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劳动力市场需求分化和技能溢价源于技术进步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构建了区分技能与非技能劳动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以技能偏向性视角考察技能需求增长、技能溢价和技术进步关系,模型验证技能需求增长和技能溢价源于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而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变化取决于技能型和非技能型劳动相对规模、技能型和非技能型劳动相对工资以及用于生产技能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资本投入的变化。结合我国宏微观经济数据检验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大小及其波动规律。结果发现,欧美国家技能需求增长和技能溢价源于技术进步偏向性的结论在我国具有适应性,且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率呈现出多头W形波动规律,W形走势的右底略低于左底表明技术进步出现惰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构建了一个三阶调节模型,在个体层次上探讨了技能培训与情感承诺的关系。结果表明:技能培训对情感承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正向影响受到用工形式(正式工和非正式工)与年龄交互项的调节:在低年龄群体中,技能培训对正式员工的情感承诺具有更强的正向效应;在高年龄群体中,技能培训与情感承诺的关系没有受到用工形式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索性研究员工政治技能对建言行为的预测作用,揭示政治技能对建言行为发生作用机制的"黑箱",搭建政治技能与建言行为两大前沿研究的桥梁。以山东、北京等地32家企业247名员工为被试,运用SPSS17.0与结构方程(SEM)模型,基于领导—成员交换理论(LMX)探究员工政治技能对建言行为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员工政治技能对其建言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政治技能对组织地位感知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员工组织地位感知在政治技能与建言行为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心—外围模型,引入异质劳动力构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考察高、低技能两类劳动力的流动及其相互影响发现:当交易成本较低时,两类劳动力的流动均可促进流入地产业集聚;当交易成本较高时,两类劳动力需集聚到一定程度,才能促进高技能劳动力流动,进而促进产业集聚发生.进一步地,采用2002-2012年31省(市、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两类劳动力流动均对工业集聚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同时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在东部和中部地区,高技能劳动力对工业集聚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低技能劳动力对工业集聚存在显著反向影响;在西部地区,两类劳动力都未能对工业集聚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环境下的产品质量风险具有逐级传递并向下扩大的趋势效应,当供应链上某节点企业发生质量波动时,质量风险的直接表现形式为下游顾客需求满意度发生偏差。分析与预测因质量风险所导致的顾客满意度偏差在供应链中的传递及影响后果,成为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基于此,分析了供应链质量风险形成机理,建立了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的质量供需链模型,提出了供应链质量风险传递的定量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6.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必然加剧工资不平等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经济学界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共识:美国等OECD国家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教育升水(不同教育水平工人的工资差距)持续上升是由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导致的。但90年代共识无法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下教育升水并非总是上升的事实。此外其理论基础在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下抑制低技能劳动力需求的腐蚀效应和提升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市场规模效应会加剧工资不平等。本文指出其理论基础的缺陷,并将教育效率和劳动力市场的技能供求关系整合在一个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工资不平等都处于内生演化的动态模型中。本文证明技术进步率的提升在短期会提升工资不平等,但当教育系统的效率处于一定的区间时,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在长期会降低工资不平等。因此,本文的研究挑战了90年代共识的悲观论点,并丰富了有关技能偏好型技术进步对于工资不平等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章应用刚性负荷与弹性负荷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立了24小时的分时电价机制,综合考虑整体配电网系统,以分时电价和弹性负荷为决策变量,探求保障用户基础利益且负荷属于某个限度内等约束条件,建立了分时电价机制下需求侧居民用户多目标综合响应函数模型.通过算例仿真分析,该模型能定量描述需求侧响应效果,当多目标函数达成和比例系数优化后,...  相似文献   

8.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基于A-H模型,选取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制造业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互联网应用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了技能溢价在互联网应用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当互联网应用产生的创新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能够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替代效应大于创新效应时,互联网应用对制造业生产过程产生了非适应性冲击,出现"索洛悖论";技能溢价能够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调节互联网应用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增强互联网的创新效应,从而有效化解"索洛悖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社会网络这一变量引入Eeckhoudt和Kimball的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出收入波动会显著增加家庭商业保险需求,而这种影响会受到社会网络的调节,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和2017年平衡面板数据的微观检验进一步印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在微观检验中,本文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收入波动对家庭商业保险需求的影响以及社会网络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收入波动显著增加了家庭商业保险需求.从家庭层面来看,以"送礼支出占比1"衡量的社会网络显著降低收入波动对商业保险需求的正向影响,且该影响主要存在于低受教育水平和未接触互联网的家庭中;以"兄弟姐妹数量1"衡量的社会网络也显著降低收入波动对家庭商业保险需求的正向影响.从社区(村)层面来看,以"送礼支出占比2"和"兄弟姐妹数量2"衡量的社会网络也显著降低了收入波动对家庭商业保险需求的正向影响.本文拓展了背景风险影响保险需求的研究视角,为保险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经济研究》2018,(2):156-169
制造业大规模的技术升级将重塑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和分配机制。理论上,工厂车间的生产线升级会降低对运动能力的要求,而强调对认知技能的需求,由于男性与女性分属于不同技能束,当认知技能回报上升,女性工资将大幅增长。本文利用广东南海制造业雇主-雇员匹配数据的研究发现:(1)生产线升级的确给女性带来了比男性更多的工资增长,于是性别工资差距得以收敛。(2)生产线升级对于缩小低技能工人的性别工资差距的作用有限,但却能大幅地缩小高技能工人的性别工资差距。(3)生产线升级对于缩小技能回报性别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性别歧视,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从工厂车间的技术变革视角为消弭性别不公问题提供新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