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司动态     
《中国机电工业》2006,(8):14-14
亚星客车回购格林柯尔手中股权;国美52.68亿港元吞永乐电器;梁伯韬91.6亿港元收购电盈22.6%股份。  相似文献   

2.
瞬间2:2007年12月14日晚10时58分,国美电器(493.hk)发布公告宣布,借助第三方力量曲线收购大中,并在当天就划拨出36亿元人民币。国美电器在与苏宁电器(002024.sz)争夺大中电器的并购战中胜出。不过这场被戮力渲染成虎口夺食的收购,实际上不过是失而复得而已,因为大中和永乐本就已经合并,而永乐也被国美收购,不过国美为此曲折多付出了14亿元人民币,因为最初永乐电器收购大中时的开价才22亿元。但是国美多付出多少其实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收购本身契合了资本市场对国美年报的企盼,在临近年关的时刻的大并购,注定要成为国美电器2007年年报中最为耀眼的一笔。国美电器2007年3季度报显示,销售收入达到303.19亿元人民币,增幅为70.46%;但是同店销售额增长只有0.76%。也就是说,2007年,国美电器自身的增长非常乏力,而业务增长的期望将完全寄托于合并报表之后大中的70多家门店。资本市场本来就需要一些刺激,那么企业就只能让年报变得更绚丽。但是2007年所有能够合并的家电连锁都被国美括入囊中,2008年年报公布之时,嗜好吞并式扩张的国美将如何是好呢?  相似文献   

3.
吴国强  程序 《董事会》2008,(2):66-68
收购哈尔滨黑天鹅电器、收购易好家、收购永乐、收购大中,收购已经成国美战略扩张的“常态”。国美为何愿意以36亿收购全国门店不足百家的大中电器?如此急速收购扩张的战略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4.
在永乐吃掉大中之后,家电零售业三分天下之势日渐明朗。 4月21日,永乐家电(0503,HK)发布公告称,北京大中电器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和实际控制人张大中,将在1年内将其和两个兄弟共同持有的大中全部股份,转让给永乐。  相似文献   

5.
陈华 《董事会》2007,(4):73-73
在知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以下简称“大摩”“)恶狠狠”地减持国美电器(0493.HK)5760万股股票之后,自2月26日始,国美总裁陈晓于数日内便三度增持,其个人增持了1.01%国美股份,这是陈晓上任国美电器集团总裁之职3个月后,被外界所知的最大一次行动。  相似文献   

6.
在经历了创始人滞港未归待售房源被锁定、债务偿付危机之后,备受关注的佳兆业(1638.HK)危机终于迎来了新的变数。2月5日,香港交易所披露,融创中国(1918.HK)于1月30日以平均价1.8港元/股,购入佳兆业集团逾25.29亿股,获得佳兆业49.25%股权。早前融创还收购了佳兆业在上海的4个项目公司。截至发稿,故事向着融创全面收购佳兆业的高潮推进。然而此前,融创曾与绿城中国达成了收购协议,但却最终作废,故此次融创对佳兆业的  相似文献   

7.
资本国美     
何焱 《中国纺织》2007,(2):150-152
继成功收购中关村建设和永乐电器之后,中国首富国美集团总裁黄光裕2006年底再出大动作,凭借其耗资38亿元投资的商业地产项目——“鹏润国际时尚交易中心”在北京的正式揭幕,黄光裕和他的国美集团首次挺进时尚服饰产业。而这也标志了黄光裕意图在时尚商业地产领域再造一个“国美电器”的“野心”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8.
在经历了持续几年不计成本的疯狂内战之后,有人吞下了盲目扩张的苦果。2006年,家电连锁零售行业全面进入整合期。在百思买收购五星电器和国美收购永乐这两次同样价值不菲的收购中,国美因为高调炒作而被捧为“本土巨擘”,百思买却因为低调做事而被比作“影子武士”。但是“行业巨擘”和“影子武士”的真正交手的时刻显然还未到来。为势所逼,苏宁和国美的合并长期看是必然的,美苏集团和百思买集团这中、西两大家电连锁集团的对决将成为最终格局,但是短期内,还会爆发零星的内战。国美能否顺利完成对永乐的收购,还取决于永乐股东的决定,更何况还…  相似文献   

9.
资本市场     
《中国机电工业》2008,(1):14-15
上海石化200多富翁大闹股东大会;国内汽车业最大并购上汽南汽合作敲定;小股东要成立权益保障委员会;国美36亿元曲线收购大中电器;中国投资50亿美元入股摩根士丹利。  相似文献   

