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教学应“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另外,从儿童学语文的过程来看,只有将语文学习置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之中,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才能使语文教学变的生动有趣,扎实有效。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回归生活,向生活拓展,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那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教师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的一言一行,比如课上是否认真听取学生意见,是否宽容对待不同意见,是否愿意听取学生的合  相似文献   

3.
王富军 《发展》2010,(7):149-14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语文实践主要体现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学习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最主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指出:“阅读就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刘舒芳 《魅力中国》2009,(24):175-175
语文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资源的开放性,课堂的开放性,学习的开放性,实践的开放性,评价的开放性……强调语文教育要从学科独立性、时空封闭性、内容狭隘性转向跨学科、跨领域、跨时空的学习。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法国老太太种植了一大批葡萄,成熟时,因年迈无力料理,她写了一个告示:  相似文献   

5.
胡韶华 《魅力中国》2009,(16):128-12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是说高中语文要为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新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学,但关键在导。下面就语文新课程的导与学问题谈谈自己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杨璐 《魅力中国》2012,(32):145-145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其全新的现代阅读理论、写作理论和教学理论对语文教育起到了解放和促进的作用,使得语文教育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然而,在一片赞歌和热闹背后,我们不得不清醒的看到:由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错误解读,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已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若不及时对其进行反思,势必会影响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母语写不好,其它谈不上,因此,要给时间、给机会,让儿童阅读进入课堂。儿童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方面,阅读要理直气壮走进语文课堂。依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教学建议“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氖围”,现结合我在一年级新学生班级开展的具体阅读指导,谈国家“新课程标准”暨重庆市“卓越课堂”视野下的有效课外阅读指导。  相似文献   

8.
葛慧玲 《魅力中国》2010,(22):263-26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针对这一要求,怎样把各学科渗透到语文中去呢?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9.
罗建成 《发展》2007,(5):94-94
在以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教学创新与之相适应,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语文教学的主体是阅读和写作,这历来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主体.实践证明,语文教学做到读写融合、创设实践,的确是挖掘教材内在潜能、提升学生作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张燕 《魅力中国》2011,(10):121-12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的语言素养,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更能提高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引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朝着培养学生具有感受、欣赏、理解和评价等综合能力这个总体目标而努力。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师生交流比较肤浅、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等问题,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陈文友 《魅力中国》2009,(23):65-65
新一轮课改已轰轰烈烈地展开,全国各中小学教师们积极探索,积极总结,形成了良好的课改氛围。可也有一些地方对"新课改"理解片面,形式上走过场,弄得课改"面目全非"。《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建构和探究的过程;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让  相似文献   

12.
马丽杰 《理论观察》2008,(6):165-167
新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根据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认真总结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作文教学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的要求。那么,怎样实现作文教学的创新呢?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对中学作文教学创新的建构提出以下浅见:  相似文献   

13.
王伟 《魅力中国》2010,(25):293-293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写作教学改革中的“牛鼻子”是什么呢?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我体会到这“牛鼻子”就是确立学生“自主写作”的新理念。?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文字。总之,写作应当是“自鸣天籁”,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古往今来,  相似文献   

14.
鹿崇涛  赵清 《中国西部》2014,(29):67-69
<正>何谓本色?《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解释为本来面貌;原有的性质或品质。由此,我们说的语文本色教学,即是教师通过读、写、听、说等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新课改实验至今,的确给原本沉闷的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一些生机与活力,尤其为迷茫、困惑的童话阅读  相似文献   

15.
钱培培 《魅力中国》2010,(13):80-80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把审美情趣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初中语文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引导滂生去品赏美,让学生爱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丁心梅 《魅力中国》2010,(5):165-165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进入社会各阶层,进入到干家万户,同时也渗入了语文课堂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孙艳玮 《魅力中国》2010,(31):303-30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8.
备课构想新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阐明: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落实“语用”是语文课程知识性与工具性统一的体现。西师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一只梅花鹿》讲述了梅花鹿一开始对美丽的角和光鲜的皮毛喜爱不已,却对细长干巴的腿心怀抱怨,可在面对凶猛的狮子猎杀时,美丽的鹿角不但对逃命...  相似文献   

19.
樊茹 《发展》2009,(3):97-97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学习也如此。情者,或创设情境、或教师激情、或师生情感共鸣、或学生情感投注、或寓教于情也。语文教学不只是感知过程,同时也是情感过程,正所谓“文章不是无情物,听说读写总关情。”  相似文献   

20.
廖诗峰 《魅力中国》2009,(6):122-122
《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中也明确地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培养创新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煮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