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媒介全球化及中国媒介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媒介全球化时代,媒介全球化开辟了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新时代,同时它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也逐渐加深。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对内对外交流的主要手段,面对国际传播新形势和新挑战,如何应对跨文化,跨国界的文化交流,使其在媒介全球化大潮中维护自己的信息主权,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传媒业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中国媒介,应当也必须做到主动利用先进的现代传媒方式传播自身文化,促使其早日融入全球化中。我国媒体传播须借鉴外国的做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在全球化进程中争取权益,确立地位。  相似文献   

2.
王延 《中国报业》2012,(6):13-15
全球化是20世纪以来蔓延世界的一种综合型效应,始于经济活动,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在文化、思想和信息传播领域达到了兴盛。而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传媒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某种程度上的基本运行方式,可以说,信息媒介的全球化效应已经将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外交等领域的全球化效应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和提炼,并形成势不可挡的反作用。本文从这一背景出发,以信息媒介全球化作为基本的方法论视野,探讨体育新闻传播机制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王伊依 《中国报业》2022,(16):44-4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数字媒介企业也积极出海,其中以短视频平台TikTok最为成功。目前,TikTok已覆盖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已然成为全球性数字媒介。本文将以TikTok为例,讨论了我国数字媒介全球化的价值与实现路径,以期为中国数字媒介企业的全球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品牌》2019,(11)
在五千年岁月的不断洗涤下,中华民族创造出了独特且灿烂的民族文化。而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对信息进行传播的途径、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而人们对信息进行获取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在新时代怎样确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是人们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行阐述,对目前大众媒介视角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方式进行分析,并对文化传播所面临的困境与解决策略进行探讨,从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商》2015,(35):216-217
美国西进运动实现了美国东西部政治、经济的一体化,同时也使东西文化区域统一。在美国西进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报纸媒介在此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报纸媒介成为西进运动的推动力。但是媒介技术自身是否就可以完成文化的传播还有待思考,文化传播过程中意识与技术应该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张竞怡  付江 《中国报业》2022,(17):100-101
近年来,我国在信息公开方面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在媒介过剩时代,媒体行业门槛变低,新闻传播渠道竞争激烈,信息误读的概率也随之提升,这对新闻发言人的政务礼仪与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发布会前期准备、中间过程和后期反思三个角度,分析新闻发言人如何提高自身礼仪文化和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7.
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在校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从媒介接触与利用、媒介认知等纬度来分析当代大学生媒介接触的状况,旨在研究大学生接触、使用媒介的动机,受媒介影响的状况,以及对媒介的态度,从而探索强化媒介传播优势,以求能从整体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8.
传播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要实现它必须具备四个最基本的条件,即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缺少任何一个传播就无法完成。当我们介入传播过程中时,我们就成了传播内容的接收者,但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受传者,正确的理解和应用传播给我们的内容就需要我们具备相当的媒介认知能力。本文以具体的例子论述媒介认知能力的必要性,从微观的方面来阐明媒介认知性的消费媒介内容。  相似文献   

9.
新的媒体环境下,传播模式和信息环境的改变对现代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应对媒介环境的素质和能力受到广泛的关注,企业媒介素养的提高也被提上日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的环境特征,来探求现代企业应具备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0.
媒介新论     
本期媒介新论,我们择发5篇来稿。谢湖伟、张勇撰写的《地市网:最后二十五公里颠覆媒介金字塔》,通过对51家地市网络媒体的资料进行整合比对后发现了问题,进而提出立论:致力于最后二十五公里,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不对称的沟通和满足,才是地市网获取不可替代性的必由之路。陈志娟撰写的《传媒歧视的危害及应对策略》,以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确定的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立论  相似文献   

