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体育工作者必须在体育教学中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实施,时普通高校达到“健康第一”的教育目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培养大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叻和习惯,以及形成终身体育观和树立全民健身意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天鹏 《魅力中国》2013,(19):171-171
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功能问题进行剖析,是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对我国高中体育长远计划以及决策部门指导学校体育的方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帆 《魅力中国》2010,(25):210-210
农村体育要从农村教育抓起,农村体育在小康社会建设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重点,肩负着发展学生体育素质的重要使命,在“素质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搞好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质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宗旨。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修身养性的体育形式。本文以太极拳的意义,结合体育院校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探索太极拳对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乔桂民 《魅力中国》2013,(11):284-284
体育是素质增长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体育。健康的身体既是良好道德素质的载体,也是知识的载体,抓智育没有载体不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没有载体也不行。重视体育不只是要求学生有一个好身体,还要通过体育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优良的品质和心理素质,体育对于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体育和健康不能等同,但是健康是离不开体育的。体育的功能也首先是为了健康,为了体质的增强。因此要提高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是离不开体育的,任何忽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不完全的教育。所以,在体育教学当中需要注意对体育理论方面的教学。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这也是体育教学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段芙蓉 《魅力中国》2014,(25):218-218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对学生的培养目的是培养更多高素质以及高技能应用人才,近年来高等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高等体育教学对学生的体育素养的提升有积极的引导作用,高职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就业具有一定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对高职教育的就业意义进行分析,旨在促进高职体育教育的效率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7.
李浩 《魅力中国》2011,(8):336-336
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方式和生活的改变,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倍增,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百和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以下称为体育)新课程突出健康目标,同时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作为衡量体育教学的重要标准。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独特功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任兴明 《魅力中国》2010,(18):153-153
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时代的需要。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新理念。把握体育教学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健康。这就要求教师面对新课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并帮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提高心理品质,克服心理障碍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高庆春 《理论观察》2011,(2):124-125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对其身体的成长、发育、体质健康及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习惯、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正确处理好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的关系,发挥学校体育的作用,探索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学生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杜恒伟 《老区建设》2012,(10):63-64
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新理念,把握体育教学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心理健康。这就要求教师面对新课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并帮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克服其心理障碍,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重视体育中的健康教育,是21世纪体育课程拓展的主要方向,是实施综合健康教育最合理的选择。健康教育与体育结合是必然的。抓好大学阶段的健康教育,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着关键性作用,健康教育也是解决高校学生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曾红梅 《魅力中国》2010,(15):141-141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关系到我国未来人才的质量。体育教学中加强养成性教育,培养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加强纪律教育,严格要求学生遵纪守法利用榜样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结合体育教学,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与健康课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培养尤为重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朱江城  雷曼 《魅力中国》2010,(32):371-371
近年来由于青年学生自杀、伤害他人以及其他一些漠视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的极大关注。总体说来,生命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在体育教育中融入和渗透生命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背景,本文分析了体育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并寻找将生命教育融入体育教育的可行性方法与策略。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国峰 《魅力中国》2013,(10):287-287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教育界关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活动热情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成为了改革体育教学方式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健康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大家的运功热情.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动机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初中体育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健康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学生。本文主要针对健康教学的意义在初中体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初中体育促进健康教学两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陈霞 《魅力中国》2010,(27):125-125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召开,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学校教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在郑州回民中学“创建省级一流中学”的宏伟目标下,我们将学校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健康第一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通过体育教育,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叶远键 《魅力中国》2013,(28):156-156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体育教育所倡导的主体思想是“健康第一”“以人为本”。中学体育教育教学要坚持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为宗旨,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模式.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活动,进而使学生在科学的体育教育教学模式下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但就目前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现状来看,不管是在体育教育理念方面还是在体育教学方法和模式方面与新课程所倡导的主体思想还趋之甚远,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基于此本文就以目前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对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进行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提出了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唐诗  单菲宏 《魅力中国》2011,(2):344-344
体育是一项全民健身运动,休闲体育是对体育多元价值的认识与开发,是实现体育教育以人为本的回归,是对健康体育教育的拓展和延伸,是贯彻和落实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王明璜 《魅力中国》2010,(7):177-177
体育科目是小学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改革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大体育教学改革力度;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开发;合理优化课程结构;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使教学改革不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9.
阳光体育运动内在的意义与价值,是使学生能够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把体育活动作为一项生活内容来安排。因此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教育中,要以阳光体育运动为手段,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不断完善高校的体育教育。使学生树立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20.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课题,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注重了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观。定向运动作为一项集体能和智能于一体的时尚体育运动,它不仅能够培训人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所遇到困难的能力,而且在体力和智力受到压力下作出解决方案的能力本文通过研究定向运动在中学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意义,寻求在河南省中学推广普及定向运动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