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股权分置问题是我国股市多年持续低迷的"最根本的原因",股权分置改革(以下简称股改)的目的在于股权的全流通,改变股权分置的利益格局,实现同股同权,整体上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股权全流通实现之后,上市公司股权状况将出现巨变。本文重点对股权状态和公司治理效率这两个前沿的学术概念进行阐述,并创新地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讨论股改的成败,并给出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帅  吴国栋 《电子财会》2006,(4):38-38,51
股权分置问题被认为是中国股市上的“头号难题”。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股市上三分之二的股权不能流通,导致股市先天不足,制度存在重大缺陷,目前已经成为完善证券市场基础制度的重大障碍。为了改变我国股市这种重大缺陷,我们提出了股权分置改革。但是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我们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所以出现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就我们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的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GARCH族模型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股市的波动性,结果发现与股权分置改革前相比,股权分置改革后股市波动性增大,反向杠杆作用减小,风险与收益正相关,而这些都与股票全流通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GARCH族模型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股市的波动性,结果发现与股权分置改革前相比,股权分置改革后股市波动性增大,反向杠杆作用减小,风险与收益正相关,而这些都与股票全流通相关.  相似文献   

5.
一、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 股权分置,即同股异价异权.是在中国国有企业在实施公司化改革的过程中受中国社会特殊经济制度的影响,是中国股市区别于其它任何市场的最具特色的国情,也是中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主要制度缺陷.  相似文献   

6.
金透 《陕西审计》2005,(B09):41-41
中国股市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股权分置”。这是中国股市的特色——窄轨火车。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障碍,而“股权分置”改革的预期又是多年来困扰中国股市的最大“杀手”。沪深两市流通市值2001年6月达到高峰,为18866.36亿元。当时共有1137家上市公司。目前.上市公司数量增至1385家,而流通市值反而下跌到9900.92亿元。投资者可谓亏损累累。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制度是影响中国资本市场有效发展的制度设计,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后股权分置时代,即股权全流通时代,消除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性的障碍,资本市场的发展迎来全新的时代。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将大幅增加,本文着重研究公司并购与控制权市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苏培科 《数据》2013,(1):20-21
导致当前中国股市信心不足的原因无非有这样几条:其一,800多家等待IPO的企业和再融资让市场异常恐惧,这些等待IPO的企业继续堵在证监会发审委门前,按照目前的发行速度5年也发不完,这样不但给市场带来巨大的扩容压力,也会让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丧失;其二,限售股解禁、减持的压力让股市资金供需失衡,因为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成本分置"后遗症需要很多资金来填"全流通"这个坑,来缓解大小非、大小限的套现压力,解决不好,A股市  相似文献   

9.
长久以来,我国的证券市场一直存在着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对立的"股权分置问题"。2005年4月29日,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解决了这个难题,但股权分置改革并不是万能的,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许多问题与矛盾也随之凸显。本文多角度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证券市场存在众多风险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问题被普遍认为是困扰我国股市发展的头号难题。中国股市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而存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类股票,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利的弊端制约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从减持国有股到全流通问题,再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反映了对证券市场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股权分置改革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制度改革,不仅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定价机制,强化对上市公司的市场约束,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还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造重组和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和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1.
法规专辑     
为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和股市全流通,推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顺利实施,经国务院批准,现就股权分置试点改革中有关税收政策问题通知如下:一、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因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而发生的股权转让,暂免征收印花税。二、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对价方式向  相似文献   

12.
赵仕仁 《英才》2005,(4):18-18
中国股市的最大问题在于价值中枢的不确定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铺天盖地舆论把目前股市的危机症结指向股权分置。管理层中的一些人,也借股权分置问题来掩饰政策不力,转移投资者的视线。造成中国股市危机的最本质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全流通问题已成为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此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主要是没有一个市场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目前就股权分置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其解决的迫切性,市场上已基本达成了共识,而非流通股份转换成流通股份,不论其转换的比例也好,还是转换价格也好,都需要给非流通股份进行流通定价,因此需要制定解决股权分置改革的策略。本文从股权分置概念着手,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的主要实施风险,通过我国股权分置的现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存在的问题,得出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一、研究意义 股权分置这一特殊制度设计在2005年4月29日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下称:股改)启动后即将成为历史,股票"全流通"也将随之成为现实.然而,股权分置是过去若干年支撑我国资本市场运行的制度平台,当这个制度平台被一个"全流通"的市场所取代,股改是否改善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股权结构改造能否有助于提高公司绩效,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国内外已有的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结论来看,有正相关、负相关、曲线相关,甚至没有明确观点的.本文试图寻找在我国股改的特殊背景下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徐胜治与陈天桥各对对方有过一次评价。“陈.天桥的盛大网络在美国上市的事情,这个。例子很有蒙蔽性。盛大网络的事例可以参考于新老划断之后的中国股市,却不能适用于解决股权分置时的具体方案,因为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件事。”2005年,在自己的博客里,证券分析师徐胜治这样回应当年资本市场全流通大潮中,投资者提出的陈天桥该不该补偿盛大网络的美国投资者的疑问。  相似文献   

16.
胡焰辉 《企业经济》2005,(12):219-220
中国股市经历10余年的发展,有过辉煌,也遇到过困难,但总的方向是不容置疑的。近年来的股市低迷,有负面的诱因所致,也有政策和制度不完善等因素使然。大力推进股权分置改革是扭转股市低迷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引言: 自从2005年4月证监会推出中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通知以来,到2006年9月我国的1400家上市公司已有1014家上市公司完成股改.股改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股市已进入了全流通时代.随着第一只全流通个股中工国际(2006.6.19)上市以来,截至到2006年8月31日共有21只全流通个股上市.本文通过比较全流通时代与非全流通时代IPO初始率的不同,来分析在全流通时代市场和投资人的投资理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事实证明,中国股市是一个是非之地。一直被作为“散户代言人”的张卫星总是遭到质疑,在业界眼里,半路出家的张卫星更像一名市场规则的颠覆者。张卫星是中国股市“股权分置”问题最早的系统理论阐述者。因发表“股权分置”理论认识以及提出最受普通投资者认可的中国股市全流通改革方案,获得国内媒体评选的十大年度人物之一。在他发表的大量关于中国股市的理论分析文章中,深刻揭示了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36岁的他因此被投资者誉为“中国证券市场民间思想家”等的称号。多年来,锋芒锐利的张卫星始终徘徊在主流经济学界边缘,像流行歌曲里唱的…  相似文献   

19.
刘燕燕 《会计之友》2007,(4X):54-55
中小投资者是证券市场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权益应当受到保护,股权分置改革贯彻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思想,股权分置改革后在全流通环境下中国证券市场在市场功能、法律环境、投资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存在股权结构仍很集中、虚假信息更为严重等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全流通的治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比分析股权分置和全流通对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机理,分别研究了股权分置和全流通的正负治理效应。指出,相对于股权分置而言,全流通从总体上更有利于内部监控制衡机制、接管和代理权竞争的发挥,从而使公司治理效率最大化,因此必须尽快实现国家股和法人股的全流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