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经济开放、地区分割影响技术差距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我国1992~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我国商品市场分割和省际贸易合作来度量地区分割,发现我国地区分割程度不断下降;进一步分析地区分割、经济开放影响地区技术差距的机制,建立技术差距的影响因素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地区分割妨碍落后地区的技术进步,加剧了我国地区间的技术差距;扩大出口贸易,提高引资份额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落后地区的技术收敛;研发、市场化改革对技术差距的缩小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晶  林曙 《金融研究》2018,454(4):138-154
逐步打破和消除市场分割,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及优化资源配置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使用1998-2010年123个地级市的月度价格数据,在一价定律框架下分析了27种服务品的短期价格偏差与省际边界、方言边界的关系。研究发现:(1)教育、医疗服务存在显著的省际边界效应,而其他服务的省际边界效应较弱;(2)教育服务还存在显著的方言边界效应,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学习阶段的方言边界效应系数显著;(3)在考虑了样本异质性和样本选择偏误后,结果仍然稳健。上述研究结果反映出依附于行政边界的户籍制度通过影响教育、医疗受益性增加了劳动力省际转移的隐性成本,而地区间的方言差异通过影响随迁子女的教育进一步增加了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阻力。  相似文献   

3.
地方财政竞争具有“逆市场”和“顺市场”的双重作用。本文立足于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制度背景,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竞争对要素市场一体化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适度的财政竞争能够促成要素市场整合,过度的竞争则会加剧要素市场分割。在影响机制方面,财政竞争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渠道产生积极作用,通过加重工业产能过剩、加大省际贸易壁垒、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的渠道产生消极作用。财政竞争的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对要素市场一体化的正面影响在东部地区、2013—2020年间体现得更加充分。据此,本文从完善政府考核机制、推动财政竞争向财政合作转变、避免产业趋同和重复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空间面板模型研究我国省际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05~2014年我国最近10年的相关经济数据,分析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相关性,以及我国不同区域房价上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价上涨会导致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然而房价上涨对各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及周边地区表现为扩大效应,中部地区影响为负。文章又从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水平、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分析了省际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最后,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两区域-两部门-两要素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空间溢出理论模型,分析了私人产品替代弹性、交易成本变化对公共服务空间外溢和要素流动的影响。运用我国30个省份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地方政府间公共服务呈现出日益明显的正自相关关系和空间依赖性,验证了省际间公共服务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0—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市场潜能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市场潜能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市场潜能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具有空间倒"U"结构,其特征满足"威廉姆森"假说.进一步计算市场潜能的拐点值发现,在不同的空间权重下超过90%的样本位于拐点值左侧的递增区间,这表明市场潜能对本地劳动力流动具有正向效应,且在东部地区表现突出,而在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弱.在考虑市场潜能的空间溢出效应后,本地市场潜能对邻近地区的劳动力"虹吸效应"明显,具体表现为"空间竞争",并且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这种"空间竞争"在东部地区表现得更为强烈,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市场潜能对邻近地区争夺劳动力资源的空间竞争有所减弱.最后,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市场潜能影响劳动力流动的经济集聚与公共服务机制.结果表明,市场潜能通过集聚效应与公共服务效应可以有效吸引劳动力流入,扩大了地区劳动力存量规模,验证了之前的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7.
王博  赵森杨  罗荣华  彭龙 《金融研究》2022,506(8):18-37
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市群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本文基于2008-2018年我国271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地方政府债务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渠道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的地方政府债务能够促进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该结论不随模型设定、代理变量、估计方法更改而发生变化。(2)从时间维度上看,基础设施的服务期限较长,因此地方政府债务对邻近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时间累加,即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3)从空间维度上看,我国省际间存在市场分割,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的空间溢出效应省内强于省外。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债务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存在于东部发达区域。(4)机制研究发现,基础设施作为政府提供的公共品,具有正外部性,在促进本地经济增长的同时,通过提升区域内互联性,促进了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本文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债务发行应同时考量本地效应、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区域差异;此外,制定地方债务相关政策时应在稳增长(同时考虑本地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增长)和防风险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8.
