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战伟 《会计师》2011,(5):52-53
<正>一、引言信用销售是在传统销售关系的基础上,又通过信用增加了一层资金融通关系,其核心是信用,其中授信者、受信者、信用额度与信用期限等因素共同构成了信用关系。授信方给予受信方的以物资、服务、资金等表现的信用最高限额,受信方受信后承诺在信用期限内履约还款。授信方(指卖方或贷款方)给予受信方(指买方或借款方)信用额度的缘由在于受信方有  相似文献   

2.
受信业务亦即负债业务,主要是银行运用各种手段借入资金的业务,其中,各项存款和借入款,尤其前者是银行负债即银行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授信业务也即资产业务,它是指银行以各种方式借出或“购买”资金的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是放款和证券业务。对于受信(负债)与授信(资产)的内容、发展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理论界一直有争议。本文试图从信用媒介学说和信用创造学说的基本理论及相互关系的争论出发,以马克思主义货币信用理论为基准,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信用信息价值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凯  徐德绵  戚军 《金融纵横》2005,(12):13-16
一、信用信息的价值 信用交易是以交易对象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为前提的,对授信方来说,是以利息获取(收益)对交易对象使用权的出让;对受信方来说,是以利息支付(成本)对交易对象使用权的购买;并且信用交易不是即期一次性完成的(合约的签订只是表明交易双方对各自权利义务的承诺),而是在信用交易双方约定的时间内、  相似文献   

4.
在以信用工具为媒介的市场交易活动中,授信方会通过形式多样的用来证明信用主体之间信用关系和受信方偿付能力的合法凭证,即:信用工具来展开其与受信者即信用主体之间的信用活动.  相似文献   

5.
金以芳 《会计师》2010,(10):52-53
<正>一、财务信用的内涵财务信用是在商品经济社会产生的,是指在交易双方的交换行为中,一方以将来偿还的方式获取另一方的物品或服务的能力。后来人们将财务信用作为企业的一种赊销能力的代名词。信用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对于受信方来说,企业利用信用,不用立即付款就可以获取物品或服务,相当于获得了短期融资。而对于授信方,通过赊销可以扩大销售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竞争力。可见,财务信用利用的好坏对企业的影响很大,于是,财务信用的管理便提上日程。财务信用管理是企业通过制定信用政策,收集和评估客户信  相似文献   

6.
陈兴荣 《中国金融》2000,(12):50-52
一、银行授信管理对社会信用体系的高依存性  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银行授信管理对社会信用体系的依存度更高。银行的生存发展以“高位单向信用均衡”为前提 ,银行的经营是“高财务杠杆经营” ,在授信管理中又存在“合约履行的始末分离性”。这三个特性决定了授信管理要更加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分析。投资WellsFargo银行后 ,前世界首富艾伦·巴菲特深有体会地说 :“如果资产是权益的 2 0倍(这个行业的常见比率 ) ,那么 ,仅涉及一小部分资产的错误就可能摧毁大部分权益。”银行一旦对社会信用状况判断失准 ,犯的就不是只…  相似文献   

7.
王拥军 《会计师》2012,(16):35-36
<正>一、银行短期信用的概念(一)信用的定义信用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定义。从伦理道德角度定义,信用主要是指当事人在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时所建立起来的、以信守诺言为道德基础的一种"践约"行为。从经济学角度定义,信用是指授信人和受信人之间在借贷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用契约关系确定的授信人向受信人放贷,并保障放贷本金能够收回并产生增值的价值运动。它实际上是授信人在一段限定的时间内能获得一笔钱的预期。信用根据授信主体不同,分为国家信用、银行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等。  相似文献   

8.
如何充分利用银行客户信用评级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规范银行授信业务,健全客户信用风险防范机制,改善信用环境,提高授信资产质量,发展优质客户,切实加快建立政府、银行、企业联手联动的有效机制,适应加入WTO后金融一体化趋势的要求,在政府、银行、企业共谋发展、共创效益、共化风险的"三共之路"求新突破,目前各行都在严格操作各自的客户信用评级办法,但在具体运用方面,评级的作用还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当前,欠发达地区银行业面临资产质量日益低下的经营窘境,突出表现为不良资产存量清收化解难和难以逾越的新增不良贷款陷阱.究其原因,信贷交易领域市场主体信用行为异化是关键性制约因素,银行惜贷、中小企业贷款难和借款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现象使得规范信贷业务中的信用行为不再是金融业单一的技术操作问题,而是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突出的社会问题和系统工程,成为地方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利益博弈命题.  相似文献   

