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辉扬 《湖南宣传》2003,(14):28-30
本所论及“法治”和“德治”是从社会调控意义上讲的。“法治”是指法律的统治(当然其内涵远不止于此);“德治”是指在社会治理中对道德自律、道德教育、道德建设的重视和适用。“法治”与“德治”在社会治理中应是相辅相成的,“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新世纪伊始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强调“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里的两个“紧密结合”,揭示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的科学认识。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明,二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这一思想是对党的十五提出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它把思想道德建设第一次提到了治国基本方略的高度上来,不仅会有力地推动我国的精神明建设,而且也将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德治与法治在治国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在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上具有差异性。德治与法治 ,相辅相成 ,二者缺一不可 ,也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4.
钱云 《特区展望》2001,(2):33-33
企业因其生产和经营的经济性质,所以内部的法治和德治,相对全社会范围的“以法治国”,“以德治国”来说,既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其总体框架和水平的制约,又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需要具体加以对待。  相似文献   

5.
搞好党风廉政建设要坚持“德治”与“法治”并举。道德与法纪,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规范,一个表现为自我约束,一个表现为外来约束。德治必须以法治为依托和保证;法治则要依赖德治才能真正发挥效能。二者相结合,才能在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规范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的税收事业,要贯彻好“以德治税”,也需要实施德治与法治并举的工作方针,以德治税要为依法治税服务,共产党员、党员领导干部要起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着眼于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贯彻执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伟大方略,从理性上正确阐述“德治”和“法治”之间的关系;要借鉴和吸收古今中外“法治”和“德治”中有益传统成分,为我所用;论述了“法治”和“德治”之间存在着主次分之的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地相结合,使两者相得益彰,取得治国效益的最大化;要注重“法治”和“德治”的实践操作,优化对从严治党和从严治官的教育和整顿投入,建立对权力独立,有效的循环监督机制,循序渐进地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家庭文明建设条款,为提高婚姻家庭质量提供了一种“德法共治”的方案。家庭文明建设由此成为婚姻家庭法治指导下的规范化自治。在婚姻家庭领域,以德治为倡导和形式,以自治为实施机制,以法治为保障,最为适当和有效。正像自发产生的“两头婚”现象为家庭文明建设增值一样,依法自治是实现实质法治不可替代的方式。法治有其特定的功能、边界与局限,自治也有其界限、临界点及与法治的邻接点。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加强“90后”大学生法治信仰教育的主要路径是:实施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结合的教育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法,普及法律基础知识;参观人民法院和监狱,提高法律敬畏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德治促法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阐释了与法治相结合的德治的基本内涵;其次,分析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重大现实意义;最后,阐述在贯彻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理念过程中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区化建设与居民教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要注重社区化的“阵地建设”、“资源共享”,把法治、德治与居民教育融入社会化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12.
博弈是指某些人或组织作出相互影响的决策,是分析利益冲突的方法之一。应用博弈的相关理论分析德治和法治的相互关系,指出法治与德治二者优势互补,具有密切的关系。法治与德治之间的博弈古已有之,现代社会法治与德治的博弈应然选择是坚持两者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李威 《改革与开放》2012,(24):96-97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德治理论在当今有了新的内涵.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治的基本内涵由过去的性善理论过渡到了今天的规范理论,即从对圣人的崇尚及统治阶级品德的高要求发展到了以道德为标准的自我约束与强制规范.这个过程体现了“德”到“治”重心的转变,这也正是传统德治的当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家领导人强调将法治与德治二者相结合,受到国内外舆论的一致称赞。笔者最近看了国外有关材料,发现这一决策在世界各国现代化带有普遍性的规律。世界近现代史表明:任何一个文明社会和国家都是法治与德治的统一,不可能单纯只有法治而无德治,或只有德治而无法治。很难想象一个国家仅仅靠法治来维持  相似文献   

15.
《老区建设》2022,(24):52-55
<正>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位于吉潭圩镇东南面,距圩镇2.5公里。该村共9个村民小组,367户1469人,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红色资源丰富、人民勤劳质朴的客家古村。在推进“文明乡风建设”过程中,圳下村始终秉承唯实求真的“寻乌调查”精神,坚持“以文化人”,推行“联村共治”,把“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成效,全村从2012年至今无诉无访无案,圳下村先后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全国文明村镇”。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农村奢侈浪费、攀比之风造成沉重人情负担的不良风气,旬阳县积极探索推进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法治、德治、自治)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紧紧抓住村民自治这一根本途径,以《村规民约》为抓手,着重在“规”上引导,切实在“约”上见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变、由基层干部唱独角戏向干部群众大合唱转变,全面建设新民风,着力构建大平安.  相似文献   

17.
儒家德治思想中蕴含的自由、正义、秩序的法治精神,也是现代法治的核心理念。但是,儒家德治思想中“和为贵、忍为尚的传统习俗;无讼不争、安分守己的惧法心理;治人高于治法的清官意识;情理高于法理的心理态势”等,极大地影响着法治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容写进了宪法。由此“法治”一词将会在更广泛的领域里使用,频率会越来越高。法制──法律制度、法律体系,是静态概念,多指立法,是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等并列用语,属“制度”范畴。一般情况下多与“建设”一词连接。如法制建设、经济建谈、文化建设,所以在与“建设”一词连用时应使用“法制”一词。法治──法律的统治,(依)以法律治理。属“治理”范畴,与“人治”意义相反。现代的法治含义应包括:立法、普法、执法、司法、守法、护法…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从古今两方面论述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时代的选择,并进一步阐述了当今中国"法治"与"德治"结合的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需要公平竞争环境和“法治”、“德治”的不断健全与完善。按照税种,使所有的企业在税法面前人人平等,真正地形成这样一种制度安排,让所有的企业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来公平竞争。非公有制企业和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中,通过不断地兼并、重组,逐渐接近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类型──公司制,在这样的一个公司制发展方向下,应该进一步淡化企业的行政级别,需要进一步在税制方面推进合理化,公平税负。要考虑在“法治”的框架下,政府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特别是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我感到我们在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