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炜  杨沫 《财经问题研究》2016,(10):101-109
本文基于职业流动和职业内工资同化的双重视角动态研究了迁移时间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利用CHIPS2007城镇住户和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对扩展的明瑟方程进行估计,实证结果显示:从职业间来看,农民工无法通过延长迁移时间来实现从低收入职业向高收入职业的流动;从职业内来看,在高收入职业内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不存在显著的工资差距,在低收入职业内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存在显著的初始工资差距且无法通过延长迁移时间实现工资同化。培训和社会关系对职业流动没有影响,但能显著加快职业内工资同化速度。本文的研究表明,由于95%的农民工从事低收入职业且其职业固化现象严重,因而绝大多数农民工无法融入城镇地区。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对经济产出的贡献与收益分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第二、三产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充分考虑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在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上的差异,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1991~2010年农民工群体对中国非农经济产出的贡献率及其收入水平,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农民工对我国非农经济产出的贡献率平均为16.37%,其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相应地,农民工群体的收入水平相对于其对非农经济产出的贡献比城镇职工偏低。城镇职工对非农经济产出的贡献是农民工的1.63倍,然而城镇职工收入平均是农民工收入的3.43倍。文章的研究结论为中国"十二五"期间新一轮扩大内需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2年的数据,采用Fairlie分解方法确定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就业稳定性差距的成因,在校正了就业选择所产生的偏误之后,采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分析了不同就业稳定性下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工资差距.结果表明:市场分割、人力资本差异和行业差异对就业稳定性差距给出了显著性解释,其中人力资本差异解释了近50%的就业稳定性差距;人力资本差异也是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市场分割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很小;市场分割对工资差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稳定就业中,在非稳定就业中不存在.本文的结论表明,对城镇劳动市场就业分割的关注应转向更为隐性的分割问题.  相似文献   

4.
两种就业类型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农民工就业逐渐呈现两种不同类型,即稳定就业和非稳定就业.本文利用对农民工调查的数据,对两种就业类型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稳定就业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高于非稳定就业农民工的,并且非稳定就业农民工的内部收入差距高于稳定就业农民工的.两种就业类型农民工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就业行业、单位所有制、人力资本、性别和城市等;在稳定就业与非稳定就业农民工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中,40.52%的工资差异是由禀赋差异形成的,59.48%的工资差异要归结于禀赋回报率差异.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在改革的大潮中渐渐被赋予了"城市建设者"的光荣称号,其在频繁的流动中养老保险权益普遍减损甚至落空的情况,在国家发布新政策之后逐渐得以修正。然而,农民工是否能最终在城市养老,农民工养老的最佳选择是什么?文章通过构建收入消费配比模型,根据养老保险政策中关于缴费和领取的规定,与城镇职工对比,测算了养老金总供给、总需求及其缺口,利用无忧生存年龄图剖析农民工在现有社会制度下养老选择的最优策略,并提出把农民工彻底转变为城市工人,并最终在城市养老所要采取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杨昕 《经济咨询》2007,(2):8-9,7
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长江三角洲16城市外来农民工现状调查》课题组对闸北、闵行、松江、奉贤和宝山5区2575份问卷调查,本市外来农民工2005年的月收入达到1413.73元,但是与本地居民的收入差距继续拉大。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中国珠三角地区实地调查数据为例,分析社会资本对农民工整体的收入流动和群体内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与程度。研究发现:当前农民工群体呈现收入分化的趋势。从年度纵向上看,"整合型"社会资本无助于农民工整体收入的提高;"跨越型"社会资本能显著提高其收入。从农民工群体内部横向上看,"整合型"社会资本会显著减小农民工群体内的收入差距;"跨越型"社会资本则会显著拉大群体的收入差距,尤其对高收入组的收入增长贡献大于中低收入组。此外,研究还发现了教育对农民工收入差异的影响。在排除自选择因素和考虑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安徽省32个村的调查数据,对影响农民工收入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阶层内部呈现较大的收入差距;性别、培训和务工地区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显著;受教育程度低于初中这一状态对农民工收入的提高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间的收入差距不大。  相似文献   

9.
