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从总体趋势看,长三角地区就业吸纳能力不断增强;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看,长三角地区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但偏离度在逐渐缩小;从就业效应看,长三角地区第二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最强,第三产业相比第二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2.
李非  卢晓芳 《亚太经济》2022,(6):131-139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度海峡两岸的产业关联,及其大陆、台湾地区和其他区域的乘数、溢出和反馈三大效应。研究发现,大陆的乘数效应和其对总产出的贡献率均比台湾地区高,表明大陆的产业联系具有更高的聚集程度和更强的关联程度,而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受益于外界经济的拉动。台湾地区对大陆的溢出效应高于大陆对台湾地区的溢出效应,但是大陆溢出效应对台湾地区总产出的贡献率显著高于台湾地区溢出效应对大陆总产出的贡献率,说明两岸产业的相互影响中更重要的是大陆对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大陆溢出效应对台湾地区总产出的贡献率较高的产业均为第二产业,未来需考虑加强两岸在部分服务业之间的产业关联。  相似文献   

3.
安雪姣  刘洋  齐林 《科技和产业》2021,21(3):98-103
"互联网+"环境给文创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变革,依托科技服务为文创产业的全生命周期赋能,将对文创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从文创产业科技服务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出发,采用文献分析和访谈法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工业设计、文化衍生品设计、建筑设计、旅游等典型领域的参与主体需求,得出"互联网+"环境下文创产业科技服务平台的商业模式画布模型,并针对文创产业的资金匮乏、资源配置能力有限、创作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建议,以促进文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三十个文创产业规模较大的城市的文创产业活力指数和旅游市场规模的相关性,验证了文创产业对旅游发展的耦合效应,为文创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相互融合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劳动力就业扩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以来,我国三次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呈下降趋势。我国各产业对就业的吸纳效应是经济发展内生化的体现,二、三产业的就业弹性虽然有所降低,但其产业内部都存在一定的就业扩张空间,为使各产业的就业扩张效应最大化,政府应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区际产业转移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群燕  李婉丹 《南方经济》2011,29(12):70-78
摘要: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规律。广东省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珠三角地区发展成为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而东翼、西翼和粤北山区,则仍处于工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近年来广东开始进行产业转移,以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利用广东省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作为产业转移转出地的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效应明显,而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东西翼和粤北山区的产业结构虽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优化,但效果没有珠三角地区明显;从就业效应看,东、中、西翼均有扩大。同时,产业转移缩小了四个区域间的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7.
纺织服装业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盛龙 《科技和产业》2012,12(3):24-27
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纺织服装业在浙江省未来的定位与发展值得深入研究。采用投入产出法计算相关指标,分析了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关联效应与产业波及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纺织服装业的"高带动能力"范围仅局限于包括自身在内的几个产业,其影响力和感应度正在逐步减弱,同时对全社会就业的促进作用并没有想象中大。因此,从产业关联角度可以认为浙江省不应将纺织服装业作为未来的主导产业,并应对其进行改造升级,促进新一轮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2006年以来,西湖区依托辖区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数字娱乐、教育培训、现代传媒、工业设计等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了打造"全省文创产业第一区"的目标。2011年,西湖区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161.67亿元,同比增长25.41%,高于全区GDP增速15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8.5%,位居全省前列。从优势产业看,西湖区在设计服务业、教育培训业、现代传媒业已经形成竞争力极强的产业链规模,2011年三大产业实现增加值已超90亿元。目前西湖区拥有杭州数字娱乐产业园、之江文化创意产业园、西溪文化创意产业园三大市级创意园,黄龙体育文化创意园等六大区级创意园,天目琴行等五大镇街文创点。