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从此迈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而财政体制改革是这一改革的突破口,开启了引领中国体制改革的先河。我国的财政体制,根据集权与分权的程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或称统收统支体制。其特点是:财权和财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对地方基本上实行统收统支的办法.地方财权很小,机动财力很少。从新中国成立到1980年财政体制改革之前,这段期间,尽管多次进行体制调整.集权分权的程度也有过变化,但就总体来看,基本上属于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类型的财政体制。第二种是包干体制.即“分灶吃饭”体制。其特点是:在划分收支的基础上.分级包干,自求平衡。在这种体制下,地方有较大的财权,地方财力大大增强。但它还不同于分税分级财政体制。1980-1984年实行的“划分收支、分级包干”.1985—1987年实行的“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和1988-1993年实行的“改进包干办法”.都属于这种体制。  相似文献   

2.
论1994年财政体制改革及其社会效应分析黄肖广一、1994年财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其中以1980年的“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分灶吃饭的体制和1988—1993年多种形式的财政包干体制最具代表性。每一次改革,都适...  相似文献   

3.
财政30年的改革成就有目共睹,不仅完善了财政机制体制、创新了财政制度,而且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几个重要年份是应该载入财政史册的。1980年实行分级包干财政体制。1980年起,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1981年起对实行独立核算且有还款能力的企业实行拨改贷。1983年和1984年分两步实行利改税。198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盐税等四个条例。1988年实行多种形式的财政大包干体制。1994年建立了分  相似文献   

4.
我国财政制度的实证分析和改革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财政制度的实证分析和改革设想吕炜改革以来,财政作为突破口,其体制虽然经历了从放权让利、“分灶吃饭”、“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到地方财政大包干等多次变动,却始终难以满足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财政体制在短期内如此频繁的变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传...  相似文献   

5.
随着“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在1985年实施.财政监督事业也迎来了重大发展。这一财政体制实际上是在继续扩大地方自主权,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片面强化了地方利益机制。因此.加强财政监督也就成为迫切需要。这一时期财政监督的重大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财政》1991,(2):40-41
延庆县是京郊经济较为落后的农业县,长期以来,县财政收不抵支,享受补贴。1981年市对县衽了“定收、定支、定补助,超收留用、减收不补,一定五年不变”的包干体制。1985年我们又与市签订了第二期财政包干协议,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定额补贴,一定五年不变”的包干办法。实行财政包干体制,既增加了压力,也增加了活力,调动了我县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服务首都,富裕农民”的口号,在狠抓农业的前提下,制定了“元抓林,近抓牧,看准项目上工副”的方针,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基本上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经济和各项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财政自给能力有所增强。工农业总产值1980年为1.38亿元,1985年达2.8亿元,1989年完成5.6亿元;财政收入1980年为939.1万元,1985年完成2048.1万元,1989年达4630万元,头一个包干期五年翻了一番,第二个包干期四年又翻了一番,1989年比1980年增长近4倍,平均每年递增19.4%。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充分发挥财政调控职能,促进经济全面发展;二、农业、工业、商业、旅游、服务、运输等行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三、敞开山门,全面开放,积极引进人才,技术、资金。  相似文献   

7.
财政包干体制与地方政府过热的经济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经济过热增长,投资和消费基金急剧膨胀,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缺口越来越大,形成了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这种严峻的经济形势,其深层原因是国民经济产业结构部门之间畸重畸轻,地区之间失衡。片面的放权让利型的财政分级包干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失调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无论是1980年的“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还是1985年实行至今在划分税种基础上的总额分成体制,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基本上还是从隶属于本级的企业取得,而提高本级政府财政收入最简捷的途径是,新建获利快的企业和扩展地区内商业贸易。也就是说,各级地方政府要把追求本级资产收益最大化放在首位。这种追逐局部和短期利益为目标的经济行为必然产生以下负效用。  相似文献   

