2%.高端制造业对首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逐年加大,2008年1.11月北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而以高端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增长6.5%。但是在首都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白勺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融资难的困扰。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下游行业快速发展引致了成套设备的大量进口。自2005年装备制造业已成中国出口主力军,但中国装备制造业进口规模也在快速增长,且占全国货物进口额比重基本保持在45%~50%左右,中国出现了"为下游出口而引进成套设备"为主向"为设备出口而引进中间品"为主的产业演变。为此,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需要从企业间竞争视角转向价值链竞争视角。  相似文献   

11.
<正> 台湾的中小企业,一般是指制造业资本额在6000万台币以下、员工在200人以内,服务业资本额在8000万台币以下、员工在50人以内的企业。台湾因受资源缺乏的制约,其经济发展基本上是一种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化经济,而高度出口导向的中小企业正是这一经济的主要推动者。在台湾战后5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形成了以精密器械、纺织、塑料制品、皮革、电力及电子机械器材为主的五大主要出口产业。85%左右的中小企业产品都是以海外市场为依托而行销世界各地,长期是台湾外销市场的先锋与  相似文献   

12.
一、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战后,台湾经济经过几次转型,发展较快。第一次转型出现在60年代初,由替代进口工业化转变为出口导向工业化。第二次转型出现在70年代,由轻工业为主转向重工业为主。第三次转型出现在进入80年代之后,台湾当局提出“国际化、自由化和制度化”,以工业升级为核心,进一步开放台湾经济,试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当前,台湾当局的“三化”方针。  相似文献   

13.
今看苏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25年实践,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模式之一的苏南模式,已由以工业、市场调节,集体经济为主,以社区农业共同富裕为目标,向多元化,多样化和城乡统筹、协调、和谐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4.
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发展经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台湾农业由于受到快速发展的工业和商业的竞争,开始步入明显的停滞、萎缩时期。为了使农业走出困境,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台湾加快农业转型,调整农业结构,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扩大农业经营范围,从以产品为主扩大到发展农业服务业,  相似文献   

15.
浙江发展服务外包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外包产业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对浙江来说,利用服务外包这个"绿色引擎"促进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工业设计既是制造业产业链中最具增值潜力的环节之一,也是生产性服务业和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工业设计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对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福建工业设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应加强闽台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台湾成功经验,推动福建工业设计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服务外包产业被人们彤象地称为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对浙江来说,利用服务外包这个“绿色引擎”促进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台湾绿色食品加工业,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台湾的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台湾的食品加工业主要以农畜水产品的加工为主,按工业种类可分为罐头食品业、冷冻食品业、食用油脂业、糖果制造业等22个子行业。其中食品加工的种类涵盖了果蔬速冻、食品罐头、茶叶饮料、水产品、食用菌以及畜产品等。由于食品工业原料约80%来自农业,因此,农业和食品加工业是相辅相成的产业。台湾将食品加工业视为农业的下游产业,把发展食品加工业作为拓宽农产品销路、促进农业升级的重要措施之一。当前,台湾的食品加工企业近万家,但…  相似文献   

19.
<正>由农业经济时代跨入工业经济时代上世纪60年代,台湾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经过前两期"四年经建计划"的实施,岛内经济建设已有很大起色。通过实施"进口替代"战略,使民营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工业制品产量增加,已能够满足岛内的基本需要,经济状况逐渐好转。1962年,台湾工业产品出口比例达到50.5%,首次超过农产品出口金额。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根据目前岛内学者的分析,有很多因素导致台湾经济做出如此重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台湾的中小企业,一般是指制造业资本额在6000万台币以下、员工在200人以内,服务业资本额在8000万台币以下、员工在50人以下的企业。台湾因受资源缺乏的制约,其经济发展基本上是一种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化经济,而高度出口导向的中小企业正是这一经济的主要推动者。 台湾在战后5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形成了以精密机械、纺织、塑料制品、皮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