这些创意产业园区呈现不同的发展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企业经济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市场竞争效应、就业效应和国家效应五个方面,分析了产业转移带给转出地的影响;从转出产业本身、替代产业发展状况和转出地的制度障碍三个方面,剖析了产业转移效应发生作用的约束条件;并对政府和企业分别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影响中国就业弹性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由修改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推导出劳动力需求方程,找到影响就业弹性的因素:资本存量、实际工资、技术因素和市场化程度;并将这些因素与就业量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劳动需求量、资本存量、职工工资、技术因素和市场化程度之间具有协整关系;资本投入的增加对就业量的带动作用不显著;技术因素虽然短期对就业有挤出效应,但其增长效应大于挤出效应;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具有较高吸收就业的能力,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缓解我国当前就业形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定,组织内各成员均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国家的实际财政能力制定适应本国国情的出口退税水平,实施出口退税政策。本文结合实际,从我国出口退税的定义出发,通过回顾出口退税政策从正式实行至今的演变过程和相关理论依据,对其进行了导向分析并总结出中国出口退税对纺织产业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宏观经济具有双重影响。从短期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必然降低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利于增加就业;同时还会出现“重积累、轻消费”。导致宏观经济失调,出现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但从长期看,它意味着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积累、扩大就业、能实现扩大再生产和促进相关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台湾产业受入WTO影响与因应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入WTO各产业受影响,总体看短期内经济会受若干冲击,但长期则利多,原受“政府”保护的产业将会受到负面的冲击,其中以农产品短期受伤害较大。原以外销为主者反而受惠。如资讯业主要以外销为主,国际竞争力较强,加入WTO后,降低关税对其影响有限,反而可因各国须遵守乌拉圭回合谈判减让关税而得到出口方面的实质利益。  相似文献   

14.
信息时代下,数字经济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但数字经济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尚不清晰。文章分析了数字经济的增长效应,发现其具体表现为新的生产要素与新的增长模式。在此基础上,阐述数字经济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从供给端看,其影响机制主要包括重构生产要素体系、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加新就业形态、促进产业融合等;从需求端看,则包括带来新投资需求、增加新消费需求、创造新贸易需求等。据此,文章从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等方面,提出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一、珠三角经济区对“技术研发”的迫切需求 1.“技术研发”促进产业升级。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主要以零部件加工密集型或组装为主,这些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且对技术创新的要求不强,已经形成高科技企业中大部分也是以外商投资为主。虽然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具有很强的竟争力。但是,珠三角地区的低端制造业优势是建立在中国简单劳动力的无限供给的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16.
《宁波经济》2010,(3):29-30
轨道交通属于城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其建设运营对服务业发展的带动效应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 一是依托自身建设运营要求,形成直接需求带动。轨道交通是投资巨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对于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叶国标 《浦东开发》2003,(11):12-13
在国家鼓励微电子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上海浦东新区抓住美国、日本特别是台湾地区微电子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的契机,集中资源,构筑平台,全力扶植微电子产业。经过3年努力,浦东微电子产业基地形成集聚效应,产业发展呈现健康态势,总体技术水准达到国际主流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城市的成长主要表现为第二、三产业的成长,产业本身的聚集效应及产业之间特有的关联效应使产业的聚集产生乘数效应,进一步促进资源聚集和城市化进程。文章分析了第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和产值比重对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其结果表明提高第二产业的总产值水平、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杰  徐伟 《科学决策》2009,(8):48-52
产业创新的外溢效应一直是实证分析的难点。Dietzenbacher(2000)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建立了创新外溢的实证模型。基于Dietzenbacher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产业创新外溢主要以过程创新为主,但总体上外溢效应逐步下降。根据对各产业部门创新外溢效应的分析,我国应加大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食品制造业)的研究与开发投资力度,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投入,发挥其较强的创新外溢效应,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0.
服务业离岸外移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服务业离岸业务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于服务业离岸外移效应问题的争论日益激烈。利用制造业离岸外包的理论模型对服务业离岸业务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可以证明,服务业离岸业务对发达国家就业的消极影响是非常小的,从长期看反而可以增加其对技术型工人的相对需求,即服务业离岸业务可以带来服务业务输出国和服务业务承接国的经济增长和福利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