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什么是“三西”建设?答:三西建设是指甘肃省河西地区19个县(市、区)、以定西为代表的中部干旱地区20个县(区)和宁夏西海固干旱地区8个县,共计47个县(市、区),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农业人口约1200万人,其中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截止到1996年底约160万人。1982年中央决定,每年拨2亿元专款进行三西建设,连续拨十年,以彻底解决这一地区的贫困问题。1992年,根据三西地区的实际,中央又决定三西建设再延续10年;三西建设是我国最早实行的开发式扶贫,在我国扶贫开发史上有重要的意义2.什么是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目前开展…  相似文献   

2.
固原县农村贫困状况及脱贫对策研究●张庆宁刘姝(银川750021,宁夏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县是“三西”地区的贫困县,80年代,“三西”的“贫困”问题引起了党中央的严重关注,扶贫工作也就成为本县的工作重点和难点。一、农村的贫困状况1...  相似文献   

3.
1982年开始实施的“三西”(河西、定西、西海固地区扶贫开发,是我国扶贫开发史上第一个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行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三西”地区各族人民充分发扬“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大力推行“兴河西之利,济中部之贫”和“有水走水路、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从1983起,国务院在国家财政中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实施以扶贫开发为主要内容的三西地区农业建设工程。三西地区是我国最早进行连片综合治理的贫困地区,开全国扶贫开发之先河,在我国扶贫开发的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1997年6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兰州召开三西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集中研究和部署了三西地区率先解决温饱的目标、任务和措施。陈俊生同志的讲话,对全国扶贫攻坚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自从1989年我到宁夏中卫参加三西工作会议以来,已经有八年时间没有来过三西地区了。这次专程从北京来参加三西地区扶贫…  相似文献   

5.
贫困是制约西北农村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障碍性因素,也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着力解决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之一。1983年开始在西北“三西地区”(中国甘肃省西部生产条件较好的河西走廊地区、中部以定西地区为代表的“苦甲天下”的干旱山区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海[原]固[原]区域的干旱山区)进行的“三西农业建设扶贫开发项目”是中国政府实施的第一个区域性反贫困计划。这一计划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宗旨,遵循“兴西济中,山川共济”的原则,对甘肃、宁夏两省区中居住在既不能搞旱作农业,也无条件引水灌溉的干旱高寒特困地区的部分贫困人口进…  相似文献   

6.
<正> 近两年来,我国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经过一段高速度增长之后,已经转入稳定发展的阶段。有的地方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已经减弱,原有的优势趋于消失,使乡镇企业面临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个别地方甚至出现“高速度、低效益”和“滑坡”、倒闭现象。而在不发达的西部省区,虽因乡镇企业起步晚,正处在大发展时期。但由于这些地区基础薄弱、交通不便、乡镇企业也不同程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区域性扶贫开发始于三西地区,“三西”之两西在甘肃。甘肃的贫困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的深切关注。解决甘肃的贫困问题,关系到甘肃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国扶贫攻坚的全局。从1983年的三西建设开始,到今天,甘肃的扶贫开发已走过了15年的历程。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甘肃的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贫困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近日,就扶贫开发的有关情况,记者在兰州采访了分管扶贫工作的甘肃省副省长贝小苏。记者:多年来,甘肃的扶贫开发一直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经过15年的三西建设,曾经是“贫困甲天下”的中部干旱地区已发…  相似文献   

8.
张强 《开发研究》1993,(6):52-54
<正> 位于黄河上游的三西建设是我国最早的区域性扶贫开发项目。其开发范围包括甘肃的河西走廊、以定西为代表的中部干旱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因其三地都有“西”,故简称“三西”)。以解决温饱为目的,组织超出土地承载能力的贫困山区农民向新开发的灌区迁移,则是三西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1983——1992年十年间在政府的组织下,以开发型扶贫移民模式成功地实现了农村45万人口迁移和100多万亩新灌区开发,引起了国内外人们的关注。一、动因与背景以定西为代表的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及其毗邻的宁夏西海固地区(过去统称“陇中”),处于黄土高原及向干旱风沙区的过渡地带,地貌主要为丘陵以及台地、盆地和山地,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严重,干旱、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大潮中勃然兴起的乡镇企业,而今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发展程度,直接体现着各地的贫富差距。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特别要扶持和加快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遵循这一思想,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模式的抉择是关系乡镇企业的经营战略、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恰当的模式.能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反之.则阻碍乡镇企业发展.从宣城地区的实际看.我认为后进地区乡镇企业发展应选择就地取材,就地生产,产品面向区内外的“二就地一面向”模式.  相似文献   

