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各国股票市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IPO抑价现象,而新股发行市场化之前我国IPO抑价现象尤其严重,新股发行询价制度推行以来有所缓解。本文选取06年至11年的新股发行数据对IPO抑价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究,发现市场因素、中签率、发行价格、发行市盈率、首日换手率对IPO抑价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吴东炬  张莉 《云南金融》2012,(3X):238-238
各国股票市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IPO抑价现象,而新股发行市场化之前我国IPO抑价现象尤其严重,新股发行询价制度推行以来有所缓解。本文选取06年至11年的新股发行数据对IPO抑价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究,发现市场因素、中签率、发行价格、发行市盈率、首日换手率对IPO抑价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IPO抑价是指企业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上市后,其首日交易价格远高于发行定价的现象.这种现象使得企业在进行首次公开发行时能够获得较高的短期无风险的超额收益率.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存在IPO抑价的现象,只是程度有所不同.从上世纪60年代,国内外学者就开始对IPO相关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对于IPO的高抑价现象即新股热销现象和长期弱势现象等方面的研究尤为深入.本文将对IPO抑价形成原因的理论研究文献进行阐述,试图归类说明造成IPO抑价现象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4.
固定价格、累计投标询价和拍卖发行机制下的IPO抑价模型可解释我国新股发行市场长期存在的高抑价现象:散户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乐观情绪会推高二级市场的IPO交易价格,但却不能在IPO发行定价中得到完全体现。单纯通过变革新股发行机制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抑制IPO高抑价产生,只有疏导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才能彻底解决IPO高抑价问题,权宜之策是将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嵌入IPO发行定价之中以消除IPO高抑价现象,允许散户投资者参与询价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固定价格、累计投标询价和拍卖发行机制下的IPO抑价模型可解释我国新股发行市场长期存在的高抑价现象:散户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乐观情绪会推高二级市场的IPO交易价格,但却不能在IPO发行定价中得到完全体现。单纯通过变革新股发行机制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抑制IPO高抑价产生,只有疏导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才能彻底解决IPO高抑价问题,权宜之策是将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嵌入IPO发行定价之中以消除IPO高抑价现象,允许散户投资者参与询价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IPO抑价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寻股改后造成我国A股市场新股IPO抑价的原因,结果表明我国IPO发行抑价主要与我国新股发行机制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够成熟有关。要降低新股的IPO抑价水平,需要提高新股发行的信息披露程度、增加新股发行的定价效率、规范和培育一批高质量的承销商。  相似文献   

7.
我国IPO定价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股发行(IPO, Initial PublicOffering)定价是股票发行业务中的核心环节,定价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发行人、投资者与承销商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判断发行定价是否合理的主要标准是,发行价的确定是否以预期的二级市场价格作为定价基础。新股发行抑价是指新股发行定价存在低估现象(Underpricing),一般证券市场上都存在这一现象,根据一个对32个国家(地区)样本区间的统计,股票上市首日平均收益率达27.86%,这说明新股发行价格和新股上市价格本身还是有所不同。从统计数据看,欧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的新股发行抑价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6—2014年上市的1107家A股IPO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承销商声誉对公司媒体报道、进而对IPO首日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媒体关注与IPO首日抑价正相关;(2)承销商通过媒体报道这一中间传导环节提高新股首日抑价;(3)IPO承销商声誉有助于公司获得更高的媒体关注,特别是来自地方性媒体的关注,2009年6月IPO发行政策改革后,承销商声誉对媒体关注影响增强。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并理解金融中介对资产定价影响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9.