周菲 《经济论坛》2009,(22):49-52
本文采用浙江省城市农民工数据,检验了城市农民工自评健康与收入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在其中重点考察了社会经济地位的作用。同时,从中国的现实情况出发,选取职业来代表社会经济地位。主要结论是:城市农民工的自评健康与收入呈现正相关关系;城市农民工内部存在一定的职业差异。要解决城市农民工健康不平等问题,关键在于提高农民工的教育程度,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农民工的收入,同时改善农民工的居住环境,并且逐步取消各种造成城乡分割的制度。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十分突出,高铁开通能否对不同等级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学术主题.以2004~2015年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检验高铁开通对不同等级城市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探讨人口机制的表现.研究表明:在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分组下,高铁开通与流动人口、人口密度交互作用下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影响,其中在高铁开通后,二线城市以人口流入的方式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三、五线城市以人口流出的方式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此外,大城市在高铁开通后,通过人口密度的提升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我国需完善以高铁为骨干的交通运输网络,发挥高铁的人力资本配置作用,并针对不同等级城市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发挥人口机制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CHNS2000-2009年的个人数据,利用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估计中国9省的劳动者在收入、健康、教育、医疗保险四个维度的多维贫困,对比分析农民工和城市劳动者多维贫困的状况。引入市场化指数这一制度变量解释农民工和城市劳动者多维贫困的变化。研究发现市场化是农民工多维贫困状况改善的重要原因。为了进一步分析农民工多维贫困内部各维度的变化,利用Heckman两步法分别估计农民工和城市劳动者的教育对收入回报的截面变动趋势,并采用个体面板数据估计、比较农民工和城市劳动者十年间的总体教育回报状况。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多维贫困状况较全国水平和城市劳动者均严重。收入与教育维度的贫困对农民工多维贫困的贡献率较高,尤其是教育维度的贡献率更高且呈现上升趋势。农民工的教育回报低于城市劳动者,近年来两个群体之间教育回报的差距呈拉大趋势。在教育回报较低的情况下,农民工的理性选择是减少教育的投入。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教育投入动力不足将不利于农民工人力资本的积累,容易回到多维贫困,难以真正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2.
城市农民工第二市场择业——关于深圳市的个案剖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深圳个案,分析了城市农民工在第二市场择业特征及其与自身因素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大多数进城农民工从事的职业或工种地位低、收入低、劳动时间长、不稳定性、临时性强;除了体制和政策障碍等直接因素外,农民工自身因素,如较低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水平、风险厌恶特性、家庭收入最大化决策模式等,也是导致他们在第二市场择业的重要原因.但是,这种带有明显市场分割特征的农民工就业格局,存在着不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缩小城乡差距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隐患.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水平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根本原因,当今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现象,既能提高农民家庭的收入,又能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使得农村和城市均得到良性发展。而要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合理流动,必须提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动态同化(assimilation)的新视角,研究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工资差距。文章针对该问题特有的数据结构,构建了一种新的非线性工具变量回归方法,对移民工资同化研究中固有的内生性问题进行了纠正。实证结果显示,农民工在城镇每多待一年,其相对工资将增加1.4%。这表明不同初始工资的农民工需要经过10—58年后才能达到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工资水平。高学历不会显著增加农民工的工资同化速度,只是增加了其初始工资水平,培训和社会关系对农民工的工资同化速度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农民工不仅初始相对工资低,而且工资同化速度慢,因而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将长期处于劣势地位。这反映出改善农民工务工环境、消除工资歧视的迫切性。同时,本文也揭示了增加社会培训在农民工中的覆盖范围和加强农民工就业指导服务将对"农民市民化"的进程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由于城乡收入的差距、农业耕地的相对减少以及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导致大量农民涌向城市,进城务工谋生。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数量巨大、结构复杂、不断扩张的新生群体,他们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他们用自己的劳动为城市服务,从事着城市人不愿意从事的脏活累活,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动态预算约束下农民工弹性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非工非农群体,本文认为目前把农民工纳入全社会统筹养老保障体系是不现实的,在过渡时期必须把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区别对待。政府在确定农民工养老保障的政策变量时,应当从以下方面综合考虑。第一,农民工的缴费率与农民工收入预算约束之间的关系;第二,农民工的流动性与社会统筹之间的关系,为此,本文提出了在动态约束下的农民工弹性养老保障制度的构想,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个简单的模拟分析说明该制度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刘蕾 《经济与管理》2004,18(3):57-58
中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狭窄,已经不能应对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收入差距大与非公企业从业人员 增多等问题的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狭窄问题的成因,并进行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8.
解决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问题是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公平面临的重大挑战。文章通过建立城镇就业壁垒的三阶段Bertrand博弈模型,分析了我国城镇就业壁垒对农民工城镇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农民工提高劳动技能,其就业需求函数和收入水平随之上升,而城镇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函数和收入水平则会有所下降;如果城镇就业部门对劳动技能设定一个最低下限的进入壁垒,则将造成农民工的就业收入减少,而城镇劳动力的收入不受影响;如果城镇就业进入壁垒过大,将会导致农民工无法在城镇部门就业,进而产生加大城乡收入差距等其他后果。最后,文章提出在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和宣传教育等方面着手,消除农民工的城镇就业壁垒,加快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进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提高农民工收入是转型期我国经济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使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1-2014年数据,采取PSM-DID等识别方法,在生命周期的视角下研究了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对于提升农民工外出收入的异质性影响.随后从就业方式、从事行业和从业地点等维度进行了差异性甄别和机制性解释,并就两者如何影响收入不平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1)由于现阶段农民工被锁定在低技能行业,相较于基础教育,职业培训对农民工外出收入产生了更大的正向影响,这不仅体现在短期的"即时效应",也表现为基于生命周期的"长期效应".(2)这些影响在不同外出就业类型、从事行业以及从业地点均具有异质性.(3)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不仅能够提高农民工的收入,还能降低农村地区的收入不平等,并且职业培训的效用更大.文章对于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增加农民工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社会地位不平等。农民工的基本权益虽然得到了保障,但从农民工的称谓,到农民工实际享有的权利待遇,都存在着诸多政策性、观念性的歧视成分,与城镇职工相比存在着较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