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陈皮成分之间的生物活性差异,并分析提取物中不同黄酮成分含量与抗炎活性之间的关联。从成分与活性方面为"陈皮,陈久者良"寻找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11种不同储存年限的新会陈皮的提取物中4种黄酮成分的含量,用1μg·mL~(-1)的脂多糖刺激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构建炎症模型,测定提取物的体外抗炎活性。结果:在11种新会陈皮样品中均检测到4种黄酮化合物,随着存储时间的增加,提取物中橙皮苷的含量有增加趋势,11个样品中,抑制RAW 264.7巨噬细胞产生NO的IC50值均小于50μg·mL~(-1),提取物中川陈皮素的含量与抗炎活性的关联系数为0.815。结论:存储时间越久、橙皮苷含量越高的趋势可为"陈皮,陈久者良"提供理论支撑,11种新会陈皮的提取物均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其抗炎活性的强弱与川陈皮素的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建立测定植物提取物中17种有机溶剂残留的检测方法。将植物提取物用50%DMF水溶液溶解,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检测17种有机溶剂残留。结果显示:各有机溶剂相关系数均大于0.99,精密度在2.0%~6.3%,除正己烷、四氢呋喃、乙酸乙酯三个有机溶剂的回收率大于70%外,其余有机溶剂的低、中、高加标水平回收率均大于80%,各有机溶剂的检出限均远低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限量值。本方法操作简单,稳定、准确、灵敏,适用于植物提取物中17种有机溶剂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3.
用不同溶剂提取辣椒不同部位,以大豆油为底物,采用碘量法研究辣椒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以甲醇、正己烷、乙醚为溶剂的辣椒提取物对大豆油均有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性大小为:甲醇>BHT=正己烷>乙醚,辣椒不同部位的甲醇提取物对大豆油的抗氧化能力大小为:辣椒皮>辣椒全果>辣椒籽,辣椒不同部位的正己烷、乙醚提取物对大豆油的抗氧化能力无太大差异.光照条件下辣椒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均有所提高,皆优于无光照条件下的各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其中光照对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影响大小为正己烷>甲醇>乙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采用固体过氧化物生产聚丙烯专用树脂Z50S的生产过程.通过控制过氧化物加入量来控制产品熔体流动速率(MFR),保证生产的稳定.Z50S的MFR控制为22~28 g/10 min、灰分小于0.03%、拉伸屈服强度大于28 MPa、黄色指数测试值小于4.产品在江苏灵达化学品有限公司试用,加工性稳定,纤维制品力学性能好,满足FZ/T54001-9l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银杏叶提取物的生产工艺,银杏叶主要药用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和萜类内酯的检测方法,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指标及其与企业利润的关系,提高银杏叶制剂质量的措施等。  相似文献   

6.
抗生素类药物中的高分子杂质是指药品中分子量大于药物本身的杂质,分子量一般在1000-5000,个别可至10001]道尔顿左右.头孢菌素类药物中的高分子杂质主要成分为蛋白(多肽)类杂质和聚合物杂质两类,前者主要来自生产过程的残留或污染,后者主要是抗生素在生产、贮存和使用条件下发生的分子间的聚合反应产物.国内外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证明,抗生素所致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和其中的高分子杂质有关,其含量对药品的质量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植物提取物(PLANT EXTRACT)是将植物的有用成分,经过提取、纯化而得,其所含的有效成分(如黄酮类、紫杉醇、白藜芦醇等)和高昂的使用价值是植物本身远非能比的.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的历史悠久,随着植物化学和现代分析手段的提高,植物提取物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8.
《化工科技市场》2007,30(7):50-51
1 美国生产商及现状 美国生产厂商及产能见表1。 长支链的LDPE分子更象一个非晶态聚合物,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相比,这个聚合物具备较低的熔点和较高的透明度。LDPE与LLDPE的区别还在于其某些物理特性如拉伸强度、抗撕裂强度和延展性的值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修订喜树果质量标准.方法:对喜树果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包括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检测以及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该药材TLC分离效果好,斑点集中清晰,重复性好;水分含量为4.10%~13.04%;总灰分含量为5.52%~6.75%;浸出物含量为23.34%~33.88%.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10-羟基喜树碱和喜树碱分别在0.2088~4.176μg/mL(R2=0.999)、0.5565~11.13μg/mL(R2=0.99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RSD=1.64%,n=6)和99.4%(RSD=1.16%,n=6).结论: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耐用性实验结果均较好,可用于喜树果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化工科技市场》2010,(10):60-60
日本成功研发出新型耐热耐光高强度透明树脂。日本KANEKA株式会社通过在分子级别复合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成功地开发出新型耐热耐光的透明树脂,该树脂兼具耐高能光(含紫外线)和强度高的特性。该树脂是一种由有机烯烃化合物与KANEKA开发的某特殊材料复合而成的硅系热硬化树脂,弥补了环氧树脂和聚烃硅氧树脂的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