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多维城市要素流的武汉城市圈城市联系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结合统计年鉴数据和地理时空大数据,运用多维城市要素流综合分析武汉城市圈内城市间联系与各城市功能,并采用赋值法对4种城市要素流进行评分,进而对武汉城市圈的功能布局与发展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武汉是城市圈的发展中心,"一城独大"态势依旧显著,城市圈整体极化和辐射能力较弱,中低级城市流强度的城市较多。(2)城市圈内城际空间联系不够紧密,且联系程度空间差异较大。(3)根据赋值后的综合结果,从"点线面"的角度对武汉城市圈空间布局给出建议。点:"一三二三"的空间布局,中心城市为武汉,次中心城市为黄石、鄂州和孝感,核心区为咸宁和黄冈,影响区为仙桃、潜江和天门;线:以孝感—武汉—鄂州—黄石、武汉—咸宁、武汉—黄冈为3个发展轴的"小"字型的空间布局形式;面:将武汉城市圈进一步划分为3个发展区,即武汉—鄂州—黄冈—黄石、武汉—咸宁、武汉—孝感—仙桃—潜江—天门。  相似文献   

2.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利于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创新功能和经济功能。目前武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而且武汉作为城市圈中心城市所担负的带动、辐射作用尚未发挥。发展武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武汉城市功能可以从制度建设、政策创新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基于层次分析法,从中心城市的四大功能和八大中心角度出发,构建了国家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六大中心城市——武汉、杭州、青岛、成都、沈阳、南京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计算六大中心城市的各项得分和排名,得出结论:武汉的国家中心城市指数得分最高,城市综合实力最强,具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与潜力;其它5个城市的优劣势各有不同,其中杭州相对领先,成都和南京居中,青岛和沈阳相对落后。最后,根据评价结果,结合武汉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提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对策及思路。  相似文献   

4.
石月霞  姜云霓 《经济师》2011,(9):193-194,196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世界各国的发展更加依赖城市的贡献,城市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载体,对其发展能力与发展潜力的挖掘越来越显得重要。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对武汉城市圈城市成长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2006年前后各项指标体系得分变化较大,虽然未能改变武汉在城市圈中"霸主"的位置,但鄂州、孝感、咸宁、仙桃等城市的发展速度迅猛,城市成长力逐渐变强;多中心格局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5.
基于层次分析法,从中心城市的四大功能和八大中心角度出发,构建了国家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六大中心城市——武汉、杭州、青岛、成都、沈阳、南京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计算六大中心城市的各项得分和排名,得出结论:武汉的国家中心城市指数得分最高,城市综合实力最强,具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与潜力;其它5个城市的优劣势各有不同,其中杭州相对领先,成都和南京居中,青岛和沈阳相对落后.最后,根据评价结果,结合武汉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提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对策及思路.  相似文献   

