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师》2016,(3)
张掖市是我国西北河西走廊的一个农业城市,根据国家的政策以及自身的区域特色,张掖市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在加强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方面成效显著。文章在对张掖市土地流转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就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如何做到合理流转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6,(9)
在钱学森"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沙产业思想指导下,甘肃省张掖市结合河西走廊自然条件发展微藻产业。文章在分析了张掖市微藻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张掖市微藻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定期科学地监测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文章构建了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张掖市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2000—2015年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评价,并对其成因加以分析。然后建立协调度模型,对五大子系统16年的协调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张掖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不断增强,但各子系统支撑能力存在强度差异,制约该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的主要压力来源于资源系统,水资源短缺是主要限制因素;各子系统间协调状态经历了"不协调→比较协调→不协调"的变化。最后,结合地区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旺多 《经济师》2004,(4):247-248
可持续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河西走廊为尽快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就应针对目前农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确定切合本地实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模式 ,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模式 ,从而最大限度地推动河西走廊农业的长久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石,为了更好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得到更高水平的发展,基于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投入、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5个维度选取27个评价指标构建河西走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评价体系,使用综合指数法对河西走廊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根据"因子贡献度""偏离度""约束度"来判断制约河西走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16年河西走廊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达到0.738 0,达到初步实现阶段。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生产投入、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河西走廊农业现代化发展约束度分别为17.26%、13.09%、9.81%、6.58%、3.28%;其中化肥施用强度、农膜使用水平为主要障碍因子,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注重推进农膜的回收利用,减轻农村面源污染程度,引导农民合理、科学施肥,加大有机化肥的推广力度。并继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  相似文献   

6.
三聚氰胺,三鹿奶粉,这些可怕的字眼,已经纠缠中国很多家庭的无辜孩子整整三年!七月的河西走廊骄阳似火,但一个名叫李琳静的年轻女子却顶着烈日频繁往返于临泽县与张掖市之间。她的女儿豆豆是当年的“结石宝宝“,  相似文献   

7.
论西北干旱区农业的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河西走廊,新疆等为例,分析西北干旱区农业发展的潜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认为:干旱区是中国未来农业的希望,干旱区节水农业具有巨大潜力,用生态系统观点促进干旱区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河西走廊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走廊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水资源利用效率高,土地面积大,具有发展绿洲农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该地区农垦历史悠久,农业产业化水平高,生产的特优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根据生产性、经济性、发展性原则构建的区域优势特色农产品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河西走廊二十余种主要农产品进行分析,分析结论显示,玉米制种、中草药、草食畜牧业等八种农牧产业具有生产规模、品牌、市场前景等显著优势,是本地区应着力培育和发展的区域优势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9.
张掖市绿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掖是一个位于沙漠戈壁之中的绿洲城市。农业是张掖绿洲的传统优势产业,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突破传统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绿洲现代农业,已成为张掖市绿洲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将绿洲农业理论与张掖市绿洲农业发展实践相结合,探求了张掖市不同生态区域绿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风沙危害是影响河西走廊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治理风沙危害的主要措施是营造防护林体系。本文就该区林业建设体系如何从生态保护型向生态经济型发展和转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研究提出了几点发展对策和林种、树种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1.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是丝绸古道上历史遗存最集中、最丰富的一个地区,也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悲壮历史的见证地。对河西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如何结合地域特色得以开发,笔者认为应该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逐步打破由资源所有者和所在地组织开发的格局,纳入全国、全省"红色旅游"发展和河西走廊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之中。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河西五市为案例区,分析评价了河西五市2000—2017年乡村发展水平和乡村转型度,并归纳了各地乡村转型发展的地域类型。结果表明:(1)2000—2017年间河西走廊各市乡村发展水平基本上呈现出逐年提高态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2)河西走廊乡村转型度逐年提高,乡村重构效果显著,但乡村转型度差异较大;(3)根据河西走廊乡村转型发展评价结果,对各市乡村转型发展地域类型划分,由于自然资源、资源禀赋以及自身发展不同,乡村转型发展地域类型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张掖市作为河西走廊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优美,自古就有“金张掖”的美称.“金张掖”拥有着大量宝贵的自然、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产业作为十分火热的产业,必然是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旅游资源更是由于其具有特有性、区域性、唯一性等特征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资源.对张掖市旅游资源的深入开发与整合必将成为促进张掖市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重点环节.而现实情况下,人们对旅游资源重视程度还不够深入,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等体制还不完善,使得对旅游资源的深入整合与开发的意义变得尤为重大,本文将运用相关的数据进行较为系统地分析研究,旨在找到发展旅游产业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外国风电制造业的现状和对我国的启示;分析了以酒泉为重点的河西走廊地区风电产业的现状;阐述了河西走廊地区风电产业跨越式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提出了以酒泉为重点的河西走廊地区风电产业跨越式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及其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15.
河西走廊区位优势及其区域开发战略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继宏 《经济地理》1994,14(4):35-38
河西走廊亦称甘肃走廊,自古就是连接西域与内地的咽喉要道。走廊内资源丰富,绿洲广布,是甘肃省的重要粮仓和我国的原材料基地。特别是随着欧亚大陆桥的全面启动与我国全方位开放政策的实施,其区位优势日趋明显。加快河西走廊开发,优化走廊经济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丹霞 《经济师》2013,(3):216-217
在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将张掖市绿洲现代农业发展同黑河流域生态建设相结合,在生态建设中发展农业,在农业发展中推进生态建设,使农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互耦合,以实现张掖市绿洲现代农业发展。文章从"山地——绿洲——荒漠系统"(CODS)结构出发,分析了张掖市绿洲现代农业发展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提出张掖市绿洲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欢林  刘祝龙  李檬 《时代经贸》2012,(14):163-163
本文简述了河西地区的生态现状,分析了河西地区生态危机的原因,提出了低碳经济作为解决河西地区生态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介绍了低碳经济对于河西地区生态保护的意义。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提出了河西地区低碳经济推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甘肃河西走廊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多彩的自然人文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文章认为,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推动河西五市对丝绸之路文化的联合保护和整体开发利用,积极发展河西走廊的特色文化产业,逐步形成文化生产、文化消费良性发展的产业格局,对于推动河西地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及通过文化繁荣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甘肃河西走廊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分析入手,阐述甘肃河西走廊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产业重点,并就加快河西走廊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低碳农业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必然途径。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农业中采用了多样化的政策工具,值得发展中国家深入研究和借鉴。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和应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应学习国外低碳农业政策,吸取国外低碳农业政策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本文在梳理国内农业领域低碳政策的同时,与国外低碳农业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适宜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低碳农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性,探讨了低碳农业的具体实现形式,提出了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建议。结论表明,以国家财政和社会捐助为资金来源,建立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风险补偿基金,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研发和提供低碳农业生产技术的企业,激励金融机构向购置低碳农业生产作业设备的经营单位和农户提供低息贷款,是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有效金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