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对上海金融援疆的现状、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金融普惠制下金融供给和需求“双向互补”对接理论,包括模式、路径、机制和工具,提出沪喀两地金融资源不仅是“单向流动”还有“双向流动”,上海可以为喀什设计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引导国内外资本向喀什流动,喀什金融资源可以到上海“再塑造”、“再定价”.  相似文献   

2.
2009年以来,大量国际资本涌入新兴市场经济体,给各国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较大压力。对我国而言,实施金融开放允许国际资本自由流动,是必然和长期的趋势。在此过程中,为了减少国际资本流动对国内经济运行和金融稳定的冲击,保持本国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引导国际资本发挥经济增长作用,研究如何加强国际资本流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就金融开放背景下,新兴市场经济体运用审慎措施管理国际资本流动进行了研究,并对我国加强国际资本流动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由于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空前复杂和严峻,各种长期性、结构性以及突发性问题交织在一起,全球金融市场将持续反复动荡,我国短期国际资本双向流动特征日趋明显,应对跨境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以均衡管理为前提,测算我国短期国际资本规模,实证分析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因,并提出应对措施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和金融深化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越来越频繁,我国愈发受到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尤其是国际短期资本的影响。因此,有效地监管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是当前我国外汇管理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从托宾税的提出、发展及实践出发,通过分析我国外汇管理在应对国际资本异常流动中存在缺陷,探讨了托宾税在我国应对资本异常流动时的效用,认为托宾税能有效地改进我国的资本流动管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1990—2019年58个经济体的季度面板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全球金融周期对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全球金融周期对激增、中断、外逃和撤回四类国际资本异常流动均能产生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全球金融周期对新兴经济体资本激增和中断的影响要大于对发达经济体的影响,对发达经济体资本外逃和撤回的影响要大于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较高的经济增速可以弱化全球金融周期对国际资本流动激增和中断的影响,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可以弱化全球金融周期对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影响,较高的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可以强化全球金融周期对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为加强国际资本流动管理和防范外部金融风险冲击提供经验证据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金融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急剧膨胀,与此同时,由于国际资本大进大出,流向突然逆转引起的货币危机、金融危机此起彼伏。尤其是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有别于以往通常由经常项目收支失衡引起的危机,甚至被人冠之以“资本帐户的危机”(Radelet and Sachs,1998)。危机的灾难性后果令国际社会以流动自由化进行反思,对资本跨境流动实行必要监管日益得到了广泛认同和高度重视(徐明祺,2001)。在传统金融理论中,资本项目监管往往属于国家监管的范畴。然而,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由于涉及资金的跨境流动和境内外的交易主体,要对资本流动实施有效监管,显然离不开区域和国际间的金融监管协调与合作。本文首先探讨对跨境资本流动监管进行区域和国际协调的必要性;其次,探讨目前协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发展中国家在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进行跨境资本流动监管协调与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作为后危机时代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密切联系的一个内容,资本流动管理的讨论再次被列入G20的重要日程。从正面意义上看,资本流动有益于资源合理配置和风险分散,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当然,资本流动的大幅波动也给一些国家的经济增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中心是国际金融市场的枢纽,既可聚集大量国际金融资源,又可促进国际资本流动,在一国乃至全球经济金融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金融中心的变迁与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密切相关。当前国际金融中心的布局正朝着均衡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未来有望形成“三足鼎立”“全面开花”的新型格局。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金融危机及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特点,分析了其影响中国金融安全的传导机制。提出国际资本流动危害金融安全的表现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日益活跃的跨境资本流动与金融波动的关系备受学术界关注,"国际风险承担渠道效应"的提出使人们开始重视金融中介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全球79个国家1996-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考察了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波动的影响,以及"国际风险承担渠道效应"存在与否。研究结果表明:大规模的跨境资本流动会增大金融体系脆弱性,加剧金融波动,对一国金融稳定造成强有力的威胁;跨境资本巨额的流出与流入均无助于金融稳定;跨境资本流动会通过影响金融中介的风险感知来改变其风险承担行为,最终会进一步放大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稳定的负向作用,即存在"国际风险承担渠道效应"。因此,中国应坚持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体系与健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严守资本充足率这一重要风险防线,加强对跨境资本和金融中介行为的监管,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1.
气候融资:全球形势及中国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融资不仅是国际气候谈判的筹码,也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融资需要和各国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当前欧美经济尚难以从低谷中恢复的背景下,对气候资金机制的国际谈判和国内创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碳排放国,满足不断增长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增长的资金需求已是当务之急。中国是国际气候资金筹集和运用得最好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但仍需认清当前全球气候融资来源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且资金流向不平衡,国际气候融资的形式和实质间存在较大差距。同时,我们对气候资金的管理、筹措及运用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从管理上,应完善与规划本国气候融资的整体框架,明确气候融资的管理部门,出台系列气候融资政策。在资金筹措和运用上,应保持吸引国际气候资金的优势,并发挥财政性工具和金融性工具的作用,大力吸引国内气候资金,引导资金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两个领域平衡投入。  相似文献   

