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五一长假由原来的7天缩短为3天,使得人们出行的路程也由长变短。长线旅途对于出行者来讲不再合适,于是有出游习惯的人们纷纷把眼光放到省内或者邻近省份的旅游景点。过去这个五一节,就是对旅游目的地改变其营销策略的最好验证。  相似文献   

2.
一、旅游福利应成为重要的民生福祉 今年"十一"最为火爆的"黄金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旅行热潮,体现了人们对旅游的强烈渴望和旅游市场的强劲需求;同时,也暴露出交通拥堵、景区拥挤、接待不足、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长假综合症难题.前段时间,旅游景点门票涨价也广受社会诟病.这些都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全民旅游时代正在到来,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旅游也日益成为我国人民的重要需求和公民的基本权利,旅游越来越关系到大众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逐步成为国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正离春节不到一个月,除了回家乡探亲的,准备趁难得的长假合家出游的人也加入了抢票大军。近年来,"旅游过年"逐渐成为春节新民俗,综合几大在线旅游(OTA)平台的数据,预估今年春节长假全国出游人次将超4亿,出境游约700万人次,出境游覆盖范围包括96个国家、地区的900多个旅游目的地,全球将迎来"中国春  相似文献   

4.
李瑛  张龙 《旅游学刊》2007,22(6):25-30
影响游客旅游目的地花费水平的因子有游客个体因子及与每次出游相关的因子.本文以西安地区"五一"黄金周国内市场的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12.0对旅游花费影响因子进行了虚拟回归分析,寻找出国内游客旅游目的地花费的显著影响因子,并构建了旅游花费模型.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旅游花费影响因子的作用机制不尽相同;不同旅游方式的花费水平差异明显;拓展旅游产品谱系、完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是提高西安国内游客旅游花费水平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杨勇 《旅游学刊》2016,(10):59-72
以往关于消费者需求行为的研究多基于传统经济学框架的设定展开,认为影响消费者旅游需求的主要因素包含收入、目的地吸引力、交通等,普遍忽视了消费过程中的社会交往和具体情境。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命题,将消费者收入、社会交往和旅游情境等因素纳入旅游消费者需求的模型中,提出了若干研究命题。依据2014年春节“黄金周”旅游需求调研数据,采用排序选择模型验证了相关命题的正确性。计量结果表明,个人经济因素对我国消费者春节“黄金周”旅游需求影响较小,家庭结构、同伴等社会交往因素是影响其旅游需求的重要因素;我国消费者对于春节“黄金周”出游过程中遭遇的拥堵、旅游市场混乱等旅游情境问题具有一定的容忍度,但是,严重供需失衡导致的旅游情境问题依然对其旅游需求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12年国庆首次实行的高速公路免费政策,作为一项惠民举措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出游的热情,在引爆假日旅游尤其是自驾车旅游市场同时,高速公路拥堵不堪、事故频发和旅游质量下降等弊端集中凸显,有违制定政策的初衰.文章在探索性因子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居民对高速公路免费政策的支持度及出游行为感知概念模型,并采用纵向研究方法,借助2013年春节后及2013年国庆后调研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实证研究居民对高速公路免费政策感知与支持度及出游行为相关关系变化,结果显示:(1)春节和国庆调研中出游质量与支持度相关性最强,且关联性得到提升;(2)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和安全隐患都是支持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公共服务能力的影响程度略有下降的同时安全隐患的影响力得到提升;(3)出行成本与支持度的相关性有所减弱,相反地,公平性对支持度产生了影响,但并不显著;(4)支持度作为居民出游行为感知与再次出行决策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提升.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大环境下,游客外出旅游时存在许多消极感知,表现出阻碍旅游业发展的各类问题。文章采用访谈调查的方式,与游客进行深度谈话,并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访谈内容进行文本分析,提炼出游客五个主要感知范畴:旅游心理、旅游业、旅游目的地、旅游需求、旅游方式。结果显示,在旅游心理层面,游客主观感受为安全感、焦虑感、烦躁感;在旅游业中,交通、景区和酒店的管理并未与大环境相适应;在旅游行为上,游客旅游频次减少、自驾游增多、出游距离缩短等;在旅游目的地上,景区凸显的问题最为明显。最后,文章根据游客的消极感知,为旅游业的发展转变提出了应对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程平平  杨效忠  彭敏 《旅游学刊》2015,30(3):106-115
伴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以及出游意愿的增强,旅游大众化、常态化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黄金周”假期期间,游客出行数量激增,造成部分景区游客数量暴涨,旅游拥挤现象十分严重,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旅游拥挤造成的景区生态环境恶化、游客满意度下降等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在国内外旅游拥挤相关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基础上,总结了国外关于旅游拥挤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国外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于旅游拥挤与密度、影响旅游拥挤感知的因素、旅游拥挤准则等方面;而国内旅游拥挤相关研究关注点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异,更加侧重于旅游容量、社会承载力等方面的探讨.最后,在对国内外旅游拥挤研究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函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需求问题是旅游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居民旅游需求函数是旅游需求问题研究的基础,旅行成本模型广泛地被用于估计居民旅游需求函数。文章基于停留时间内生的旅行成本模型,在考虑游客动态出游行为的情形下,使用中国39个城市2000~2007年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对中国居民旅游需求函数进行了估计。研究表明,旅行成本、时间成本和居民收入是影响居民旅游需求的关键因素;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的绝对值大于旅行成本弹性的绝对值,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居民收入激励政策较之于成本竞争策略更有效;旅游需求的旅行成本弹性和时间成本弹性差异显著,减少旅行成本政策较之于缩短旅行时间政策更能提高城市的旅游收入;旅游需求和停留时间的影响因素存在异同,扩大旅游需求和延长停留时间的选择面临"两难",但也可"两顾"。  相似文献   

