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牟延林近年来,在我国的部分区域许多行业以及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中,生产和销售伪劣商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伪劣商品横行于市,严重地损害了国家、集体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直接或间接地危及广大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生产和销售伪劣商品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用体制转型中存在的漏洞,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侵害消费者权益牟取暴利的案件大量出现.从几年前的苏丹红事件到三鹿奶粉案件,制假贩假现象的愈演愈烈,均彰显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进行威慑制裁的重要性.囿于低下的生产力和计划经济体制,我国1979年刑法仅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惩治进行了粗放规定.立法的不完善,导致在现今实际的司法实践中,关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从当前立法中归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研究出发,分析了当前立法中存在若干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界定,并提出解决方法和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代商业》2001,(7):5-6
为了进一步惩治打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现象,清晰界定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责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最近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自2001年4月10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4.
杨冶文 《商业科技》2011,(11):103-104
司法机关在认定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金额时,为了突出犯罪金额的巨大,往往不顾法律法规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一律采取强行鉴定的方式来认定犯罪金额,这是不实事求是的。依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对于销售伪劣商品是否进行鉴定,分别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果对于不应该进行鉴定的案件强行鉴定,不仅在法理上也不能成立,而且会造成同样金额的犯罪,对未遂犯的处罚高于对既遂犯处罚的悖论结果。  相似文献   

5.
司法机关在认定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金额时,为了突出犯罪金额的巨大,往往不顾法律法规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一律采取强行鉴定的方式来认定犯罪金额,这是不实事求是的。依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对于销售伪劣商品是否进行鉴定,分别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果对于不应该进行鉴定的案件强行鉴定,不仅在法理上也不能成立,而且会造成同样金额的犯罪,对未遂犯的处罚高于对既遂犯处罚的悖论结果。  相似文献   

6.
朱东进  曾原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292-29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严重扰乱了社会市场经济秩序,威胁到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虽然,我国刑法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犯罪已作出明确的规定,但在该罪具体罪状方面存在一定的模糊和漏洞,给造、销假者留下了法律空子,也给司法实践造成困难。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本身涉及到了诸多刑法基本理论。力图以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为基点,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最在司法认定中的若干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与操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8.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某些不法分子利用经济体制和法律体制的不完善和不健全之处,大规模地进行伪劣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违法犯罪活动。这种生产和销售伪劣商品的行为,不但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给守法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困扰,严重的破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阻碍了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为了严厉打击生产和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活动,我国在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的第五次会议时,审议并通过了新刑法。本文从刑法中关于生产和稍售伪劣商品罪及其处罚规定的角度研究了刑法对这种罪的处罚定论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国家等方面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邓瑜 《华商》2008,(3):85-86
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但是司法实践对这一罪名在认定上存在分歧。本最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对明知的认定应综合考虑;本罪销售金额的认定应以经营金额计算。  相似文献   

10.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客体是国家对生产、销售商品的质量监管秩序,客观方面是徇私舞弊,不履行法律规定的对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追究职责,情节严重的行为,主体是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观方面是故意。认定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应注意其和放纵制售伪劣商品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以及在和徇私枉法罪、受贿罪产生竞合情况下的认定和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沈娟 《致富时代》2015,(2):157+159
"地沟油"的生产、销售行为已经严重威胁到大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我们"舌尖上的安全"需要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在立法和司法上做到有效的分工结合。  相似文献   

12.
尹丽 《商》2014,(16):130-130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行为往往同时也符合假冒注册商标罪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的犯罪行为。犯罪分子为了能够成功地销售伪劣产品,一般都冒用名牌产品的注册商标。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通常也是将自己生产的低档次或者质量较低的产品充当高档产品而销售的行为。所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也可能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本文作者从案例出发,试探析二者间区分的标准,并探讨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完成形态,并对该罪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徐雅飒 《中国市场》2008,(40):38-39
行政法领域将医疗机构使用药品行为与普通的生产、销售药品行为区别对待已成通例,为了实现行政法与刑法的顺畅衔接,维护法制的统一性,笔者从分析医疗机构使用药品行为与普通销售药品行为的本质区别入手,主张追究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医疗机构使用假药行为的刑事责任,即在《刑法》中增加规定"医疗机构使用假药罪",并对该罪进行了立法形式构思。  相似文献   

14.
行政法领域将医疗机构使用药品行为与普通的生产、销售药品行为区别对待已成通例,为了实现行政法与刑法的顺畅衔接,维护法制的统一性,笔者从分析医疗机构使用药品行为与普通销售药品行为的本质区别入手,主张追究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医疗机构使用假药行为的刑事责任,即在<刑法>中增加规定"医疗机构使用假药罪",并对该罪进行了立法形式构思.  相似文献   

15.
(2001年4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68次会议、2001年3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届检察委员会第84次会议通过 ,自2001年4月10日起施行 )法释〔2001〕10号为依法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活动 ,根据刑法有关规定 ,现就办理这类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在产品中掺杂、掺假” ,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 ,致使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 ,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以假充真” ,…  相似文献   

16.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是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至一百五十条调整的行为,共有九个罪名。工商机关应用《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五十条、五十二条处理的产品质量责任案件,对达到刑事追诉数额标准的案件,工商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衔接点,就在于移送公安机关的这类案件能否证明当事人实施违法行为时的主观故意。  相似文献   

17.
韦加速 《中国市场》2014,(34):168-169
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区分诈骗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一般表现为在产品中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欺骗手段;而诈骗罪常常亦以冒充销售产品的工商活动来实现。对此问题目前刑法学界尚无定论。而如果从犯罪客体入手,运用哲学质量互变规律就可以解决此问题:如果案件中使用的物在价值(或价格)上比较靠近合格产品,该物就是伪劣产品,该行为就应该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如果案件中使用的物在价值(或价格)上与合格产品相去甚远达到一定的度,该物就不再是伪劣产品,而是诈骗的工具,该行为就应该定诈骗罪。以此观点来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8.
入罪门槛是行为构成犯罪的最低标准,也是区分违法与犯罪的重要依据.其立法目的在于合理划定犯罪圈.为区分销售侵权复制品的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我国刑法将“违法所得数额巨大”作为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入罪门槛.但从刑法法理的角度看,我国刑法的这一设定存在明显缺陷,应当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正> 前不久,长春市的李先生在某手机商场买了一款品牌手机,商场随机赠送了李先生一块电池。几天后,李先生在使用所赠送的电池时,却发现该电池充足电也只能待机几个小时,再过一段时间,电池根本就不能用了,不管你怎么充电,都无法开机。于是,他来到该商场把这一情况向所购买手机的商场负责人反映,而这位负责人却说,购手机赠送电池,是本商场搞的一种促销活动,主要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赠送的电池质量是不能保证的。因为赠品本身就有问题。相比之下,王先生就更惨了。一年前,他在一家手机商场购买手机,商家  相似文献   

20.
3月13日 ,国家工商局与国家计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小轿车生产企业销售网点的通知》 ,通知公布了符合条件的953家2000年度小轿车生产企业销售网点名单 ,并对有关问题要求如下 :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根据本通知 ,认真做好被核准企业办理变更经营范围的工作 ,按有关规定应将小轿车销售业务在“经营范围”中注明 :汽车(含小轿车) ;不得擅自批准一次性经营业务。加强小轿车销售管理。未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核准公布 ,任何单位都不得开展小轿车经营业务 ,违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有关规定查处。国家工商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