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周莫 《活力》2009,(10)
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是民众通过新闻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和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及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也是现代社会赋予新闻媒体的一种特殊功能.新闻舆论监督作为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近年来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到各级党政部门的关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李亚茹 《活力》2013,(4):153-153
舆论监督性报道财社会的各种丑恶现象进行公开揭露,是一种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新闻形式。令人叫好的监督性报道,能够化解矛盾,促进社会进步,有力地配合正面宣传。党和人民群众都十分关注舆论监督的开展,然而舆论监督真正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媒体开展监督报道往往会遇到种种阻力与困难。这不仅说明舆论监督报道对丑恶现象的巨大鞭挞作用,同时也说明媒体要想有效地开展舆论监督,必须注意方式、讲求策略。  相似文献   

3.
李今龙 《活力》2013,(13):42-43
近年来,媒体舆论监督在大力弘扬正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不健全、不规范之处,从而出现了监督乏力、监督不畅和监督不能的情况。面对如此现状,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健康、法制的新闻舆论监督机制成为了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要把审计监督自觉融入人民群众与新闻舆论的监督之中,和人民群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以得到社会各界的了解、理解和支持,更好地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真正发挥审计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中的作用和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这是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4月13日审计署举办的审计新闻宣传工作培训班上讲话中强调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舆论监督在揭示事件真相、呼唤社会公正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闻媒体正确处理舆论监督的原则是:不缺位、也不越位;公正介入监督事件,在一些特殊领域遵从特殊的监督规律,讲究新闻舆论监督的时机和形式.  相似文献   

6.
王洋 《活力》2011,(7):202-202
新闻媒体的宣传手段,一是正面引导,二是舆论监督。两者形式虽然不同,但目的却是统一的、一致的,都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新闻的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人民群众欢迎舆论监督,社会各项事业需要舆论监督。因此,搞好舆论监督.正确引导舆论,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的一项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被誉为党和政府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喉舌。因此,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过程中,必须是以维护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为目的,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积极又慎重地开展舆论监督。长期以来,假冒伪劣现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关打假和揭露质量问题的新闻报道受到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的关注。应该说,这类舆论监督属于新闻批评类报道,它面向的是整个社会,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机关、公务员及社会生活实施的监督,是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是监督者按照预先设定的也是能被公众认可的标准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人是行为进行的主观的或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正>一、舆论监督的概念与司法独立的价值(一)舆论监督的定义社会舆论监督主要指新闻舆论的监督,借助传媒手段进行,是指传播媒体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行的一种社会行为。舆论监督的主体是通过新闻媒体发表意见的人,客体是为我国法律和法规所保护的一切社会关系,对象主要是一切权力,其重点是权利组织和决策人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舆论监督与纪检监督的配合,舆论监督就能通过借助职能部门监督的职权发挥更大的监督作用,使得舆论监督在新闻题材的获取、监督后效的跟踪、深入监督的保障等方面的困惑得到有效解决,从而有效发挥舆论监督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新闻传媒是实现社会精神文明水平提高、舆论监督与引导以及弘扬正义与公平的有效途径,新闻传媒传播偏向现象的出现对于新闻传媒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建设都产生着消极影响,所以对新闻传媒传播偏向问题以及平衡策略作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新闻传媒传播偏向问题以及产生原因作出分析的基础上,对新闻传媒传播偏向问题的平衡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既是个新闻问题,也是个理论问题。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六项监督:行政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党派监督、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其中的新闻舆论监督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近几年却接连发生假借舆论监督之名而实施的新闻敲诈行为。这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和新闻记者的社会形象。那么,如何把握和严肃新闻规定与职业操守是每一个从业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黄娟 《活力》2004,(2):51-51
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传媒对国家、社会公共生活进行评论、批评,以表达意见和建议。新闻舆论监督既有深刻揭露问题,促使下决心割除毒瘤的功能;同时也有缓和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关系的保安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随着政治文明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政府的监督,而其中舆论监督是我国行政法制监督体系中的特殊组成部分,是宪法赋予人民言论自由的权利和参政议政的途径,在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丛一 《中国质量》2010,(4):29-30
2010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军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众一片叫好.人大会议新闻发言人李肇星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也说:舆论监督,记者作用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6.
李晨曦 《活力》2012,(16):115-115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对政治民主的监督、对领导机关提高办事效率的监督、对以权谋私为主要特征的不正之风的监督等方面。但是,从实践来看,新闻舆论监督在发挥其监督作用时又往往可能侵害到其他的合法权益,屡见不鲜的新闻官司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  相似文献   

17.
段正奇 《活力》2005,(5):226-226
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传媒对国家、社会公共生活进行评论、批评,以表达意见和建议。新闻舆论监督既有深刻揭露问题,促使下决心割除毒瘤的功能;同时也有缓和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关系的保安功能。要充分发挥媒体参与舆论监督的社会职能,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一直都是新闻媒体运行过程中最为独特的一种力量,在帮助公众全面了解政府、社会事务以及所有涉及公共礼仪事务方面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与社会制度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舆论监督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用新闻媒体这一平台对社会事务进行评议与监督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党与政府不断改进自己日常工作手段,更好地服务社会。本文将对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优势、现状以及以人为本的监督与价值尺度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闻舆论监督是监督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加强监督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近几年来,湖北省委领导高度重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把它作为改进党委和政府工作的一个有效手段,要求在全省形成重视舆论监督工作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20.
李江 《活力》2013,(6):83-83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群众生计,关心普通市民生活的新闻,内容上锁定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信息。民生新闻是一种对普通老百姓感同身受和利益关切的姿态,体现于它的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并且它可以最直接和广泛地实现媒体下情上达的功能以及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树立社会公共道德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