11.
孤独,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最重要的词语之一。媒介的丰富为人们提供了多种获取外界信息的途径,但同时也削减了人际交往的作用。人与人之间变得疏远,个体被孤立,形成了“群体孤独”现象。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初步分析了媒介依赖对社会群体孤独心理的影响,以推动未来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雷蕾  张文静  沈丽娟 《华商》2008,(15):166-166
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其社会形态是市场社会,是一种开放的、自由的市场经济社会。目前已成大势的全球化经济,任何开放的国家都不可能抛开这个世界独自存在。在这一进程中,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都在发生着相当大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中国跟其他市场社会一样,早已进入的消费社会,"广义的大众传媒"是消费社会的产物。在这一基本氛围中,中国传媒也进去了以人与社会为核心的媒介营销时代,本文通过几个案例,分析当今中国的媒介营销环境。  相似文献   

13.
舒浩  喻丽 《中国报业》2014,(20):93-94
时下,人们随时随地点动鼠标或滑动手指便可以浏览社交聊天信息。交流媒介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真正诠释了地球村这个概念。随着科技的进步,博客、微博与微信的诞生可以说是中国交流媒介发展的整体缩影,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主体交流媒介。本文以博客、微博、微信为例,浅析当代交流媒介在传播与沟通意义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品牌》2014,(4)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有了更大的影响。人们开始关注媒介本身对社会、对文化造成的影响,于是有了两大不同的立场:媒介悲观主义和媒介乐观主义。本文以媒介环境学派里持媒介悲观主义的传播学者为代表,分析他们的思想观点,得以窥见媒介悲观主义在传播思想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冯静  周健 《商》2014,(23):78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有了更大的影响。人们开始关注媒介本身对社会、对文化造成的影响,于是有了两大不同的立场:媒介悲观主义和媒介乐观主义。本文以媒介环境学派里持媒介悲观主义的传播学者为代表,分析他们的思想观点,得以窥见媒介悲观主义在传播思想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梳理会展活动的功能属性出发,发掘出会展活动经济功能、城市功能、管理功能、文化功能背后的媒介功能属性。鉴于展馆媒介功能的重要意义,提出基于媒介地理学的展馆功能与属性研究路径,指出展馆的空间媒介属性具有物质形式与能指、精神意义与所指,不但有利于会展活动的传播,更有利于城市景观的构建,最后,以杭州市会展场馆的媒介景观为例,分析媒介景观对城市景观构建的具体表征。  相似文献   

17.
袁方 《中国广告》2006,(10):135-136
今天被广告界奉为“金科玉律”的关于媒介计划和广告策略的理论和方法,如目标受众、千人成本等,都是国外广告公司在10多年前从西方带来的。这些理论在西方的媒介体制下孕育和发展,进入中国之后对推动中国广告业的发展也发挥了历史性的巨大作用。而随着企业在中国本土应用这些方法的经验和案例的累积,我们发现目前的媒介计划方法的本质上是“节约”,即如何用最少的广告费买到尽可能多的收视人口。  相似文献   

18.
<正>麦克卢汉认为,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电力技术是完整的、无所不包的。随着电子媒介数字化,一些基于电力技术的新形态媒介应运而生,新媒介实质上就是电子媒介的贮存和转换。新媒介的出现正在全面颠覆我们关于传媒的一些基本观念,改变着传统的传媒行为模式,形成崭新的文化生态。本文将以在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的冲击下媒介的应对为契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和这种娱乐选秀节目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大众文化明星,也进而造就了大批的粉丝和粉丝团。但是,这个时候的粉丝已经有了质的变化,从"追星"到"造星"的转变使得粉丝已经不再被单纯的解释为狂热且不可自拔的追星族,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强的本位意识。而大众媒介对这一转变的发生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媒介的作用过程中,粉丝与媒介的关系也由先前单一的传授关系转变为双向互动关系。无处不在的粉丝文化成了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本文将从媒介与粉丝文化的传播方面入手,对粉丝文化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广告大观》2005,(1):151-152
2004年1月,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史上首次科学细分的最大案例库、同时也是国内第一套媒介经营管理案例库,历经两年艰辛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这套((媒介经营管理丛书》“案例分析系列”由风与蜂媒介研究中心策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