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并规定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文章从资产减值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入手,对其相关概念、理论基础进行探讨,并对新资产减值准则在资产减值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规定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对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政策执行情况,指出了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可能会影响新会计准则实施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如何健全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本文以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2005年度和2006年度资产减值计提和转回情况,发现不可转回性资产减值准备在总计提额中所占比重极低,上市公司主要利用可转回性资产进行利润操纵。因此,“禁止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规定并不能有效控制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3.
连宏彬 《新智慧》2004,(8A):22-23
随着2003年度上市公司年报的纷纷出炉,资产减值会计问题再一次引起了广泛关注。业绩飙升的钢铁类上市公司纷纷进行巨额的减值准备计提,以为将来的业绩增长打下“埋伏”;众多面临退市压力的ST公司则在生死攸关问冲回以前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顺利实现“扭亏为盈”;受南方证券拖累的多家上市公司面对同一事项,却采用了差距甚大的资产减  相似文献   

4.
新资产减值准则(征求意见稿)与现行资产减值规定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征求意见稿)是在现行资产减值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种种弊端的形势下出台的,在回收金额、计提时间、资产组、商誉减值测试等方面对现行资产减值规定作了修订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2006年颁布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2006年资产减值计提行为有很大影响,众多上市公司在2006年都大幅度转回以前年度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这说明这种非正常行为普遍存在。研究分析这种非正常行为的公司特征及公司治理因素和这种非正常行为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可以为优化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产权结构与改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规范企业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该准则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商誉的减值测试与处理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等具体问题。解决了目前企业对资产减值计量基础缺乏统一标准,财务处理不一致,会计实务可操作性差的问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本准则的特点、内容及会计处理规范,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资产减值政策与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存在关系,新准则期后资产减值政策变更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需要着重考察。研究发现,企业资产减值规模与会计稳健性密切相关,资产减值政策是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变化的重要原因。相对盈利公司而言,亏损公司资产减值规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更显著。执行新资产减值政策后,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规模与会计稳健性正相关,而短期资产减值规模与会计稳健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杜慧霞 《大众商务》2010,(16):143-143
新会计准则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进行利润操纵的空间,保证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更符合高质量会计信息的要求。但是,该规定仍然为上市公司操作盈余留有一定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新会计准则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进行利润操纵的空间,保证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更符合高质量会计信息的要求.但是,该规定仍然为上市公司操作盈余留有一定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河南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制度》第51条规定;企业应当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从河南上市公司2000年度报告中所披露的政策执行情况可以看出,资产减值政策对这些上市公司存在着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1.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部分。新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减值迹象的确认条件、可收回金额的估计方法、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等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新资产减值准则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如不能杜绝企业操纵利润、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存在技术难度和资产组确认随意性较强等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应从企业内外部两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谈江辉 《全国商情》2010,(15):58-59
我国新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减值的规定,对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体现了稳健性原则,是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重要一步。但目前资产减值会计仍有些不足之处,成为某些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用来操纵利润的工具。本文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损失转回方面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一直是会计学界讨论的热点。2006年2月15日,我国正式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合理计提资产减值,对于企业规避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实践中合理利用并不断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资产减值准备的制度缺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尚未制定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散见于若干具体资产准则和统一会计制度中,虽然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制度规定正在向国际惯例靠拢,但还存在不少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就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其配股融资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为保其配股资格,上市公司不同程度地利用了资产减值准备政策进行了盈余操纵.最后,对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赵霜霜 《全国商情》2007,(11):78-79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新旧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备相比较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资产减值迹象的描述更能反映资产的经济实质;新资产减值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理念;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对资产减值测试对象的界定更科学;新准则中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原则更具可操作性;对商誉减值的处理进行了单独的规定;详细地规定了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的与资产减值有关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资产减值测试相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同青 《新智慧》2007,(4):13-14
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企业应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进行核查,以判断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本文在资产减值迹象判断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资产减值的测试程序和具体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8.
李金泉 《新智慧》2004,(3B):27-27,26
为了提高企业资产质量、降低企业运作的潜在风险、使企业能够持续稳定经营,上市公司从1998年起,在原有计提坏账准备的基础上,增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设备,从2001年开始又扩展到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简称“八项准备”)。本文拟就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现状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15日我国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这是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然而,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不论在理论研究、具体规范还是实际操作中都还不很完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西北五省上市公司2008—2010年资产减值准备会计政策实施情况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对该地区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应用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发现,当公司计提较大比例的资产减值准备时,企业价值也会随之提升;资产负债率高的公司倾向于少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报酬率与资产减值的计提比例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公司规模与资产减值的计提比例之间却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