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福香 《魅力中国》2011,(12):152-153
生与死是亘古不变的人生话题,怎样看待生和死是人生必然面对的重要问题。庄子立足于“道”的高度观生死,得出生由道出,死向道归,生死乃自然规律,生不足喜,死不足忧。庄子这种坦然面对生死的态度给后人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乔向飞 《魅力中国》2014,(14):94-94
庄子运用一系列赋予哲理的故事启发我们的思维,从他的理论体系中我们可以提炼出“道”、“游”这两个关键字。庄子用这两个宇向我们展示了他所感受到的“虚性的”、“活的”空间的魅力。他顺应万物的规律而通晓“无为而治”的大道;他挣脱物累,而到达“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生命高度。即使无法摆脱世俗的限制。也依然“逍遥而游”。  相似文献   

3.
秦阳阳 《魅力中国》2014,(11):233-233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对庄子思想中生死观进行探究,将庄子死生一体,齐同生死的自然精神,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达到对生死的彻底超脱,实现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魏国方 《魅力中国》2014,(14):373-374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后世中国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庄子为我们创造了一幅奇幻瑰丽的画卷。他用类似自然主义的认识方式逐步揭露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划界区分的种种不实,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新的认识方式,也借由这种认识方式为人们找到了一种在乱世中寻找到绝对幸福的路数。  相似文献   

5.
《开放导报》2005,(4):i0029-i0030
海德格尔在谈到诗与思的近邻关系中,引导我们去经验作为让物存在的词语对物的指令、主宰。当海氏让我们去倾听诗人的道说时,也引导我们返回到我们居留的地方。庄子的梓庆的斋戒、静心是一种去达到把素朴之心向着树之天然敞开的路程,是去经验向着居留之处返回的路途。  相似文献   

6.
张荣 《新西部(上)》2006,(12):183-184
庄子是中国旅游的倡导者和力行者。《庄子》一书,许多篇幅是以旅游故事为主,描绘和阐述旅游的成分居多,从旅游这个特殊的角度去发掘和解读《庄子》所蕴含的旅游思想,对中国传统旅游文化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哈默们发起了一场“企业再造”的运动,却失去了对运动的控制。那是因为鼓吹再造的大师还达不到哲学家的完美无缺,他们太注重推销自己的东西,而没有努力建构智慧基础。而恰恰是“道”才赋予“器”以意义,并确实引发显著而高效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宗蓉 《魅力中国》2011,(8):243-243
庄子作为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无为”是庄子的主要思想之一,也是其精髓,“无为”思想对各个行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着重讨论下“无为”思想在教育中意蕴以及对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快意斋论画     
吴悦石 《东北之窗》2012,(17):94-95
“道法自然”是一句无上受用的真话。抱石先生以旷世之才,画成法立,后人以姓氏为皴法立名,唯先生一人而已。学子问学多问法,不问理,何耶?法易理难。法易懂,理不易真懂。作画时法易施之纸上,理则难于化诸笔端,故先贤告之后学,先明理,可不妄行。友人来访,问看画之法。余曰:简言之,看画有三要。  相似文献   

10.
11.
农文聪 《理论观察》2023,(10):24-29
《庄子·胠箧》在伦理问题上与内诸篇共处一个意蕴整体,并通过“盗亦有道”勾连了三个层次的伦理言说。“盗亦有道”直观地给予了悖谬的伦理现象,对这一现象的描述即可牵引出《庄子》的伦理意涵。“盗亦有道”之“道”,实质为“技”,以“道”为名正在于提示出“德”离于“道”而失真的伦理乱象。在“道”意向性的思维进路中,庄子探寻着“德”之本身。“德”之本身并非概念化或对象性的现成之物,而是自身触发和自身缘构成的伦理境域。  相似文献   

12.
万潇潇 《魅力中国》2011,(15):60-61
对于现代的创作者来说,生动的意义也许超过了单纯审美的意义,打破固定的“审美”概念,从丑学中得到创意的启示,从美丑对应中获得生动的创意灵感,这也许既是本土传统传承,也是未来创作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2012,(7):121
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庄子,就认识到生老病死如同昼夜一样,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他以古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的生死观为训,在有生之年不寻欢作乐,空耗精力,也从不因为老之将至而畏惧死亡。庄子活到83岁,无疾而终,他的寿命比同时代的人平均寿命翻了一番多。庄子的养生之术有四,他的八字养生法  相似文献   

14.
梅冬贵 《魅力中国》2010,(7X):128-128
"道"是老子哲学大厦的基石和核心,理解和把握老子思想,必须从"道"开始。"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恒无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道是恍惚之"道",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反也者,道之动也","道"的运动就是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要尊"道"贵"德"。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发展了中华武术,使之更加完整,理精法密的太极拳展现了中华武学之博大精微。它充满哲理,与中国传统医学有血缘关系,是中国人民性灵智慧和万情气概的结晶。它把道家“道法自然”的辩证思想与儒家“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一种修身、养性、  相似文献   

16.
毛公强 《走向世界》2010,(20):84-87
欣赏著名画家华岳先生的山水画,从其风格、气度到技法、笔墨,显示出一种北方画家特有的浑然、厚重与苍茫,洋溢着一种雄健、壮美,但不失灵秀,即所谓“道法自然”也。  相似文献   

17.
尽管按照某网站的调查,约60%的网友认为这所学校建得有点"浪费",但是,笔者却想反问:为什么学校就不能建得豪华?为什么希望小学就非要"朴素"、"简洁"?难道最美最好的建筑不应该是学校吗?至于那些指责,看似"理直气壮",其实真的没什么道理。  相似文献   

18.
DI1 幽默:庄子散文的一大亮点 郭沫若<十批判书>指出:荀子"以思想家而兼长文艺,在先秦诸子中与孟轲、庄周可以鼎足而三."这是就三位哲人散文成就并驱而言的,其实他们的散文艺术却各有千秋.例如<荀子·君道>里,在论述符契契券之类的作用时说:"合符节,别契券者,所以为信也,上好权谋,则臣下百吏诞诈之人乘是而后欺.  相似文献   

19.
侯斌 《中国高新区》2011,(8):128-131
三角园的成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兼得。近50年来,三角园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商家,园区产值雄踞全美科技园区第二位,仅次于硅谷。但不同于硅谷强调“道法自然”、“自生自灭”,三角园讲究“中规中矩”的产业布局,其管理具有很强的政府支持背景。  相似文献   

20.
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现在闲云野鹤式的生活来自于他常年成功的经营;他说他不是商人,他每天泡茶馆、聊天、悟道。在上海这样的城市,他的生活显得格外另类,现在我们就跟着老郭一起,去他的故园茶楼,喝上好的普洱茶,听他讲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