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结合我国提出依法治国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背景,以2007年实施《破产法》和《物权法》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债权人保护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破产法》和《物权法》实施后,在外源融资需求程度大的企业中,企业创新水平显著增强,表明债权人保护水平的提高对企业创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创新需求较高、公司治理水平较差时,上述关系更为显著;同时,长期借款及商业信用的增加是债权人保护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的发现为债权人保护与企业创新关系的争议提供了新的证据,对于完善法律法规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企业破产法》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法人是商业银行主要的信贷客户群。商业银行通过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与其发生债务关系。作为债务人的企业,其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债权人银行的贷款安全。如果企业破产、退出市场,债权人银行将面临无法收回贷款的厄运。为此,规范市场主体退出的企业破产法与银行利益密切相关。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新《破产法》),并将于200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破产法》解决了原《破产法》适用主体单一、程序不统一等诸多问题,更突出了债权人保护,增强了债权人在债务人破产问题上的发言权。从长期来看,新《破产法》对降低银行不良资产比例,改善业务经营,尤其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晨  董再强 《金卡工程》2010,14(3):234-235
对公司转投资的规制是公司法的重要任务。公司转投资是公司的一项法定的权利,是公司推行多元化经营,拓展业务活动的策略,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消极后果:资本虚增,经营者控制公司损害债权人与中小股东利益等,加之立法的缺陷,使这些问题更趋严重。必须完善公司法,强化对这些消极后果的法律规制,实现维护公司的经营自主权与保护债权人与中小股东利益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王建丽 《海南金融》2007,(2):53-54,83
新《公司法》于2006年1月1日实施,作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部法律,对保护债权人利益有着重要影响.公司制度是否完善、管理是否科学,决定着公司的生死存亡,直接影响着债权人的经济效益是否能够实现以及资金是否安全,二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所以《公司法》的修改对于债权人来说,是一件倍受关注的大事.本文用比较的方法,指出新旧《公司法》在保护债权人利益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绿色信贷政策是否可以提高绿色企业的风险承担对于经济绿色转型至关重要。基于2008—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以2012年出台的《绿色信贷指引》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的出台显著提高了绿色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而强化企业绿色实质性创新激励和提高银行信贷供给意愿是绿色信贷政策影响绿色企业风险承担的重要机制。异质性检验发现,绿色信贷政策的风险承担增进效应在低现金水平、小规模企业和高市场化行业的企业中更加突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环境规制政策、地区创新氛围和市场发展活力在绿色信贷政策增进绿色企业风险承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表现为随着环境规制力度的加大、地区创新氛围的增强和市场出清的加速,绿色信贷政策的风险承担激励效应将显著增强。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绿色信贷政策的微观经济效应,为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的政策框架体系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企业破产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开始出现的一种经济法律现象。新的《企业破产法》确立了企业有序退出和挽救制度,规范了企业破产程序,对于公平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健康的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部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的基础性法律,新的《企业破产法》颁布实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我国企业破产法律制度,折射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取得的历史性进步。  相似文献   

7.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于2006年8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额(《企业破产法》),将取代1986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旧《企业破产法》),自2007年6月1日开始施行。这部以“规范企业破产程序,公平清理债权债务,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立法目的的法律的出台和实施,将使商业银行债权维护手段更加规范有序,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有所遏制,而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额《企业破产法》中可能涉及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额制度、额规则与旧《企业破产法》进行对照解读,并对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提出初步的看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经济市场化不断深入的今天,法制建设正在逐步加强,利用法律调整经济关系,维护经济主体的正当权益,已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因此,加强对法律的研究,增强商业银行法律意识,使法律成为银行规避风险、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新中国破产法的诞生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实施破产法18年来商业银行债权受到的影响及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即将出台的新《破产法》草案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对商业银行债权带来的影响,并对新《破产法》草案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同时对商业银行依法经营,防范可能的风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经过十多年的反复酝酿、修订和完善,终于"破茧而出",这部法律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作为企业法人的最大债权人,《企业破产法》的实施对银行传统信贷管理模式必然产生一定冲击和影响,本文试对银行如何采取有效法律手段保护债权、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物权法》所体现的物权平等保护原则,扩大动产、权利引入质押范围等法律规定,与银行经营管理关系密切,在完善担保手续、规范担保流程、实现担保物权等方面较《担保法》及其解释更为清晰和严格。《物权法》实施一周年来的效果显示,《物权法》给银行业拓展业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降低物权实现成本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但在相关法律配套衔接、担保物权实现环境协调等方面还有较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深入研究和认真思考《物权法》实施效果与存在的不足是包括法律、银行在内相关部门的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11.