10.
赵淑云  陈莹 《金融纵横》2007,(1):43-45,58
商业信用是企业信用的典型形式,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信息是判断特定企业信用状况的重要依据,银行与企业在提供信用前迫切需要掌握授信对象的商业信用信息,因而将商业信用纳入征信范畴,建立商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关联交易的集团客户信用风险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在整个授信过程中都有可能承受集团客户关联交易所引致的信用风险,按照关联交易对银行授信决策与管理过程的影响特点,本文将集团客户关联交易引致信用风险的模式划分为信用决策风险、信用膨胀风险和信用转移风险,并分别对它们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信用是指遵守诺言,履行成约,取得信任的意思。经济信用则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或是两个经济主体之间一方向另一方主张物质价值的最终实现,而要求得到人格化和伦理性的一种担保方式,银行信用和企业信用正是这种特定经济关系的具体体现。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曾制定过一些适用于企业信用评价管理的规定或办法,如对多种指标进行考评,把企业定为不同等级等,以此作为重要依据,银行向企业发放的主要是信用贷款。现代市场经济既是法制鲳瞒,又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交易实现的,而且各种交易是建立在严格的契约和信用基础上,交易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交易规则和信用秩序。本文拟就重塑银行和企业信用形象问题,探讨如何重建社会经济信用的新秩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博弈视角下个人信用监督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地进入以信用交易为主导的“信用经济”时代,适应我固加入WTO,拉动内需市场,从根本上治理整顿市场的经济秩序。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通过建立博彝模型的方式。分析了自由竞争下的信用交易博弈以及在监督下的信用交易机制。认为对失信行为进行惩处的力度和信用交易信息成为影响信用交易博弈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就监督体制和信息传递提出了我国失信惩罚机制和联合征信机制。  相似文献   

14.
授信管理与客户信用上限管理的关系 客户信用上限管理是控制银行授信业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客户信用上限管理是银行对客户生产经营状况、趋势及信用状况设定的信用风险控制的最高警戒线的管理方式,是对客户信用等级、信用风险度等量化监控的补充和完善,目的是控制单个客户过量融资,防范和控制授信风险。客户信用上限管理设定的客户信用风险控制的最高警戒线可称之为最高信用限额,这个最高信用限额仅供银行内部信贷管理人员掌握,是银行内部的商业机密,不能擅自对外泄漏。  相似文献   

15.
徐洪水 《征信》2011,(4):6-9
银企博弈模型分析表明产业集群提高了企业道德风险的机会成本,信誉机制使集群企业总体信用增级;分离均衡模型研究第三方治理对两类企业的分离机制,信号显示使集群中的“好”企业信用增级.信誉机制与信号显示的分析表明,市场经济信用制度有赖于对特殊主义信任的保留,更需对普遍主义信任的拓展,这也凸显了现代征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诚信缺损道德风险与银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问题在我国金融领域突出表现为信用缺损和道德风险,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制度及观念方面的,即企业机制不健全和缺乏市场经济的诚信理念;二是信息方面的,即银企博弈双方在信息占有上的不对称分布和国家社会化信用服务体系不完善;三是信用管理技术方面的,即我国金融机构管理手段落后.因而在防范对策方面就需要从制度及观念(企业机制、经济伦理)、信息(银行内部信用管理信息系统、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和技术(信用风险管理技术)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防范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7.
杨向东 《华南金融电脑》2004,12(7):40-42,50
一、评级系统建设的背景。客户信用评级,也称内部评级,是银行准确评估借款人的资信水平,测算借款人的违约概率,把握授信风险,从源头上提高授信资产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信用风险估值的内部评级法(The Internal Rating—Based Approach,下简称IRB)的推出。建立内部信用评级体系是适应新的监管要求的必然趋势,是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运行所需的最为重要的资源并不是资金、技术及各种物质资源,而是信用。市场交易的顺利实现有赖于交易双方对已达成合同条款的全面履行,建立严格的社会信用体系是我国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保证。而我国的现实信用环境却不容乐观,一方面是企业对银行的大量逃废债,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银行就开始尝试建立“统一授信,审贷分离,分级审批,责任明确”的授信管理体制,后来又逐步引进了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和贷款风险分类制度。本文对我国当前银行授信工作开展的状况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工作的思路。一、授信的定义和作用(一)授信的定义。统一授信是指商业银行对单一法人客户统一确定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并加以集中统一控制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包括贷款、贸易融资(如打包放款、进出口押汇等)、贴现、承兑、信用证、保函,担保等表内外信用发放形式的本外币统一综合授信。最高综合授信额度是指银行在对单一法…  相似文献   

20.
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可以实现出口企业、保险公司、银行三方共赢,但近年来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状况恶化、银行融资政策收紧、业务规模下滑等问题。现行机制下,保险公司的加入并未缓解传统信贷关系中银行与融资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反而滋生了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通过三方博弈分析可知,出口企业出于“理性”会选择不诚信行为,甚至与保险公司合谋骗取银行融资,特别是在银行管控无效的情况下。基于博弈过程及均衡结果,认为出口企业应积极向银行和保险公司传递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信号,保险公司制度设计上要建立与银行的风险信息共享与有效互动合作机制,银行应加强对出口企业贷前贷中贷后的全过程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