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反映了20年来中国社会状况的巨大变迁,也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把握西方思潮并用之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本文概要地分析了这一思潮的历史演进、主要特征、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性观点等基本问题,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直面现实社会生活,才能真正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阐释。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反映了20年来中国社会状况的巨大变迁,也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把握西方思潮并用之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本文概要地分析了这一思潮的历史演进、主要特征、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性观点等基本问题,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直面现实社会生活,才能真正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阐释。 相似文献
3.
4.
邓小平不仅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突出贡献,而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本文就从《南方谈话》中邓小平的话语提炼出他的马克思主义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温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将有助于人们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6.
7.
论卢卡奇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卡奇一直被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应该在于他的方法至上论。打着方法至上论的幌子,很多非马克思主义流派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都可以混入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内,任意的去歪曲、篡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现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的提法存在着很大的误导性,它既不能概括其内部各个流派之间的本质相同之处,也容易让人以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非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是我党及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随着改革开放后我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的深入,思想领域多元化,一些反社会主义主流思想的思潮冲击着现代人的思想,他们质疑我党及我国坚持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性,这将会给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爱武 《扬州大学商学院学报》2004,8(4):18-23
邓小平的世界历史性社会主义观蕴涵了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从世界历史整体角度认识和思考社会主义问题的全球意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中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目的和目标体系;在世界历史整体与局部的相互关联中开辟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指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世界历史性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历史方位,构成了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0.
恽代英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战士兼学者。他一生虽然短暂,但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于他何时何因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史学界没有确定的说法,本文从新的角度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财政思想不断进行创新与发展,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风格的财政思想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之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财政观,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高度融合、阶段性和系统性有机统一、战略性和全局性相互呼应、理论性和实践性相辅相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宏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5,(3):8-11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完整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对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深入学习和正确把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对于我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与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黄敦兵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123-128,F0003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至少涵盖如下几重逻辑关联:世界观层面的实践与劳动的关系;认识论层面的劳动与认识的关系;最后落脚于唯物史观层面,从而为剖析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分层问题提供了理论前提。以往有关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研究,很少分梳出这三个层面,基本上没有对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这三个层面分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内在联系,可以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从学术理论的层面还是实际部门,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研究重要性的认识,都需要在总结我国探索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历史成果的基础上,在学习借鉴西方对公平和正义研究的有益启示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实际问题为中心,努力研究和探索当代中国社会公平的关键问题,为建立和谐社会构筑牢固的根基。 相似文献
16.
17.
何春歧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4,(11):6-7,12
邓小平的制度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党的建设的新思路 ,是对毛泽东建党思想的重大发展。他的制度创新思想不仅在国家学说 ,社会主义改革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 ,而且也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制度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宝贵经验 ,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20.
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遭遇瓶颈,学校不重视,教师不思考,学生不接受,造成课程与现实脱节.文章结合高校课程教学的实际,探讨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以期在课程的传授中实现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创新,认识当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