11.
宜宾地处川南丘陵山地,是农业大区。近几年,在省内一些地区的乡镇企业大起大落的情况下,该地区的乡镇企业却稳步发展。1991年,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为18亿元,1992、1993、1994年分别为27亿、45亿、60亿元,1995突破了100亿元,“八五”计划的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地区乡镇企业管理局。刘国正局长告诉我们,宜宾地区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和推动整个宜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产业  相似文献   

12.
南方的“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等不适合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特点齐嫩地区的工业基础、自然资料优势以及农副渔牧等主产品优势,决定了齐嫩地区乡镇企业发展之路龙西模式:建立资源开发业、农副渔牧产品加工业和以大中城市辐射形成的加工制造业为支柱的多种经营形式多种经营方式的乡镇企业群体  相似文献   

13.
“集团公司”的大量涌现,是近几年来浙江省乡镇企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尤其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势头甚强。这对全省国民经济与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必将有着深远的影响。笔者在不久前对萧山、绍兴、鄞县的调查中,对此感受颇深。一、乡镇企业“集团化”发展的基本状况何谓“集团公司”?迄今尚未有公认的规范说法。就现实中存在的集团公司而言,其组织结构大体上有以下特点:(1)是由多个独立的企业法人组成的联合体;(2)其主体部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农村经过几年的改革,农民生活有很大改善,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决不可估计过高,实际情况只是少数人和少数地区开始富裕起来,多数地区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少数地区还没有摆脱贫困的状况。中央一九八六年一号文件指出:各级领导和每个部门都要提高认识,转变作风,十分重视这些地区的工作,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现在,我就如何借鉴“三西”建设经验,改变甘肃、青海、宁夏贫困面貌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  相似文献   

15.
赵宏军 《发展》2012,(6):40-41
静宁县的扶贫开发工作是从1983年“三西”建设开始的,先后经历了全国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扶贫攻坚和参与式整村整区域推进的全部过程。近三十年来,在国家和省上的大力支持下,累计投入“三西”及财政扶贫资金2.92亿元,县上把扶贫开发作为科学发展、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坚持基础先行、产业突破、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四位一体”攻坚,有力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相似文献   

16.
三西移民:迁移的意愿与预期的希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西”移民是在政府的社会政策引导下所产生的贫困农户的自愿行为 ,是西北贫困农户走出贫困的第三条路。本文以类型比较为原则 ,以实证资料为基础 ,选择了移民的迁移原因、迁移决策、预期希望及目的实现度等主观指标进行分析性描述 ,以期在微观层次上“趋近性”地宏观反映三西移民整体正向迁移的直接动因及目前预期希望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7.
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奔小康的必由之路。通过今年省地乡镇企业发展会议,对乡镇企业这一认识自上而下已经形成了共识。今年以来,黑河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四大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已跻身于全省的前列。目前全区已制定出高速、高效、跨跃式发展的“八五”规化目标,要达到这一宏伟目标,实现跨跃式的发展,还必须跳出以下“八个小圈子。”第一,要从因循守旧、小富即安的小圈子跳出来。我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商品经济意识同内地发达地区的差距,相当一部分农民满足于十几亩地带来的温  相似文献   

18.
《浙江经济》2010,(23):F0003-F0003
当年宋高宗有言“西溪且留下”.而今“留下西溪只为你”。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  相似文献   

19.
“三西”移民是在政府的社会政策引导下所产生的贫困农户的自愿行为,是西北贫困农户走出贫困的第三条路。本文以类型比较为原则,以实证资料为基础,选择了移民的迁移原因、迁移决策、预期希望及目的实现度等主观指标进行分析性描述,以期在微观层次上“趋近性”地宏观反映三西移民整体正向迁移的直接动因及目前预期希望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20.
<正> 定西地区是闻名全国的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从自然条件上讲,就在于生态环境恶劣、地下资源贫乏。这里的许多地方, “山是和尚头,水缺贵如油”,古时就被贬为“苦瘠甲于天下”。建国以来,党和政府给予了极大关心。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被纳入国家“三西”建设的轨道,得到大量财力物力的支援。经过全区人民的艰苦努力,自然生态开始发生变化,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较大发展。1990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6974万元,比1949年增长15.7倍,比1978年增长4倍,绝大多数农户基本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