8.
一、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和谐发展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集权与分权之间的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实行了“统收统支”、“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分税制”等预算管理体制。建国以来财政体制的频繁变动,是与国家整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李红梅 《会计师》2011,(9):40-42
<正>当前,水利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水利事业的体制、机制以及资金投入等随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说,我们的水利事业正处于重要的变革时期。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水利事业以及相关企业单位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1980年前,水利事业单位长期实行"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体制,单位收入上缴,支出由财政拨给。1980年起,国家财政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分灶吃饭",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开始接触财政业务,“培植财源”和“培源壮财”,是当时基层财政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汇。原因有二一是基层政权运转、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需要钱,收入成了基层财政的首要任务,为完成收入任务,必须优先培植财源。二是当时实行的是“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税源足则收入多,  相似文献   

11.
国库监管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一)地方财政“空转”严重,国库监督处于无奈尴尬境地。在“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下,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完成年年增加的财税任务,体现任期政绩,希望当地财政收入多一些,组织预算收入时,往往偏重于地方收入,而忽视上  相似文献   

12.
叶青 《财政监督》2008,(5):19-19
我国1985-1989年实行的“区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财政体制,取得很好的效果。有关这一体制的具体内容、调整、成效、问题,中央财经大学的肖鹏已经做了全面、可信的解读,读者一目了然。在此,我只想补充两点。  相似文献   

13.
自1994年起,我国实行了分税制,县级财政以上也同步进行了分税制改革,但从全国各地反映的情况看,对乡镇一级财政管理体制,部分地区仍停留在“财政包干,超收分成”上,如陆川县1994,1995年对乡镇实行“核定收支基数,收入弟守包干,超收分成,欠收自补,自求平衡”的财政体制,1996至1998年对乡镇仍实行上述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新形势的需要,进一步理顺县、乡财政分配关系,加快乡镇财政的发展步伐,1994年初,江苏省盱眙县政府根据上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要求,经深入调查,反复研究,分析测算后决定,对过去执行的收支包干乡镇财政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实行了“划分收支范围,核定基数,超收全留或分项分成,短收自负,自求平衡”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新体制的实施,为全县乡镇财政的快速  相似文献   

15.
改革之初,我们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如何打破高度集中统一的财政体制,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由于财政包干制可通过包死基数,稳定中同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既定格局,又可用财政收入的增量变化调动地方理财积极性,而且财政分级包干的办法,实施较为简便,兼容性强,易于为地方所接受,是改革之初可行的选择。第一,尽管财政分级包干主要通过中央放权让利来实现,但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初步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责、权、利关系,有利于推动财政体制改革的起步。第二,尽管分级包干要通过讨价还价的“ 谈判”,但较之“统收统支”的集权分配方式,无疑是一大进步。第三,尽管分级包干的办法仍很不完善,但中央与地方“吃饭”的“灶”已基本分开;尽管其间利益摩擦还很大,但在旧的一轮包干到期,新的一轮包干开始时,中央与地方的利益矛盾可以通过调整包干基数或分成比例得以缓和,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可在一定时点上达到某种均衡。  相似文献   

16.
陈爱东 《财政监督》2012,(33):73-75
一、西藏现有的特殊财税政策自1994年起,我国开始全面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西藏也于1994年起开始试行分税制。1994年3月1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试行意见》(藏政发【1994】21号),由此西藏财政开始执行新的"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定额补助、分级包干"的预算管  相似文献   

17.
树立新型的公共财政意识,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在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我国财政在建国五十年来的发展中,不断致力于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财政体制的实践,先后经历了“统收统支”、“收支包干”“分灶吃饭”“分税制”等发展历程,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财政的本质内涵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公共财政”也就随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湖北潜江市举办乡镇财政业务骨干培训班随着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施和我市乡镇财政实行了“定收定支、收支包干,超收分成、短收全赔、新增个人支出、市乡(镇)五五负担”新体制,为提高全市乡镇财政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努力做好乡镇财政工作,5月上旬,市财政局由局人教...  相似文献   

19.
丁坚铭在《中国青年》第2期撰文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财政这块“蛋糕”的切分方法曾作过三次改革。而这三次改革的共同点都是在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的基础上,分级包干,自求平衡,这种体制被人们俗称“分灶吃饭”。  相似文献   

20.
一、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和谐发展的必要性长期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集权与分权之间的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实行了"统收统支"、"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分税制"等预算管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