12.
论银行市场风险的资本计提——兼评内部模型法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风险及其监管资本要求的计量历来为业界和监管当局所关注。近期,次贷危机爆发导致的市场动荡使得全球银行业和监管当局开始重新审视其市场风险管理和监管资本要求。文章结合国际银行业和监管机构计量市场风险及其监管资本要求的当前做法,针对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重点探索了内部模型法在我国银行业的适用性,尤其是从方法论、特殊风险计量、验证等角度探讨了内部模型法的主要工具——风险价值体系在我国银行业计量市场风险及其监管资本要求的适用性,并从方法论和应用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takes advantage of the fact that some stocks trade both i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to characterize the degre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tegration.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cross-market premium (the ratio between the domestic and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price of cross-listed stocks) provides a valuable measur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tegra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apital controls. Using autoregressive (AR) models to estimate convergence speeds and non-linear threshold autoregressive (TAR) models to identify non-arbitrage bands, the paper shows that price deviations across markets are rapidly arbitraged away and bands are narrow, particularly so for liquid stocks. The paper also shows that regulations on cross-border capital flows effectively segment domestic markets. As expected, the effects of both types of capital controls are asymmetric but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controls on outflows induce positive premia, while controls on inflows generate negative premia. Both vary with the intensity of capital controls.  相似文献   

14.
外债作为对境外资金利用的一种形式,一定程度上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经济承受力的体现。从别国本币外债的发展趋势看,发达经济体本币外债占比一直较高,新兴经济体近年来普遍呈上升态势。发展本币外债的主要动因,在于其能消除货币错配风险、规避汇率风险以及便利本币跨境使用等。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需求的增长,人民币外债类型和规模将逐渐增多,建议按照国际标准建立统一的全口径外债统计体系等方式,完善我国本外币外债管理。  相似文献   

15.
国际资本流动会对一国的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梳理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200多年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的成因理论,并从利率、汇率因素,政治因素,资产组合因素,货币政策因素以及国际货币危机因素五个方面对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进行分类总结,通过对不同学说成因的阐述,得出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研究展望:金融衍生工具将会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载体;国际资本流动的参与者将发生较大变化;对新兴国家资本流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各国频繁出现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入或流出的现象,极端国际资本流动已成为国际金融领域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参考Forbes&Warnock (2012)的方法,基于54个经济体1991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四季度的国际资本流动数据,构建极端国际资本流动时期数据库,可识别四种极端国际资本流动事件类型:"激增(Surges)""骤停(Sudden Stops)""外逃(Flight)"以及"撤回(Retrenchment)"。基于该数据库,分析贸易开放度对极端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一国贸易开放度越高,其发生极端国际资本流动事件的可能性越低。第二,在考虑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后,贸易开放度对本国资本和外国资本流入和流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发达经济体,贸易开放度对外国资本流动和本国资本流动均有显著影响;对于发展中经济体,贸易开放度仅影响本国的资本流动,对外国资本流动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三,贸易开放度对长期资本极端流动与短期资本极端流动的影响并没有显著差异。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建议我国应继续坚持贸易开放政策,且此后分析极端国际资本流动应将其细分为激增、骤停、外逃和撤回四类,对极端国际资本流动的监测应区分本国资本和外国资本异常流动情况。  相似文献   

17.
无论从国际比较,还是从对中国资本生产率以及增量资产产出率的分析来看,中国消费率显著低于国际水平,而投资率显著高于国际水平,且偏低的消费率与偏高的投资率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  相似文献   

18.
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和国际金融机构去杠杆化的逐渐深入,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际资本净流入状态受危机影响已逆转为净流出状态。我国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动趋势在2008年7月也发生了逆转,本文重点讨论我国短期国际资本发生逆转的原因、影响,并针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入逆转的风险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逆周期、宏观审慎角度加强监管是危机后的共识。监管改革使全球银行业将面临资本充足率下降、融资需求巨大,融资成本被推高的难题。从中长期来看,银行还将面临贷款增长疲软的境况,中间业务将是未来盈利关键,业务模式将回归简单化和本土化等。然而,巴塞尔Ⅲ没有触及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制度性原因,即以美元货币为主导的货币体制引发的经济失衡,没有解决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之间的监管协调问题,对于跨境金融监管合作和混业监管问题也还没有提出有效的措施。为应对改革对银行业产生的长期结构性影响,中国政府可考虑创新融资方式,建立资本保险机制、允许资产证券化等举措,为中国银行业资本募集创造良好的条件,中国银行业则须从成本缩减、业务模式转换、重新考量流动性等方面全面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