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协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当前宏观调控背景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与协调机制。首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模式是由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财政货币政策表现为有效协调:其次.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达到收入效应、支出效应、扩张效应;再次,在实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应该注意的问题.包括新的政策搭配同样要防止总体经济的大起大落、新的政策搭配应该为宏观调控市场化服务、新的政策搭配是适应新的国际经济环境和中国经济面临全球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财富速览     
政策明年财政资金优先支持七大领域财政部新闻发言人张通近日说,明年将继续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财政资金优先支持新农村建设等七大领域,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5年以来,中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至今,稳健财政政策已实施两年。张通介绍说,与1998年至2004年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不同,目前我国正在实行的稳健财政政策以“控制  相似文献   

3.
胡鞍钢在2003年4月7日《中国证券报》著文指出,应该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护各项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积极财政政策不宜淡出,就保持一个适度的力度和规模,只进行结构性调整,重点在于调整财政支出和国债使用结构,重新确定优先排序。即所谓“相机抉择”,只做微调,不做大调,这是因为:1、全球经济低迷,贸易、投资增长率下降,各国政府大都在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全球通货紧缩、需求不足,即使美国也对原有的缩减财政赤字作了重大调整,转向实行更加扩张的财政政策。在中国经济保…  相似文献   

4.
1998年以来,我国频繁地运用财政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并积极探索两者间的合理搭配。从实践看,我国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两种政策之间的搭配效果从总体上好于过去。但是,也有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5.
信息平台     
经济传真2005中国经济路线图:实行稳健财政政策正当时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就意味着,中国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将退居幕后。对于即将告别舞台的积极财政政策,此间的专家给予了较高评价。过去的6年里,这项政策使每年就业岗位增加120万到160万个,6年共增加就业700到1000万个。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它也为今后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财政部部长金人庆今年中曾明确表示,作为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应该要淡出先前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向比较中性的财政政策过渡。今后,…  相似文献   

6.
在前不久召开的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国最高层领导为今年的经济政策定下了基调:双稳健.即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至此.实行七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淡出。  相似文献   

7.
观点集萃     
进行以稳健为 主的宏观调控 厉以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分析:2005年的宏观调控将在2004年已经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进行。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决定,这完全符合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介于扩张的政策和紧缩的政策之间的。它们适合于在经济运行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但还存在结构性矛盾的条件下施行。由于目前国内经济运行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所以不宜实行扩张的政策或紧缩的政策。而由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比较突出,通过稳健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2013年货币政策展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指出,2013年我国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考虑到2013年我国宏观经济的总体形势是:消费物价将因食品价格的结构性上涨而出现小幅反弹,但总需求仍相对不足,而产能相对过剩,因此,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切合当前形势的。但是如何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  相似文献   

9.
邢衍栋 《价值工程》2003,(6):101-104
积极的财政政策所导致的投资和出口的快速增长是去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以增发国债为核心的财政政策的继续,有可能对财政形成潜在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财政政策的力度和运做方式进行调整。面对当前的通货紧缩,政府应努力改变人们的紧缩预期,并采取更为积极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0.
在前不久召开的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国最高层领导为今年的经济政策定下了基调:双稳健,即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至此,实行七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淡出。在刚听到这一消息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的第一反应是“这  相似文献   

11.
自1998年以来,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从这几年经济运行的效果来看,这些政策措施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目前的财政政策过于单一,主要依靠发行国债刺激经济增长,存有投资渠道过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累积财政风险等问题,所以,现阶段,我国要保持经济的持续适度增长,单纯依靠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都不可行,必须多管齐下,综合采用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完善社会保障等手段。 一、调整财政政策的内容和结构,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分为两大类:扩大支出类和减少收入类。我国目前采用的增发国债、提高公务员工资等均属前者的范畴,对刺激经济增长有一定积极作用。但由于增发国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应适当调整国债的规模和投资结构,进一步提高国债投  相似文献   

12.
《财务与会计》2010,(5):7-7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表示,我国未来几年调控政策将相对谨慎,应实行“宽财政紧货币”的政策。目前我国财政资金充裕、负债有限,在财政政策上可以搞“大财政”和扩张型财政,利用财政赤字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并用以解决一些基本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条件下,实行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带有二重性:即在扩大需求、拉动经济的同时:又可能加深潜伏的财政、金融危机。因而,必须掌握好扩张的“度”。今年上半年经济走势的特点当前,我国经济总体态势,无论与90年代初比较,或与周边国家比较,仍然在调整区间运行。但增幅已落入调整下限,而且出现了全面下滑的趋势。如果不采取恰当措施,不能排除本次周期在1993年大起之后出现大落。——一总量持续快速增长,但增长势头呈现前高后低,增幅继续下滑的态势。今年一季度GDP增幅由于受扩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拉运,达到8.3%,高于…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回顾:货币政策总体偏紧自2011年起,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从实际执行结果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实际并不"积极",而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并不"稳健"。  相似文献   

15.
美国2007年发生的次贷危机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实体经济的衰退.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金融监管缺失、 宏观经济政策不当、 实行了低储蓄高消费的经济体制,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金融危机会进一步改变国际资本市场竞争力格局.我国想要在当今资本市场竞争中不被边缘化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积极应对,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财政政策等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扩大直接融资,改善社会资金结构;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民经济趋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目前已步入“瞻前顾后”的后危机时期。受危机初期单方面实施“扩张性”政策的影响,经济刺激政策的负面效果已初步显现,最为突出的是财政风险不断积聚,隐身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高额债务,对国家经济安全形成了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府将在2002年-2003年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并且适当调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组合和结构导向,以期启发国有投资需求与非国有投资需求,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全面拉动。随着积极财政政策扩张效应的累积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2002年GDP预计增长7.5%以上而略高于2001年。  相似文献   

18.
"双稳健"政策下的投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2005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由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转为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即"双稳健"政策。宏观调控政策的这一转型势必对未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又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要特别注意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的稳定,由此提出了要把好财政、信贷两个闸门,坚持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们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届五中  相似文献   

20.
2003年以来,国民经济尽管受“非典”疫情的短期冲击,但仍保持了强劲增长的势头,上半年GDP增长8.2%,尤其是工业、投资、对外贸易和金融等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均创近年来新高。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贷款增速偏快、个别主要物资供给紧张和重复建设抬头等新情况。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过热”论,认为投资高增长,主要生产资料供给紧张,表明经济已经出现过热苗头,政策力度要进行适当调整;另一种是“不过热”论,认为当前经济总体尚未过热,但局部领域存在结构性过热的苗头。我们持后一种观点,我们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刚刚处于新一轮快速增长的初期阶段,宏观经济政策不宜踩“急刹车”。宏观经济政策要在总体上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但对局部领域的过热倾向要加强“窗口”引导和采取适当的微调措施。展望2004年,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进一步好转,我国经济将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宏观调控政策可考虑从“扩张型”向“双稳健”微调,即由“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向“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转变,以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