10.
陈松 《当代旅游》2006,(1):36-38
黄金周,无疑为以家庭、个人消费为主体的假日旅游烧了一把火.对于喜好旅游的人们来说,"五·一"这七天长假,可是个出门远行、饱览名胜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居民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徐菊凤 《旅游学刊》2006,21(8):34-39
北京作为一个大都市,它不但是知名旅游目的地,同时也是国内外许多重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客源地.然而在我国以往对于以城市为单位的出游群体的研究中,一直缺乏对北京这样一个特大型旅游客源地居民旅游行为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选取北京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并分析他们的旅游产品偏好,旅游时间段选择及对"黄金周"出游的态度,旅游消费价值观,旅游感知,对目的地的评价及其依据等深层次的问题,获得了一些有启发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黎巎 《旅游学刊》2014,29(11):62-72
我国旅游景区内部客流管理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对颐和园景区"五一"小长假和"十一"黄金周客流持续2年的实际观测,采用基于Agent的仿真建模方法,构建了游客到达、游客移动、游客停留等景区游客基本行为模型及其仿真运行环境——基于Agent的景区游客行为仿真系统。系统的正确性验证表明,仿真系统的输出数据能够反映景区各停留点游客数量的真实情况;系统的灵敏性验证表明,入口游客数、游客在景点的停留时间以及流向景点方向的客流量3个参数能够引起仿真系统各景点游客数量的灵敏变化。所建系统能够预测景区客流的时空分布,能够通过变换仿真参数值进行各种客流调控措施的仿真实验,并给出具体调控参数以支持景区管理者的客流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3.
黄金周假日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综述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李幼常 《旅游学刊》2006,21(11):12-18
近年来,黄金周假日旅游蓬勃发展,满足了国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促进了旅游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黄金周假日旅游中也暴露出来很多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强烈关注,引发了各界特别是旅游学界对黄金周假日旅游及黄金周制度的研究和探讨.本文试图对近年来有关黄金周假日旅游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的研究做一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李志飞  夏磊 《旅游学刊》2013,(10):37-46
文章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游客密度指数和Zipf结构分析法,遵循整体到局部到个体、再到个体间的联系这一逻辑顺序,对中国"十一"黄金周旅游流进行了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时间维度上,中国"十一"黄金周的旅游人数自黄金周制度实行以来就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状态,且增长趋势大体符合拟合曲线,仅2012年出现较大偏差;(2)"十一"黄金周时期,中国各经济区域旅游在发展趋势上呈现中部最快,其次是南快北慢、东快西慢的特征;(3)中国"十一"黄金周旅游流在空间上的分布呈现交叉梯形格局,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大体一致;(4)近5年,各年度中国"十一"黄金周旅游流在局部范围里拟合效果较好,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特别是规模位序靠前的各省市区的旅游流等级规模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15.
消除黄金周幻觉,立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8年"五一"长假骤然取消后,虽然假日总量从114天增加为115天,但这种存量和结构的调整一时还难以使部分民众获得习惯上的认同,似乎感觉假日缩短了.  相似文献   

