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当前,我国现代化研究的基本单位应是区域。各地现代化指标体系都不相同,应根据现代化实践与理论的新探索,对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与标准值进行优化和科学设定。本提出了15个指标构成的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对我国东部沿海省份、苏南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进行了评估;提出了中国人的“世纪梦”,以及“负现代化”的指标和极限;对政府如何合理推动区域现代化、如何加快推进“实质城市化”、如何正确进行跨行政区的竞争与合作等区域现代化面临的难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与世界上各国相比,中国的城市人口增长率是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和城市所致,可以视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城市是我国经济增长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和现代化因素最密集的地区,城市人口承载能力最高,经济产出最大,经济效益最好。城市化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后也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中国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城市化,城市化是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海文 《现代管理科学》2004,(9):24-26,40
面对21世纪前20年国际社会的重要发展机遇期,面对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进展的时间约束,面对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中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中长期目标追求,客观分析我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现实格局、目标价值、历史趋势,以求区域中心城市发现机遇、创造机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扩展规模,努力追求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联动效应的最大化,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的国内外竞争能力,实现科学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更为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4.
海文 《现代管理科学》2004,(10):34-35,115
面对21世纪前20年国际社会的重要发展机遇期,面对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进展的时间约束,面对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中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中长期目标追求,客观分析我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现实格局、目标价值、历史趋势,以求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现遇、创造机遇、抢抓机遇,秉势而上,加快发展,扩展规模,努力追求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联动效应的最大化,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的国内外竞争能力,实现科学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更为强动动力。  相似文献   

5.
面对21世纪前20年国际社会的重要发展机遇期,面对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进展的时间约束,面对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中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中长期目标追求,客观分析我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现实格局、目标价值、历史趋势,以求区域中心城市发现机遇、创造机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扩展规模,努力追求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联动效应的最大化,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的国内外竞争能力,实现科学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更为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城市老旧社区更新的基本遵循。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分析理论,将城市老旧社区的人本需求分析要素化,以保证更新目标的可达性与实践引领作用的实现。研究认为,共同生产的基础和价值追求契合城市更新中“以人为本”的内在机理,“三问于民”、共同缔造构成城市老旧社区更新的本质要求与行动纲领;培养社区意识、以内生动力涵养公共精神、增强社区凝聚力有助于构建社区现代化治理的长效机制,维护社区发展与更新的可持续性;而适老性无障碍改造与社区养老设施建设等的实施,在凸显人文关怀的同时实际推动了“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的实施与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7.
一个曾经负载中国现代化梦想的城市;一个中国近代海军诞生的摇篮;这里是林则徐、冰心的故乡,曾经一度是中国精神力量的源泉。今天,随着海峡西岸经济的发展,福州,这个曾经迷茫的城市,在期待中,再一次承载起希望与梦想,蕴蓄着飞跃的力量!期待和祝愿这个城市的复兴!  相似文献   

8.
我国郊区正迈入现代化发展阶段,传统的郊区大型居住区难以维系本地生活需求,开始转向生活化的郊区社会空间。以北京望京为例,基于活动空间视角开展实证调查,分析郊区居住、通勤、消费、休闲、文化和网络的空间特征并讨论大型生活区生成机制。结果表明:我国大城市郊区出现了由居住功能向综合生活的空间转型,望京作为高度现代化的近郊正处于大型生活区增长阶段;住房、就业、购物的郊区化显著,休闲与文化的郊区进程相对缓慢,网络空间加速了郊区在线生活;郊区活动空间影响因素复杂,受宏观、微观和介入条件的共同作用,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等现代性是郊区大型生活区形成的动力机制。最后,展望中国式现代化郊区的研究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成青青 《经济界》2024,(1):59-70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江苏作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战略部署。根据动力机制基本理论,构建“政策引导机制、要素驱动机制、质量提升机制、融合激发机制、协同创新机制”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江苏与上海、浙江、安徽、广东、山东、河北等相关省份动力机制发展水平与区域差异比较分析,探究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动力之源。研究表明,政策引导是根本动力、要素驱动是支撑动力、质量变革是核心动力、融合发展是关键动力、协同创新是决定动力。为此,必须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充分发挥政策影响力、要素保障力、质量引领力、融合凝聚力、创新驱动力的作用,助推江苏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做示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及理论模型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笔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对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的发展作了考察,并借鉴了国外有关城市现代化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城市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及理论模型作了如下的研究。 一、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1.选择指标的依据 城市是经济、科技现代化的主要载体,是社会、经济现代化的物质表现。因此,选择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的主要依据就是城市现代化的特征表现。即城市功能多样化、城市产业结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全面系统地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远景式勾勒,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在未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全面”的重要抓手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这是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主要特色,紧密贴合了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旗帜鲜明地体现了我国与西方发达经济体现代化的不同之处。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城市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指引,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更离不开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随着农民转入城市的增加,又一次诱发了人们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讨论。社会学家在评价现代化的发展程度时认为,城市人口比重超过50%,是一个国家进入现代化行列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发达国家,大多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中叶的时期里走完了城市化的过程,相比之下,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比较低。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到1998年底,我国的城市人口比重为30.4%,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国际化和现代化的思考孟宪玲近些年来,在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区域化、集团化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促进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城市体系的国际化和现代化。为了顺应世界性的城市发展总趋势,促进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人,实现我国城市经济再...  相似文献   

14.
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工业化将加快由中期向中后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会明显加快;城镇化率在“十二五”中后期将超过50%,城市社会开始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将明显增大,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关系继续增强。这为加快培育和建设我国的世界城市提供了新的背景。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我国环卫车辆的装备技术迅猛发展,产品的类型、功能基本满足一般作业需求。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城市市容和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文章以提高环卫车辆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目的,对其技术升级和规范化发展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生态水利建设既是城市生态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推动城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简要分析了我国城市水利建设工作面临的问题,探讨加强生态型城市水利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城市信息化是区域信息化的核心和龙头,城市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新主题与新动力,并且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了诸多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对城镇房地产信息化建设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何传启 《中外企业》2002,(2):57-58,96
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我国将在2050年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那么,2050年现代化的内涵是什么?目前我国现代化的进展如何?如何实现2050年的现代化?2001年,在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的资助下,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顺利完成了对世界131个国家1960~1999年(中国1960~2000年)和我国地区1970~2000年的现代化进程评价,  相似文献   

19.
建筑行业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为繁荣建筑市场,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则必须加强建筑企业内部管理,做好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本文主要探析建筑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以及创新策略,以为相关的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工作和研究,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审视韧性城市理论的演变,梳理其发展脉络,凸显了韧性城市建设在我国城市发展战略布局中的核心地位。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下,人口规模巨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点,为推进中国韧性城市建设提供了独特而丰富的指引。借鉴国外韧性城市建设的丰富经验,我们能够创新适应本国实际的中国式现代化韧性城市建设路径。这一路径涵盖提升城市治理韧性、拓展国土空间韧性、强化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城市工程韧性以及培育社会系统韧性等多个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