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浮动水价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利工程改变了自然水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使它成为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供水,供水具有商品属性。这种观点已为人们所接受。但是,如何收取水利设施的供水水费是我国水利部门面临的新课题。众所周知,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工业、农业、城市生活等需水部门需水量不断提高,造成供水与需水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有些地方供水水费不尽合理,造成用水浪费。本文提出浮动水价计算方法,试图通过以两种水价收取浮动水费的方法,达到减少供水与需水之间的矛盾、节约用水、充分利用水资源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许景海 《水利经济》2007,25(1):45-47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引黄供水水价依时段和用途不同而不同。因此,施行两水分供、两费分计是以水养水的重要举措,实施两水分供、两费分计势在必行,有利于黄河水的节约和高效利用,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供用水新秩序,有利于延伸供水产业管理,增加经济效益,促进治黄事业发展,有利于中央农业政策的实施。指出:实施两水分供、两费分计存在的3个主要问题是:供水价格调整后,个别用水户挤占、挪用甚至偷引农业用水;农业用水与非农业用水共用同一条渠道输送,给供水管理带来一定困难;流量测定的技术手段落后,计量精度有待提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建议:加强宣传、主动沟通,营造良好的供用水工作环境;深入调研,延伸供水管理,堵塞漏洞;改善量测技术手段,准确计量。  相似文献   

3.
石家庄市城市供水价格改革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振辞 《水利经济》2002,20(5):23-26
在全面分析石家庄市原有水价标准,水价结构,收费体系以及供水企业经营状况的基础上,根据石家庄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循环商品水的价值规律,按照有关政策法规,测算出合理的供水价格结构与标准,提出征收地下水水资源费,简化用水户分类,实行供水,排水,污水处理联合收费,分步提价等水价改革方案,石家庄市已照此方案进行水价调整,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全面研究南京市水价的合理性,从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3个方面分析水价构成,结合供水成本、居民对于水价的承受能力和支付意愿、相关产业的外部性等因素,借鉴国外水价制定的先进经验,考察南京市水价的形成体制。结果表明,目前南京市水价相对偏低,没有体现以供水成本为基础的水价形成机制,水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低收入阶层对于水价的可承受能力比较脆弱。  相似文献   

5.
水利工程供水属于商品水,要计价收费,这就是很现实的一项改革。过去认为水利是一种公益福利事业。对农业灌溉用水,很多人都认为不收费是合理的。理由是水从天上来,大气降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实,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工农业生产发展到今天,社会分工的结果,水利工程供水已从农口中分化出来,成为单独的产业。水利工程供水是投入人的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水,已经单独构成一种生产活动。它是以自然水为劳动对象,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市为例,对居民生活用水现状及城市供水的定价进行分析研究,基于ELES模型,分析重庆市居民生活用水水价的支付能力。结果表明:水费支出承受能力随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用水需求收入弹性随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大;低收入户的生活用水基本需求支出处于警戒线;2016年重庆市实施了阶梯水价的计价方式,定价基本合理,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7.
胡永法   《水利经济》2005,23(3):35-38
简介2部制水价的含义与模型,提出确定水利工程供水的2部制价格所依据的原则:可行性原则,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灵活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由于一个地区的水市场是一种垄断市场,需水方分为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3方,各方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因此,可以实行价格歧视,对不同的市场收取不同的水费。在2部制水价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水商品的特性,利用价格歧视理论,提出了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城市用水的差别定价理论并以河北省陡河水库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介绍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组织结构,提出供水成本的核算、水价核算方法和水费征收方式、程序,为实现用水者自主管理,使灌区运营实现良性循环提出一个可供参考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区域水权理论的城市供水水源工程补偿费及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区域水权理论,提出将灌溉用水转向城市供水的供水方式应对水源工程进行补偿,其补偿费的实质就是城市供水单位为取得该部分水资源的使用权而花的“水权费”,并对补偿费的项目、计算方法与使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供水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然较低,但已有明显的发展;生产用水需求增加,居民用水对供水业的影响不显著;虽然目前供水业的瓶颈作用尚未突显,但供水业的战略规划应考虑水资源的制约因素,主要应加强对生产用水的管理和控制。初级工业部门耗水量大,但其产品价格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较大,所以该部门水价上调的幅度不宜过大。第三产业各部门用水量相对较小,受水价调整的影响也较小,同时第三产业盈利水平较高,其水价上调的幅度可以适当放大。  相似文献   