基于研发要素流动的视角,系统阐述了财政科技支出竞争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采用2007-2015年中国333个地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借鉴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思路,并基于地理邻接、空间距离、行政邻接和经济空间距离四个维度的地方政府竞争关系,实证考察了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竞争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竞争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呈现出显著的时间特征。研发人员流动能够有效地发挥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的竞争激励效应,从而促进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但是研发资本流动的影响路径是不显著的。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竞争也是影响区域创新差距及其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对优化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978—2003年我国各省份城市及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消费差异,各省份城市与农村居民之问的收入差距、消费差距作了比较系统的实证研究,发现这25年间:(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包括人均储蓄指标)、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速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东部地区省际之间的离散程度大于中、西部地区;(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东部地区增速大于中、西部地区,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东部地区省际之间的离散程度大于中、西部地区;(3)1978-2003年,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消费)绝对差距一直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则一直是全国城乡收入比和消费比(即相对差距)最大的地区。本文还从耐用消费品的实物拥有量上验证了上述结论。最后文章指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出现收入上的区城差距、城乡差距可以说是市场经济下公平竞争、效率法则、优胜劣汰的一种必然结果.而且对于我国可能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客观存在;政府的作用空间就是通过建立有效的国民收入再分配体系。不使这些差距过大,不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贸易形势严峻,在新发展格局下,开发国内需求,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紧迫要求。深化省际贸易将是刺激国内需求,提升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的有效路径。本文基于川渝地区省际调出贸易数据构造加入贸易非效率项的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发现,经济规模相似性和交通便利化程度是影响川渝地区省际调出的主要因素,且存在显著地方保护壁垒;同时川渝整体的省际调出尚处低效率,且与西部-东部-中部地区贸易效率呈递减态势,存在"中部塌陷"现象;主要矛盾在于川渝调出规模较大地区的贸易效率反而偏低,仍存在较大贸易空间可开发。研究验证了省际贸易壁垒的存在,应努力消除人为贸易壁垒,提升优势产业协同合作,完善交通网络,弱化市场分割影响,以深化省际贸易、开发内需,带动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济集聚、人口流动与住宅价格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考量经济集聚、人口流动和住宅价格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关系.结果发现:中国省际住宅价格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即某一地区住宅价格的波动会受到周边地区或经济特征类似地区住宅价格波动的影响;人口流动在经济集聚和房价的关系中发挥着中介作用;经济集聚与住宅价格在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经济集聚不仅会推高集聚中心住宅价格,还会通过"虹吸效应"和"涓滴效应"对周边住宅价格产生影响,而经济集聚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取决于人口净流入率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
卞元超  吴利华  白俊红 《金融研究》2019,468(6):132-149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高铁开通影响区域创新活动以及区域创新差距的内在机制,进而以是否开通高铁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4年-2015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数据,实证分析了高铁开通对区域创新及其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考察期内,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水平,其机制主要在于高铁开通后所引发的创新要素流动效应;高铁开通能够对区域创新差距产生重要影响:即相对于未开通高铁的城市来说,开通高铁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创新速度持续提升,这能够进一步拉大区域之间的创新差距;且高铁开通在促进区域创新过程中也存在着显著的时间动态效应。分地区估计结果显示,高铁开通能够促进东部地区城市创新活动的开展,也拉大了其内在的创新差距;而由于高铁开通所引发的人才流失,高铁开通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创新活动及其差距的影响效应不显著。文章研究结论可能为优化中国区域创新格局、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效率(地方理财积极性的高低)与公平(省际间财政收入或支出的均等化)是决定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最为重要的两个经济变量。本文从这两方面对分税制的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分税制明显地提高了地方理财的积极性,但高收入地区较低收入地区更明显;尽管分税制下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再分配机制促进了地区间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均等化,但未能抵消再分配前省际间差距扩大的趋势;综而论之,分税制在效率上的增进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以公平的牺牲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4.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关联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分析了1999年以来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间的资金流动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认为两个市场间的资金流动有一定的规律,但整体上两个市场的分割仍较为严重。在规范资金流动、控制金融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他们联结渠道应是未来几年内政策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5.