立足于我国股份回购制度重大修订以及债券市场债券违约潮的现实背景,以公司债信用利差为研究视角,考察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在债券市场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股份回购对公司债信用利差有正向影响,说明股份回购在债券市场存在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股份回购是通过“风险防御”效应中的信息风险传导使得公司债信用利差增大。公司治理水平越低、融资约束程度越高,这种溢出效应越明显。拓展性检验结果表明,股份回购对公司债信用利差的正向影响在《公司法》修订后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为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溢出效应研究提供了债券市场的经验证据,也为监管部门制定债权人利益保护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企业破产法》通过明确规定适用范围、引进管理人制度、设立重整制度、明确担保债权优先受偿原则、规制破产不当行为以及规定跨境破产等内容,确立了企业有序退出的法律制度,对于规范企业破产程序,公平清理债权债务,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将产生重要影响。《企业破产法》在企业破产司法程序方面的创新,对银行维权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对商业银行债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市场化不断深入的今天,法制建设正在逐步加强,利用法律调整经济关系,维护经济主体的正当权益,已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因此,加强对法律的研究,增强商业银行法律意识,使法律成为银行规避风险、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新中国破产法的诞生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实施破产法18年来商业银行债权受到的影响及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即将出台的新《破产法》草案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对商业银行债权带来的影响,并对新《破产法》草案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同时对商业银行依法经营,防范可能的风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许红梅  李春涛 《金融研究》2020,477(3):115-133
本文利用2011年《社会保险法》实施的政策冲击所造成的准自然实验情境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劳动保护对上市公司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保护加强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违约风险显著提升了约1.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了劳动保护影响企业违约风险的渠道,发现劳动保护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性负债水平,并最终提高了违约风险。此外,在国有企业、融资约束水平较高、信息披露水平较低和创新水平较低的企业,劳动保护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拓展了劳动保护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为评价《社会保险法》的政策后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本研究可为"新冠"疫情期间政府制定政策减免企业社保支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已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物权法》在维护金融交易安全、保护金融资产、丰富金融资源、降低金融风险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物权法》中的担深物权制度以及不动产登记制度,均与金融业业务发展、风险防范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但是旧的《担保法》中有关担保物权的内容并未同时废止,本文就其存在的法律风险和机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供应链共享审计师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共享审计师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有提升效应。机制检验发现,供应链共享审计师的知识溢出效应可降低供应链企业间信息不对称,助益企业获得供应链资源来提升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研究证实,供应链共享审计师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效应受供应商/客户重要性、地理距离的影响。本文扩展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影响因素与共享审计师经济后果研究文献,有助于深入认识供应链共享审计师在企业财务决策中的作用,对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与强化供应链审计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新修订的《公司法》放宽了对公司设立与出资的管制,规范了公司的关联交易与对外担保行为,引入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强化了对公司中小股东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本文认为,在新《公司法》框架下,公司信用的基调已从静态的资本信用转向动态的资产信用。对此,作为公司债权人的商业银行,应当确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不同措施,认真做好贷款管理和评价工作。商业银行必须关注客户公司内部治理和对外经营的动态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对公司偿债资产的法律影响。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新《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赋予的权利,有效维护信贷债权。  相似文献   

18.
钱雪松  唐英伦  方胜 《金融研究》2019,469(7):115-134
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以《物权法》出台为标志的担保物权制度改革是否降低了企业的债务成本。实证结果显示,《物权法》出台后,与固定资产占比较高的企业相比,固定资产占比较低企业的债务成本显著降低。进一步,与《物权法》出台通过扩大可抵押资产范围、加强债权人保护等渠道降低企业债务成本的经济直觉一致,三重差分检验结果表明,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债务成本的降低作用表现出丰富差异性:其一,与法律制度环境较好地区相比,《物权法》对企业债务成本的降低作用在法律制度环境较差地区相对更大;其二,与金融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相比,《物权法》对企业债务成本的降低作用在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相对更大;其三,与融资约束较弱企业相比,对于融资约束较强的企业而言,《物权法》对债务成本的降低作用相对更强。这些基于中国经济实践的经验证据识别并揭示出了担保物权制度改革促使企业债务成本下降的作用机理,从而对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的出台和实施,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标志,《物权法》在明确物的归属、保护权利人的物权、鼓励物的利用和发挥物的效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探讨了《物权法》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既肯定了其有利于维护银行权益的一面,同时也揭示了目前我国配套法规尚不完善的情况,提出了应该予以关注的问题,对商业银行维护自身权益,防范法律风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风险承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否影响企业的风险承担,以及风险承担的经济后果。我们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1~2010年的数据作为样本,研究结果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显著正相关。对风险承担经济后果的检验发现,更高的风险承担水平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和企业价值。以上研究结论意味着,管理者过度自信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作用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同时,我们也为风险承担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证据。本文丰富和拓展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风险承担的相关研究,对企业的管理者聘任决策以及对企业应重视风险性项目的投资都有一定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