6.
对城市文化软实力进行了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文化软实力在城市竞争力与区域发展上的相互关系。分析了提升武汉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武汉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从实施文化产业集群战略、促进“政府—社会—市民”三元互动、打造特色城市文化标签和建立城市主题文化教育长效机制4个方面着手,对提升武汉文化软实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武汉城市发展相关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城市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算,构建了城市发展综合指数,运用回归模型对城市发展综合指数和工业"三废"分别进行耦合分析并建模,探究武汉城市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发展水平与城市环境显著相关,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废水排放总量呈"N"型变化,由于城市非农人口的增加,生活废水排放的增加超过了环境技术进步和工业结构调整对工业废水减排的贡献,使废水排放总量目前呈上升趋势;武汉废气排放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呈正"U"型,目前也呈上升趋势。基于研究结果分析,提出促进武汉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宋鑫陶 《商周刊》2013,(9):51-53
1200公里,小时40分钟的航程,从海滨城城市到“江城”武汉,汉江夕照的火靛,定格了记者对这城市的第一印象。九省通衢的武汉,作为我国总部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和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被长江及其支流汉江,分割为武汉、汉口、汉阳三镇、水运的发达,奠定了武汉工商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陈咪  赵凯 《经济研究导刊》2011,(16):123-126
在武汉"1+8城市圈"中,孝感在地理位置上与中心城市武汉最近,同时也具有很好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引用经济引力公式,得出武汉城市圈内九个城市的作用强度,突出了孝感与武汉的经济作用强度最大,再进一步利用城市间GDP增长相关度来论证武汉对孝感的经济辐射作用。最后提出了孝感发展自身的对策,以期实现孝感经济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耿协鹏  肖飞 《当代经济》2009,(16):98-99
本文在分析了分形理论在地学中的应用和武汉城市旅游圈的资源概况的基础上,分别讨论的网格维数、聚集维数计算方法及其地理意义,并以武汉城市旅游圈的旅游景点分布为例进行了相关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市旅游圈的旅游景点在空间上是符合分形特征的.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为武汉这个中部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如何顺势起飞 ,关键在于武汉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处于中部承东启西 ,九省通衢 ,基础强劲的武汉特大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 ,也会有力地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落实。武汉立足于其区位综合优势 ,从集散功能、生产功能、管理功能、服务功能、创新功能发展出发 ,借西部大开发之势重构和强化其金融商贸中心功能、交通枢纽功能、通讯信息中心功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生产和服务中心功能 ,是武汉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双赢策略。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未来的城市竞争将不是个体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是城市联动的竞争.在这一背景下.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的提出是非常适时的.然而,通过区位商分析发现,武汉城市圈除了武汉以外,其他城市的优势产业大都集中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明显不足;产业内部结构如农林牧渔、轻重工业等都在低水平上雷同,各城市产业分工不明确,整体竞争力弱.武汉城市圈应该依托自身的产业优势建立具有集聚效应的产业链,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关联度,促进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3.
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是武汉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是"十二五"时期武汉发展的战略任务,而这一战略的核心就是不断提升武汉工业竞争力. 一、武汉工业竞争力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武汉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显示出了较强竞争力,但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这5个国家中心城市以及沈阳、成都、杭州、南京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副省级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总量偏小、结构偏重、地位偏低、民企偏少.  相似文献   

14.
城市品牌塑造是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策略,而创造城市品牌首先要明确城市的定位。本文在分析城市品牌的定位误区后,对武汉城市圈在实施城市品牌战略中如何准确定位,从定位的原则、定位的形成因子等方面提出了几点策略建议,以期对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根据武汉城市圈各城市1999—2008年统计年鉴的数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武汉城市圈各城市2008年的生态足迹进行实证分析后显示:2008年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生态足迹差异较大,生态足迹供需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对称,虽然1999—2008年各城市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仍然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国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大都市的武汉,城市文化学说一直没有确论。与上海的海派、北京的京派,甚至广州的闽南文化、天津的津味相比,武汉汉味文学在文坛和学界的知名度的确相去甚远。本文主要初步阐释汉味文学中楚文化的传统与武汉城市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加强创新型城市低碳建设是保护城市环境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武汉创新型城市低碳建设保障措施研究,对促进武汉市创新型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技术路线图、低碳联盟框架协议、低碳指数和低碳文明公约等4个方面提出了武汉创新型城市低碳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打造武汉胭脂山衣坊城市名片的过程中,暴露出了衣坊产品和营销手段低端、整体业态粗糙、发展呈现出非良性循环的状态。因而,如何提升衣坊整体层次、优化业态是在打造武汉胭脂山衣坊城市名片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本文总结北京中关村、798艺术工厂等地成功打造城市名片的经验,认为形成专门、专业、多层、多样化的人才集聚状态是优化武汉胭脂山衣坊业态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仙桃市的城市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是从整体而言,仙桃“大农村、小城市”的特征依然十分明显,毗邻武汉的区位优势也还没有很好发挥出来。现在,省政府确定“武汉城市圈”建设方略,把黄石、孝感、仙桃等8城市纳入武汉经济圈,不仅可加速武汉市的发展,促其向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而且也可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周边8个卫星城乃至湖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管理及行政管理的理论出发,联系武汉及其周边中等城市的实际,对武汉中心城市与周边卫星城市联结及共同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