马光荣  赵耀红 《金融研究》2022,506(8):55-73
行政区划壁垒是阻碍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分析了行政区划壁垒对省际交界地带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两种效应——边界跳跃效应和边界洼地效应,接着利用栅格级别夜间灯光亮度和公共品提供数据,对两种效应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第一,省际交界地带不存在显著的边界跳跃效应,紧邻省界两侧的地带在经济发展和公共品提供水平上都高度接近;第二,省际交界地带存在明显的边界洼地效应,越靠近省界的地区,经济发展和公共品提供水平越滞后,这一效应在距离省界20公里的范围内尤为明显。边界洼地效应的存在导致省内核心地带的经济发展难以辐射到边界地带,也可以作为边界跳跃效应不存在的原因。本文研究表明,进一步打破传统的以行政区划为界线的分割式治理体系,不仅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与平衡发展,也有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基尼系数测度了2004~2012年省际间的财力差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尼系数增量的分解。结果表明:财政转移支付缩小了省际间的人均财力差距,这主要得益于转移支付大幅度提高了西部地区的人均财力。但是自2010年开始转移支付对各省人均财力均等化的作用逐渐减弱。另外,各省人口份额的变化不仅扩大了基尼系数而且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较高,因此我们建议今后的转移支付应充分考虑到地区间的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17.
刘倩  朱书尚  吴非 《金融研究》2020,477(3):39-57
基于中国区域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本文试图解释城市群政策对金融协调发展的影响,并深入探究其中的机制路径。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有效提升了地区的金融发展质量,一方面提升了金融发展总量,另一方面弥合了地区间的金融发展差距,由此实现了总量和均衡的双重拟合。进一步地,本文确证了方言一致性在整体上有助于城市群政策发挥积极作用,不仅在城市群内部促进了金融协调发展,还在城市群分割处弱化了由城市群政策带来的市场分割效应,体现了非正式制度在"正式制度—金融要素"之间扮演的重要角色。从机制上看,与城市群密切相关的地方文化——方言,更多的是通过经济个体间的身份认同(信任)来促成地区间的金融协调发展。鉴于此,本文认为对城市群的划分和发展,不仅要考虑地理距离,还应考虑以方言为代表的文化距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03~2008年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土地出让竞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对时空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本文发现本地商住用地出让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而周边地区的工业用地出让影响为负。这说明土地出让对于地区增长有着正向促进作用,同时该变量在地区间存在空间互动效应。根据这一结果,一方面商住用地出让的地区差异将扩大业已存在的地区经济差距,另一方面各地区在工业用地上的竞争行为可能进一步加剧。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湖南省武陵山片区2001-2018年37个县(市、区)的数据,在剖析市场潜能与经济增长溢出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面板和空间计量模型估计其作用效应.研究发现:片区整体市场潜能强度不断提升,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但片区内部作用强度不一;市场潜能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关联-集聚-溢出"空间效应过程,经由价格提升、要素流动等形成集聚促进了本地区经济增长,但市场分割、邻近竞争的存在明显抑制了周围地区空间溢出;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大致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其有效溢出范围为80 km内,并在影响范围、方向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内部差异.  相似文献   

20.
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2005-2018年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对居民消费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未对服务消费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全要素生产率对制造品消费和食品消费呈现出了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促进了相邻地区的制造品消费与食品消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促进了本地居住消费。制造品消费、食品消费和居住消费对服务消费创新资源的挤占,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影响服务消费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