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科学发展观引领成人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发展,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发展引领成人教育创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引领成人教育创新,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城乡间、区域间全面、协调发展引领成人教育创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将生态文明观纳入自然、文化、经济、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视野,探讨了生态文明的内容和本质,认为以人为本,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观的价值向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观主要有四大思想来源。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以人为本的政策、思维向度和话语体系,构成其实践起点和直接来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三形态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性来源;中国传统的民本文化和道文化是科学发展观的本土性来源:而国际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和新发展论是其重要的补充性思想来源。本文从恩想渊源角度探讨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观问题,并着重阐释和借鉴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的新发展论。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明确阐述了发展主体、发展对象、发展成果归属等理念,确立了基本社会价值取向。“以人为本”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要求,拓展人性中的社会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属性,提升公平正义、文明理性的社会发展理念。“以人为本”责任观是处理好自我责任与社会责任、内在责任与外在责任、责任奉献与权利索取的基石,还是统筹现在与将来、个体与集体的纽带。分析“以人为本”的责任论的必要性,探讨“以人为本”与责任论的内在关系,对理解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时代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一是小康水平初步达到;二是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三是抗击“非典”的重要启示;四是转型社会期不稳定因素的警示。树立科学发展观包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一要协调城乡、区域发展,实现全面小康;二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全面发展;三要遵循客观规律.实现全面和谐。  相似文献   

6.
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创新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创新意义在于实现了以下三方面的转化。一是从“物本”向“人本”的转化,这是对经济发展目标的新思考;二是从抽象“民本”向现实“民生”的转化,这是对发展基点的新思考;三是从“以财富为本”向“以权益为本”的转化,这是对人的发展目标的新思考。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发展观念的重大更新、重大转折和重大进步,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践以及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总结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且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其社会价值远远超过发展观的范畴。德育教学以人为本,就是努力构建面向生活的德育新理念,提高实效性,使德育教育不断适应新的形势需要。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指导行政发展价值选择的内在机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科学的行政发展价值选择引导机制,它通过作用于行政发展中观念形态的价值选择与非观念形态的价值创造行为,指引着行政发展朝着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轨道运行;二是强劲的行政发展价值选择动力机制,它提供了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张力,成为行政主体作出合理的价值选择的动力供给源;三是合理的行政发展价值选择约束机制,通过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双重约束,科学发展观能够有效地减少或避免行政发展价值选择中的偏误。  相似文献   

9.
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法学领域对于"以人为本"思想的探讨多集中于法哲学范畴,部门法的相关研究显得有些脱节。本文从法学领域"以人为本"思想关注的是现实社会中具体的人这一研究现状入手进一步分析经济法主体研究对于"人"的认识,进而对经济法主体研究如何贯彻"以人为本"思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改进服务方式的有效手段,是提高服务效益的重要保障。在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构建科学与人文并重的指标体系;确立公众导向的评估主体;健全法律制度等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劳动价值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辨公设还是经验事实基础上的科学抽象,这是一个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早已被论及,如今又出现在由现实经济问题所引发的争论中的问题。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深入分析,而特别是对商业部门、农业部门以及工业部门生产劳动的深入分析,认为取得"普照的光"存在形式的机器工业部门才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产业基础,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劳动价值论并不是形而上学的思辨公设,而是经验事实基础上的科学抽象。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政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在义务教育发展目标上的体现,我国当前义务教育不均衡现象比较严重,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把解决教育机会均等放在首位,形成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普惠制,并实现教育资源投入的公平,建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标准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人类只追求技术发展,忽视人类的道德与价值观,使社会进入了风险社会的视域中,科技的线性发展是造成这一后果的直接推动力,而科学家的不负责任的行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面对后现代理论的兴起,科学共同体传统的普世、统一的价值观受到严峻的挑战,取而代之的是多样化、创新化的新价值观,它不仅弥补了旧有科学共同体价值观的缺陷,而且使人类更加清醒地面对风险社会的到来。  相似文献   

14.
科技是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经验总结,也是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有效工具。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它逐渐失去了其本质属性,而产生了异化。这种科技异化的力量导致了人与生产工具、自然、社会、自身的割裂。这就需要我们从模糊人与工具的界限向划清界限转变,从改造自然向适应自然转变,从技术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从外求向内求转变四个方面来摆脱科技异化对人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萌发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价值论之争,实际上是对传统劳动价值论的宣战,为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发展迎来了春天.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本身就是继承与创新的结果.所以,随着历史条件的显著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条件的充分发展,使得劳动价值论开始了一元与多元的争论.新劳动价值一元论在继承劳动创造价值这一本原的基础上,强调物化劳动对于创造价值的条件作用及与分配的关系,从而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而多元论则试图夸大物化劳动的条件作用,强调效率,弱化公平,推崇市场至上.十多年的论争昭示世人:理论自身发展的逻辑就是不断被后人超越和丰富,以及学术争论本身也是不同利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年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激发他们的成才动力 ,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这不仅仅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马克思时代和当今时代不同的物质生产条件的比较 ,并以此为基础 ,分析和阐述了创新产品的时代特点和价值决定与价值构成 ,说明了创新产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创新产品的实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不仅不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否定 ,相反 ,是在适应当今社会实践的要求基础上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依法治国高歌猛进的今天,农民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权利意识依然淡漠.如果我们仅把这些归咎干农民自身法律意识不强、文化水平低下、愚昧无知,用西方的法治观点来看是没有问题的,但具体到我国的实际,这是不负责任的.有必要立足中国农村的实际对农民权利意识淡漠的原因进行深入、系统和切合实际的探讨,并在本土资源的语境下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对农民的权利意识进行卓有成效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包容性增长理论是20世纪后期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是人类为克服一系列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失衡所做出的理性抉择。论文从包容性增长的内涵出发,阐述了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形成背景和时代价值,指出包容性增长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从以公正促进效率和公平的角度,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教育就业竞争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法制建设等建议及对策,谋求以此来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现实目标。  相似文献   

2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立德为本。提高教师师德素养非常重要,它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又是教师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探讨学校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师德素养,教师提高自身师德素养的对策,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