11.
PPP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渐突出的水资源供需不平衡,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水价的杠杆作用是调节政府供水经营者用水户三方利益的重要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有利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用水、保障用水户用水需求。在通过PPP物有所值评定测算的前提下,既充分考虑用水户的支付意愿和承受能力,又考虑供水经营者的成本补偿和合理收益,探究目前中国PPP模式下水利工程的水价核算情况。目前中国PPP模式下供水价格机制有所创新,但动态调整机制尚有不足。价格听证制度不断完善但公众参与程度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2.
抓住缺水商机 发展水资源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致中 《水利经济》2001,19(4):12-15
供水不仅是商品,而且是宝贵的商品。缺水就是商机。保证足够的优质供水,是水资源产业的大生意。我们应该快发展水资源产业。  相似文献   

13.
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发挥水价的价格杠杆作用,分析了水价对南京市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的影响,以及南京市居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提出了适应南京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求的水价管理建议:建立农业用水的激励和补偿机制;加强对工业自备水源企业的监管;加大公共供水企业成本约束;审慎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  相似文献   

14.
大庆市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庆市现有水资源、城市用水、供水情况及2010年用水预测,对该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村镇供水水价管理与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北京市村镇供水工程的水价管理现状,分析了影响村镇供水工程生活用水供水成本、水价制定及水费征收的各种因素,结合当前的相关政策标准,提出降低供水成本、建立合理水价体系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供水企业是为住户提供基本生活用水的民生类企业。供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是优化资金效率、降低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供水效率、减少成本、优化供水资源配置的关键。阐述了供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城市水资源经济需求量的预测和供水效益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水的利用目的是多种多样的。从供水角度出发分两类,即城市供水和农业供水。其中城市供水指的是城镇居民、工业、商业、公共事业或其它社会事业等各种不同类别的用水。这部分供水的数量,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大量增多。  相似文献   

18.
1工程供水的商品属性,决定了供水生产按市场机制经营的必裹性商品是社会分工条件下劳动者之间相互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必须具备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三个条件。商品是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产品;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价值是由商品的社会属性决定的。水分天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四川武引灌区为案例,实证检验农业水价现实运行情况与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契合程度,探讨优化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基本方向。[方法]文章从市场和政府两个维度分析农业水价影响因素,建构“成本导向、支付可行”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科学测定农业水价的弹性区间。[结果]市场作用下,供给维度要以供水工程成本为基准,需求维度在用水户承载力支付能力区间较为合理;由于农业用水具有正外部性以及农业供水的垄断性,政府应为农业用水构建合理的价格机制。农业水价构成应以平均运行可变成本为最低参考标准,也可实行全成本农业水价,以此符合“成本导向”。“支付可行”表现为实际支付能力和心理支付意愿,农业水价既要考虑农业生产中投入产出情况,判断用水户实际支付能力,又要研究其心理支付意愿,分析现实情况和心理参照点的差别情况。[结论]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学理建构与现实运行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优化农业水价形成机制重点包括两个方面,即优化“成本导向”形成机制,科学建立灌区成本核算体系,完善农业用水价格制定准则,确立农业用水计收方式。优化“支付可行”形成机制,积极促进用水户增收,提高水价实际支付能力,强化宣传提高用水户心里支付意愿及加...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力度增加,以及集中供水、农村管网等工程的实施,极大改进了农村用水状况,保证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和供水效率。分析农村用水现状,探究农村饮用水长效管理机制,提出建立稳定的管理队伍、实施饮用水有偿使用等措施,以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水平,突出饮用水工程运行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