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新廉 《商场现代化》2006,(9Z):364-365
发展农村图书文化事业应从五个方面,即在体现农民办馆的主体性上下功夫、在馆舍建设模式的多样性上下功夫,在满足农民需要的实用性上下功夫.在强调服务工作的针对性上下功夫,在协调社会力量的互补性上下功夫.这是推进农村图书文化事业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农村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但总体上,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适应,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该文从形成问题的原因、发展思路和实现途径做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除了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外,已经具备了进行文化市场消费的经济能力,但是当前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不能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当前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繁荣乡村文化市场,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我国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与研究 乡村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 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农民观念的改变,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农民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倾斜教育资源,创新农村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有:农民主体性;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外来文化的借鉴性;长期性与艰巨性.  相似文献   

4.
张春霞 《商》2013,(12):240-241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扶持,使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农村公共文化供给问题仍就突出,农村文化供给存在严重不足和供给效率低下,这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因此,本文从政府职能、供给体制、内生机制、农村文化产业、农村文化交流与传承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借此建立责任分明和功能完备的农村文化供给体系来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和保障农民的文化权利,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蔡社煌 《商》2014,(52):44-44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提高农村文化民生,建设农村健康、新型的文化是基层文化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实现健康、新型的文化在农村广泛传播,必须做好构建县乡村三级图书馆服务体系.提高乡村图书管理员水平,指导乡文化站阅览室和村农家书屋扩展服务领域,利用“三下乡”延伸服务功能,连接三级图书服务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与现实的贯穿主线,去解构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道德观念的角度去提升农村文化素养,焕发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从形式与内容上去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从政策机制上去加强和保障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在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上。而稳定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购买力是关键。那么,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如何启动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呢?一、引导农民走农村市场化的道路中国几千年来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使得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较差。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对欠发达地区农民和各级农业、农村干部来说都提出了新要求,必须要懂市场、通经济,在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发展是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道德建设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基层政府及其领导对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落后,文化工作人员素质偏低,专业性不强等。只有深化体制改革,发挥政府在文化事业管理中的基础作用,以市场需求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的导向,完善资金筹措机制,保障文化事业建设的资金来源,从而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农民自我生态意识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晓敏 《商》2013,(19):368-368
农村作为建设生态文化的重要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国生态文化建设进程的步伐。加强建设农村生态文化,能够有效实现农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农村生态文明的发展,从而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本文从生态文化概念入手,强调了提高农民生态意识的重要性,探讨并提出了提高农民自我生态意识的策略,旨在加快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商》2015,(21)
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严重超过了农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农村人口文化水平偏低;农村生活质量差,医疗卫生事业不发达,农民健康不能得到保障。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不足,人力资本投资匮乏。  相似文献   

11.
柏梅 《商》2014,(31):50-50
农村社会事业主要目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关系的协调以及维护社会秩序。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是缩小城乡差异的主要途径,为整个农村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为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将教育摆在重要地位,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根本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超 《商场现代化》2006,(1):275-276
广大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关键在于农民内在文化素质的提高。本文对西部农村的图书发行渠道提出自己的思考,希望能对西部农民素质的提高、西部农村图书市场的繁荣、西部经济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奋斗目标,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农村文化建设的涵义、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农村商业网点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满林 《商业研究》2001,(7):180-181
现有的农村商业网点问题很多,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需要.改变这一状况,则必须根据农村的实际,探索出一条有别于城市的商业网点体系,要在提高农村商业的组织化程度、业态的多样化、强化售后服务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商》2015,(21):55-56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四川省农村文化设施现状及满意度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农村居民缺乏多样化、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导致农村居民对文化娱乐设施的满意度较低,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有效组织、积极引导,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到让农民满意,实现农村文化事业大繁荣。  相似文献   

16.
《广东合作经济》2009,(3):I0001-I0001
当前,我国将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放到扩大国内需求上。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也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农村流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要符合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要求.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是我国农业经济转型的客观要求.在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中,要以先进文化为引导,从精神文化层面、物质文化层面和制度文化层面,以科学体系建设农村文化.  相似文献   

18.
薛兰 《中国市场》2013,(48):84-85
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致使城乡居民在政治地位、经济条件、发展机会、文化资源等方面存在严重不平等。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今天,农村文化事业与城市文化事业发展的差距过大已成为城乡文化和谐发展、相互促进的极大障碍。因而,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了相当高的比例.在我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都高度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的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既是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也彰显着新农村建设的理念与思路,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这其中把"乡风文明"——也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费孝通先生在《土地里长出来的文化》中认为中国社会是乡土社会,中国文化被称之为"乡土文化",它的意义在于向人们说明人与土地的特殊关系,而土地与农村农民之间又存在着某种不解之缘.对于我国目前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发展中国文化,而要发展中国文化,就必须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对农村进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三农"图书选题策划工作不能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结合农业的生产结构、农民的就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针对农民对图书需求的多元化趋势来策划。只要选题策划工作做好了,就会为最终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三农"图书在推广农业技术、传承民族文化、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