16.
京沪高铁对主要站点旅游流时空分布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通是影响旅游流时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文章以京沪高铁线为例,运用旅游场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比较京沪高铁开通前后9个主要高铁站点的旅游流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研究表明:高铁开通强化了北京、上海和南京等重要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领先地位,呈现出高铁旅游流的"马太效应";高铁促使靠近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处于劣势的旅游地旅游流呈现"过道效应";高铁促使空间距离临近的两个城市的旅游流呈现"同城效应";高铁提升原本缺乏区位优势的旅游资源型站点的可进入性,同时对区域核心城市的交通依赖程度明显下降;高铁的时空压缩效应缩短旅途时间,可实现小长假的远程旅游,双休日的中程旅游,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中远程旅游对黄金周的依赖,从而缓解出游时间的集中性,提高了旅游质量。  相似文献   

17.
2007年3月,66家试点景区通过审核,达到5A景区质量等级标准要求,被国家旅游局授予"5A级旅游景区"称号。国家旅游局此次推出5A景区,意在打造世界级的旅游景区,首批入围的66家景区则是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的排头尖兵。5A景区代表着一种品牌形象,但是否我  相似文献   

18.
旅游经济增长点分析——基于“黄金周”效应的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旅游经济研究当中,"黄金周"效应一直是学者们关注和争论的议题.研究者们在肯定"黄金周"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对日益凸显的负面影响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试图变换视角,以证券市场旅游酒店板块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对"黄金周"前后公司股票收益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从上市公司的价值变化和市场投资者角度审视"黄金周"实施对旅游经济增长点的经济效果.实证结果表明:"黄金周"事件对旅游酒店板块上市公司价值增长有短期正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旅游经济的增长,但从长期和总体来看,负面效应更加明显,说明已有"黄金周"制度安排不利于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结论同时支持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修订的及时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黄金周"旅游热的出现,很多人开始把旅游目的地放在乡村景区。乡村的旅游产业在快速的发展。为提高地方经济的效益,许多地方政府称"发展乡村旅游"为"扶贫"。乡村旅游的发展中产生了许多环境问题。部分乡村的生态环境发展问题较为严重,很多地方没有健全的监管体系,造成了环境的破坏,也对当地人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一定要坚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20.
"农家乐"发展中政府的"缺位"与"越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何景明 《旅游学刊》2006,21(3):11-11
在我国城市郊区,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产品增长很快.但从调查结果看,发展情况却并不令人乐观.在"农家乐"盛行的成都,一些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发的农家旅游地,在经历了数年的高速发展后,从2000年起就出现客源减少、效益下降的局面,衰败迹象日益显现;其他城市也相继出现类似情况,如广州大部分旅游农庄,在2005年国庆黄金周也遭遇游客寥落、效益不佳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