IPO定价与抑价发行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板开闸以来出现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和高抑价率并存现象,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尤其是IPO定价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IPO定价与股票估值之间固有区别的比较,提出了一个更为实用的估价函数,根据平价发行条件得出一个以发行前每股净值、发行比例、EPS和EPS增长率为因子的平价定价模型。必然抑价点的存在,证明特殊市场条件下以行政指导定价和市场自由化定价对抑价发行治理完全无效。进而指出治理IPO抑价是一个需要恰当制度安排、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对投资情绪进行纠正、引导和培育的长期过程,并给出IPO定价市场化和合理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了我国2009年6月新股发行改革后深圳中小板、创业板市场投资者情绪对IPO抑价的影响,结果显示,新股发行改革后我国IPO抑价率依然很高;首日换手率、中签率、发行市盈率这些反映投资者情绪的指标是影响我国深圳中小板、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的重要因素,通过分位数回归发现我国不同分位点上IPO抑价影响因素有很大的不同。分位数回归方法能够更全面、准确地分析不同抑价程度下IPO抑价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新股发行价格的确定,是新股发行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新股发行价格的高低决定着新股发行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各参与主体的根本利益,影响到股票上市后的具体表现。本文从对新股抑价现象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对新股抑价现象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降低新股抑价、提高发行市场效率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创业板干2009年10月2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板,标志着我国离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目标又进了一步.正如其他板块,创业板也面临着IPO抑价的问题.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在上市首日股价大幅上扬,首日平均涨幅达到106%.本文试图从投资者情绪和非对称信息两个角度来对创业板IPO抑价问题进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IPO抑价与投资者非理性以及非对称信息相关,特别是投资者非理性.IPO抑价率与首日换手率正相关,而与中签率负相关.表明行为金融学是是未来研究IPO抑价问题的方向.当然,投资者情绪以及非对称信息与新股供求关系以及发行机制密切相关.最后基于本文的实证结果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众多学者基于我国特有的制度和市场背景对于我国长期居高不下的IPO上市首日高抑价现象提出了各种观点。新股发行定价的理论及方法探讨在我国已逐步兴起,但是,由于中国证券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历史较短,研究文献较少,系统性不强。国内关于公司的新股发行定价的文献较少,尤其针对本文所涉及的最新发行体制改革后的新股定价研究,尚无其他专门性的文献可资参考。  相似文献   

14.
IPO抑价是各国在新股发行时所普遍存在的现象。合理的IPO抑价是股票发行人与主承销商所应当给与投资者的合理回报,但是过高的抑价倍数将可能伤害到部分投资者的认购积极性及本次发行的融资效率。在我国,IPO抑价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应当结合我国特殊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在巩固前期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估值技术、市场化定价、扩大新股供应量等多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 009年至2 011年以来在创业板上市的281家公司为样本,对创业板市场的IPO抑价进行实证研究,即以IPO抑价率为因变量,以反映投资者情绪的市盈率、新股中签率、上市首日换手率等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抑价率影响最为显著的是上市首日换手率,其次是新股中签率,而发行价和市盈率等其他变量对于IPO抑价率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IPO抑价是各国在新股发行时所普遍存在的现象.合理的IPO抑价是股票发行人与主承销商所应当给予投资者的回报,但是过高的抑价倍数将可能伤害到部分投资者的认购积极性及本次发行的融资效率.在我国,IPO抑价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应当结合我国特殊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在巩固前期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估值技术、市场化定价、扩大新股供应量等多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新股IPO抑价问题普遍存在于各国市场,而A股市场上IPO抑价率历史上远高于其他国家,本文通过对中国新股发行定价机制的回顾解释历史上IPO高抑价的成因,其分别来自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定价偏差.并且在分析A股IPO抑价独特性的前提下,提出了针对中国现实情况的政策改革建议,以使我国证券市场在未来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适应性市场假说理论,根据新股上市后三年之内相对于市场基准指数的表现数据,估算IPO抑价中二级市场溢价水平,由此探索一种新的IPO抑价构成分解方法,并运用2009—2017年间我国A股市场1883只股票发行及交易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A股市场IPO高抑价既包含一级市场抑价,也包含二级市场溢价。(2)2009—2012年,新股二级市场平均溢价为12.21%,对IPO抑价的贡献约为34%,其余为一级市场抑价的贡献。(3)2014—2017年,新股二级市场平均溢价为67.62%,对IPO抑价的贡献约为21%,一级市场平均抑价为254.82%,对IPO抑价的贡献约为79%。总体来看,除2009—2012年间上证主板市场或该期间市场处于熊市状态外,一级市场抑价是我国A股IPO高抑价的主要原因,特别是2014—2017年,一级市场抑价的程度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郎超 《中国外资》2011,(16):31-32
新股IPO抑价问题普遍存在于各国市场,而A股市场上IPO抑价率历史上远高于其他国家,本文通过对中国新股发行定价机制的回顾解释历史上IPO高抑价的成因,其分别来自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定价偏差。并且在分析A股IPO抑价独特性的前提下,提出了针对中国现实情况的政策改革建议,以使我国证券市场在未来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提出创业板新股发行的高市盈率、高抑价率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学者对于IPO抑价提出的相关理论与研究现状进行了分类整理和总结。然后,结合我国创业板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上市首日换手率、中签率、净资产收益率、管理层持股比例等在内的10个变量作为衡量IPO抑价的指标。为了能有效衡量IPO抑价,本文选择了从2009年10月30日至2012年12月29日上市的356支股票作为样本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运用逐步回归法以及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分析,从而验证当前新股发行抑价理论对我国创业板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