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晓杰 《活力》2010,(10):64-64,66
全国检察机关普遍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4年来.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也面临着一些难题,不仅需要规范和完善。而且需要改革。人民监督员由“体制内监督”向“体制外监督”转变.不仅是人民监督员制度规范和完善的亮点,而且是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亮点。  相似文献   

2.
刘仁杰  夏振东 《活力》2010,(8):283-283,285
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检察机关依照高检院的要求,主动接受人民监督员对检察机关自行侦查的案件中出现不服逮捕决定、拟撤销案件、拟作不起诉决定“三类案件”的监督,有效地强化了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外部监督。在实际试行过程中如何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使之逐步实现程序化、规范化,更好地成为人大对检察工作监督的必要补充,这一新的课题日益受到具体实践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姜云吉 《活力》2011,(12):88-88
第一.人民监督员所实施的社会监督的效力集中体现在人民监督员提出的监督意见所具有的约束力上。被监督的检察机关不是必须采纳人民监督员与自己相左的监督意见.但这决不意味着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意见不具有约束力。监督意见对于检察机关的约束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陈国志  陈国栋 《活力》2010,(14):205-205,207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律监督.这一国家司法制度的概念被人们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新含义,特别是对法律监督机关即检察机关的监督更是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密切联系群众、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提高检察机关队伍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巩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重要探索。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和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韩光 《活力》2010,(8):186-187
人民监督员所实施的社会监督的效力集中体现在人民监督员提出的监督意见所具有的约束力上。被监督的检察机关不是必须采纳人民监督员与自己相左的监督意见。但这决不意味着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意见不具有约束力。监督意见对于检察机关的约束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韩光 《活力》2010,(9):61-62
加强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监督制约尤其是外部监督,是社会各界包括检察机关自身一直十分关注并致力解决的重要问题。“监督仅仅出自于内部是不够的。如果缺乏来自外部的、直接针对个案的监督将不足以保障当事人所享有的权利。”建立人民监督员制度,正是加强对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外部监督,并且是针对个案进行监督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韩光 《活力》2011,(12):91-91
一、进一步提高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的刚性在我国.有关人民监督员立法出台以前.人民监督员的表决意见不能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检察机关的内部程序将其表决意见转化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决定。其实,这种转化就是审查和确认,无论设置多少审查和复核环节都无助于改变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的性质。增设审查环节必然削弱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的刚性,降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效。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减少对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的再议环节,通过检察长和上级检察院两种主体的确认.赋予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以间接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8.
韩光 《活力》2010,(10):65-66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合理性最终取决于它的实效性。从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点情况和国外相关制度发展的经验来看.要加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效,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增强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的刚性、合理界定人民监督员监督的范围以及处理好试点工作的有序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经过充分论证,为进一步完善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外部监督机制,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制度是检察机关依照一定的程序,对查办职务犯罪工作进行外部监督的一项制度。在我国该制度虽然实施多年,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阐述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完善与健全,它有利于保障诉讼方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检察机关的办案质量,有利于加强司法监督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李兰成 《活力》2011,(18):73-73
如果说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检察官是监督者.那么检察机关的纪检监察部门就是法律监督者的监督者。这种监督对于保证党对检察工作的领导.保证检察机关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规范执法.  相似文献   

12.
徐光泽  孙学财 《活力》2010,(4):44-45
2003年10月,高检院部署开展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规定对自侦案件中不服逮捕决定的、拟作撤案处理的、拟作不起诉处理的“三类案件”和检察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超期羁押的;违法搜查、扣押、冻结的;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确认或者不执行刑事赔偿决定的;检察人员在办案中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违纪情况的“五种情形”由人民监督员实施监督。笔者对第一批试行此项制度的让胡路区检察院近五年来开展试点工作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徐光泽  孙学财 《活力》2010,(7):44-45
2003年10月,高检院部署开展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规定对自侦案件中不服逮捕决定的、拟作撤案处理的、拟作不起诉处理的“三类案件”和检察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超期羁押的;违法搜查、扣押、冻结的;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确认或者不执行刑事赔偿决定的;检察人员在办案中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违纪情况的“五种情形”由人民监督员实施监督。笔者对第一批试行此项制度的让胡路区检察院近五年来开展试点工作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悦 《活力》2011,(7):52-52
司法具有高度的公信力,法律才会被人们所尊崇。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公正文明执法是社会公众对司法信任和服从的基础。而基层检察机关的工作是全国检察工作的前沿和基础.是党通过司法途径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的第一线平台。如何提升基层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从而为提升整个司法系统的公信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张伟 《活力》2011,(11):76-76
基层检察院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基本单位,处在执法办案的第一线.检察工作的主要任务要靠基层检察院去落实.检察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夯实基层检察院这个基础。这种性质和特点。表明基层检察院的执法办案活动直接反映着检察机关“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形象,也体现正在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实践活动上。 一、提高认识,充分发挥自身执法办案监督的作用 从实践看,加强自身执法办案的监督主要有以下作用:  相似文献   

16.
齐爽 《活力》2010,(19):41-42
检察公信力指的是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能否维护公平正义有没有信心,对检察机关是否信任、信赖。提升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其实质就是提升社会公众对检察机关的信任程度.真正树立起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正面形象。基层检察院是全部检察工作的基础,关系到检察工作的全局,基层检察院如何通过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提升检察公信力,是检察机关全面提升检察公信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孟庆东  佟加云 《活力》2012,(10):77-77
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基层检察机关实现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和保障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条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保证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基层检察机关站在强化法律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第一线,担负着繁重的任务。如何大力加强基层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对于基层检察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力波 《活力》2014,(5):35-35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保证国家机关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方法。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权来源于人民,也必须用来服务人民,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检察工作的根本标准。作为与人民群众最接近的基层检察机关,我们深知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年来,我院坚持从群众实际需要出发,从具体工作出发,做好“三件事”,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检察机关为民、便民、利民的司法温暖。  相似文献   

19.
王剑 《活力》2009,(9):54-55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实践者和推动力量。检察机关服务经济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法治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方向。主动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是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必须担负的神圣职责,也是有效履行检察职责的必然要求。应对当前形势的要求,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检察机关必须牢固树立“四种执法理念”,更加自觉地使检察工作融人大局,服务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阚卉妍 《活力》2010,(14):61-61,6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植根于中国实际、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检察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这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宪政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检察机关应尽的义务.加强同人大代表联系,接受人大监督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