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农村现状的分析,指出建设县域经济信息化是解决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滞后问题的优势,并从四种途径提出了建设县域经济信息化的科学模式,包括:资源共建模式、中介服务模式、ASP服务模式和信息入户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以及当前湖北省县域金融服务县域经济的现状,指出了其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健全县域金融机构体系,大力推进县域金融创新,完善县域金融政策扶持体系,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等一系列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能够迅速改变传统农业中农民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方式和成本,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极大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能极大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信息网络普及与发展的现状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的极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阐述了大力推进农村信息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服务农村,用快捷的信息服务农民,以农村信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提出了我们在今后一段时期应如何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加油助力.  相似文献   

4.
发展县域经济是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的重点。近年来,陆良县县域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陆良县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产业集群等措施来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我国当前的农村信息化的现状做了总体分析,阐述了农村信息服务存在信息服务的实施成本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弱、信息服务长效运营机制缺位等关键性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科技信息化的推进工作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任务迫切需要科技信息化的推动。探讨了新时期农村科技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及服务支撑体系,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晓 《商业研究》2007,(11):131-134
农业信息化发展在其农村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成熟和服务机制不健全、农民素质和信息意识差是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农业信息化建设投融资机制,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和开发成熟的农业信息技术,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大力推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社会服务信息化是促进我国农业业信息化建设之良策。  相似文献   

8.
任静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3):62-63
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小城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从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以及县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阐述了小城镇建设对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制度障碍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县域产业体系中,"三农"经济占有绝大多数的份额,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支撑作用,可以说,农业现代化是县域现代化的核心。基于对湖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不足的分析,提出了湖北省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并从保障资源配置、加大投入、促进产业化以及强化农业市场导向等方面提出了湖北省县域农业现代化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刘远 《商业科技》2009,(30):1-2
实施农村信息化工程,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要的载体,全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做好农村信息技术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我国在建立农业标准化产业服务体系方面,不断加大投入,着力提升技术层次、装备水平和服务手段,建立起了农业地万标准信息库,新建了功能比较齐全的农村综合信息平台,方便快捷地实现农村电子政务、乡镇政府上网、信息发布查询等信息化功能.拓宽了农村信息化交流渠道,为农村管理和增产增收提供了信息化服务手段,建国60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李斌 《商》2013,(15):135-135
县域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发展县域金融经济、构建县域金融服务体系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完善和发展县域金融服务对于带动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县域金融服务体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创新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以金融服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为切入点,分析了县域金融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我国县域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性措施,目的是完善我国县域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而信息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有力助手。推进农村信息化要从推进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相关人才培训、推进信息技术和产品在农村的应用,以及推进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就是缺陷的县域经济,对于我县农村的发展来说,在全县以工业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要取得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使农民收入明显增加,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必须切实研究我县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一、发展县域保险的必要性县域保险是指以县域经济社会为服务范围与服务对象的区域性保险。发展县域业务既是实践以人为本、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内在需要,也是随着“三农”问题的不断解决,逐渐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的客观需要;既是保险业通过发挥其资金融通、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服务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商业保险自身做大做强、应对对外开放挑战、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实现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既是推进县域文明进程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二、制约我国县域保险发展的因素县域保险发…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化设计的不断推进,农村也正大阔步向信息化建设迈进。如何使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农村经济服务,搭建统筹城乡发展的平台,增加对农村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供给,使信息化建设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桥梁,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城镇化是推进国家农业发展产业化、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帮助引导转变农村劳动力就业方向、推进土地科学流转、提高农田出产效益,城乡居民养老一体化,是农村城镇化的任务所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未来以县域为重点。通过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合理化分配,逐步实现“县域城镇化”,更好的与高新技术、现代产业接轨。为此,农村地区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引,依靠群众的力量,不断创新思路,稳步推进经济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以来,县域经济正在逐步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增长快、活力强、潜力深的重要地域经济发展一极。"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化传播体现形式,通过多种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对所有生产经营要素进行重新配置,将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县域的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业",建设新形式的农业发展网络,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一体化,推进农业资源对外新发展。此外,促进"互联网+区域旅游、文化发展战略"等的发展,增强对有优势、有竞争力的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和提升县域的城市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发展县域城乡连锁超市是构建我国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工作。在我国广大县域城乡推进连锁超市的发展前景光明。本文分析了连锁超市的各方面优势,从营销角度提出推进连锁超市在我国县域城乡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城镇化是推进国家农业发展产业化、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帮助引导转变农村劳动力就业方向、推进土地科学流转、提高农田出产效益,城乡居民养老一体化,是农村城镇化的任务所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未来以县域为重点。通过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合理化分配,逐步实现"县域城镇化",更好的与高新技术、现代产业接轨。为此,农村地区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引,依靠群众的力量,不断创新思路,稳步推进经济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潘敏 《商场现代化》2012,(21):147-148
湖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始于2005年4月,至今,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对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支援农村经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商业化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已无法适应当前农村日益增长的各种金融服务的需求。本文以湖北省县域信用合作社的视角,对其发展转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本地区特点提出调整经营战略以及转型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