10.
2015年,壳牌整体收购BG以及陶氏化学和杜邦合并两大并购事件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是否低油价真的引发了行业的兼并潮?分析认为,低油价不是这两笔巨型交易的直接原因,从并购后的影响看,壳牌收购BG后的资产整合将带来部分并购机会,但并不能影响市场发展趋势,而陶氏化学和杜邦的合并交易或将引发化工行业的一系列并购. 2015年4月8日,荷兰皇家壳牌公司以约470亿英镑(700亿美元)现金加股票方式(不含债务)收购BG集团,成为油气行业1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笔交易.以BG公司近90个交易日的平均股价来看,收购溢价约为52%.  相似文献   

11.
在企业并购潮中每诞生一家新的巨型公司,都意味着对市场进行一次重新洗牌。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企业将迎来并购潮,这有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打造中国品牌全球影响力1935年,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次将近来,国内实体经济领域发生两起大型并购案:一个是蒙牛124亿港元收购雅士利,一个是森马20亿元现金收购"GXG"所在公司71%股权。  相似文献   

12.
张小平 《董事会》2007,(10):38-38,40
从当初永乐电器和摩根士丹利签订的"对赌协议",到投身国美后许下的"2007年不完成1000亿的目标就下岗"的"军令状",陈晓一直把自己置于后无退路的险境之中上任半年多了,国美CEO陈晓到底干得怎么样了? 2007年8月23日晚上,陈晓以国美电器总裁的身份在香港发布了国美电器2007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国美电器今年上半年主要经营指标均得到大幅增长。其中销售收入  相似文献   

13.
国美大中模式的最大风险可能就隐藏在当事人内部。国美电器收购大中电器的交易方案堪称目前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典型模式。这一模式的目标是避让商务部对  相似文献   

14.
1月21日,国美电器在上海宣布,成为上海世博会全球最大的家电授权经营商:一是国美电器及旗下的永乐电器、大中电器可以销售特许家电产品;二是国美有权组织生产商按需生产特许产品。  相似文献   

15.
2005年6月23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提出将以185亿美元的现金对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优尼科进行收购.8月2日,由于政治因素干扰,中海油宣布撤回竞购优尼科的收购要约.至此,迄今涉及金额最大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行动以美国的政治狙击而告终.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0月26日,加拿大当地法院正式批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通过其全资公司中油国际(CNPCI)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PetroKazakhstan,以下简称PK)所有上市股份.这一总价为41.8亿美元收购交易,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海外成功进行的最大一起并购案,它改写了中国公司海外并购的最新纪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机电工业》2011,(1):18-18
此起彼伏的IPO盛宴中,内地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01101.HK)格外引人注目。2010年11月19日,熔盛重工正式挂牌,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共发行17.5亿股股份,募集资金约140亿港元,成为历年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最大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8.
白虹国美电器集团信息中心副总监2006年底,在永乐家电集团担任财务中心副总监的白虹,随着国美并购而担任国美信息中心副总监。在新的环境里,白虹顶着重重压力,将永乐信息化  相似文献   

19.
公司并购 尤科斯与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合并 成为世界第四大私营石油公司 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和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主要股东14日签署了建立尤科斯—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最终协议。根据协议,尤科斯石油公司将出资30亿美元收购西伯利亚石油公司20%的股份,后者另72%的股份将转换成新公司26.01%的股份。尤科斯石油公司还决定增发10亿美元股票,以扩大法定资本,推动合并工作尽快实施。两大石油公司于今年4  相似文献   

20.
经过了4个月偷偷摸摸的谈判,经过了1个星期反反复复的停牌,经过了25日当天在国美和永乐办公室内长达4小时的沉闷等待,我们终于等到了黄光裕和陈晓共同的确认。对所有人而言这些已早就不是新闻,只是等待消息从黄、陈二人的口中说出——收购溢价9%,比之前坊间传言还要低——永乐就这么卖了。为了这个瞬间,记者们饱受摧残。先是7月18日国美传出消息,周末要开新闻发布会,时间地点未定,19日就有陈晓暴怒的新闻,称国美在恶意竞购,其实根本没有合并;24日下午国美又称25日将开真正的新闻发布会,时间由永乐定,但是到了25日,永乐的新闻发言人黄建平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