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可以得到更有价值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一方面,城市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农业的进步也使得农村出现很多富余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城市的魅力之一就是可以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足够的平台给有需要的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们也渴望能有平台获得更大的成长,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口流入城市,特别是大型城市。本文通过相关文献搜集和阅读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探讨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找寻出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障碍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和办法。  相似文献   

2.
西北少数民族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程度和接纳程度,关系到西北城市是否和谐、民族是否团结、城市社会是否稳定,以及各民族人民是否共同发展和进步。需要从发挥城市社区的功能与作用、发挥城市民族社团的凝聚作用和发挥少数民族精英的桥梁作用等方面构建社会融入网络。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学校,不仅关系到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农民工子女的融入不但要破除体制障碍,改革二元户籍制度,杜绝"分校"、"分班"、"分块"的"隔离"做法,建立起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还要发挥教师在引导农民工子女城市文化融入、人际关系融入、语言融入和社会环境融入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出生且生长在城市的二代流动人口已成为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城市社会融入度直接关系到城镇化的高质量建设。依托社会嵌入理论,从制度嵌入、文化嵌入、认知嵌入和网络嵌入四个维度来解析二代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以户籍为代理的制度嵌入和以文化风俗为代理的文化嵌入显著阻碍二代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而以受教育水平为代理的认知嵌入和以社会网络为代理的网络嵌入则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进一步考察社会嵌入影响的异质性发现,制度嵌入的阻碍效应发生在迁入省会城市和1.5代流动人口样本中,而文化嵌入的阻碍效应发生在迁入非省会城市和2代流动人口样本中,认知嵌入和网络嵌入的促进作用发生在迁入省会城市和1.5代流动人口样本中;机制分析表明,改善社区环境和增强城市感知能够缓解制度嵌入和文化嵌入的阻碍效应,并强化认知嵌入和网络嵌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该文认为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包括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文化心理融入、政治融入等4个层次,提出了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模型,从城市融入的动机、目标、决定因素3个方面分析了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过程,说明不同的生活目标影响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程度,在城市现代部门就业或成为个体工商户、成为城市居民的可能性较大,行政调控机制和市场筛选机制两大机制决定着流动人口能否成为流入城市居民,并以江苏昆山调查数据印证了其解释力。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状态分析——基于杭州的实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新慧 《经济论坛》2009,(15):103-105
随着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大量流入城市,该群体的社会融入问题日益引起关注。本文从身分认同、群体融入状态、社区认同三个方面对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入状态进行了描述。认为由于限制融入的种种因素并未完全消失,这个群体的社会融入状态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7.
流动人口子女进城就学决策形成机制研究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本文通过大量认真的调查,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研究,从而得出流动人口带子女进城就学的决策动因及各动因在形成最终决策中的地位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为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缓解城市面临的义务教育资源需求压力、推动教育资源更公平配置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社会网络理论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回顾,重点评述国内外关于流动人口的社会网络研究。国外利用社会网络视角系统研究流动人口的成果相对较少,而国内的流动人口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村流动人口的网络结构分析和求职网络研究。多数研究只是对个体网络的基本特性作描述性分析,将社会网络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研究方法。对未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农村流动人口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武聪 《新经济》2022,(4):40-45
"七普"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仍在持续扩大.本文运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融合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已有针对成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理论并不完全适应于流动人口子女,心理融合作为社会融合的最高水平,应包括社会和个人两个维度;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融合可以分为情绪、适应、抗逆...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随迁子女已成为了当前中国城市社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就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社会的现状与障碍进行分析和阐述,指出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目前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社会的重要因素,并就农民工随迁子女如何融入城市社会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转移人口社会融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入障碍主要来自户籍制度及其背后的公共品歧视性分配政策。本次问卷调查,以权益保障和身份认同为切入点,对进城务工人员群体的社会融入状况,以及老一代与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社会融入差异性,做了全方位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陈珺 《当代经济》2007,(11):84-85
本文通过流动人口社会效应的分析,对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活跃的流动人口体现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迹象,其产生的众多积极社会效应,是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推动力之一;认为流动人口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流动人口社会效应的分析,对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活跃的流动人口体现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迹象,其产生的众多积极社会效应,是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推动力之一;认为流动人口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民工群体内部出现代际分化的显著特征。分析了两代农民工在经济、社会和心理融入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代农民工在经济和心理融入上差异明显,在社会融入上无明显差异;不同的经济和心理融入,导致了他们不同的个人行为选择;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新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程度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西安市未央区失地农民的调查发现:由于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因素影响,失地农民在社会融入方面存在众多问题:生产方式难融入、生活方式难融入、价值观念、交往方式难融入.国家应给与就业培训、社会引导等政策支持,失地农民自身应该加强自身修养,积极进取,尽早融入新的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16.
文章使用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运用OLS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子女性别即家有男孩(18岁及以下)对已婚流动人口劳动供给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家有男孩对父代的劳动供给有激励效应.基准回归模型设定下,OLS回归结果显示,家有男孩的父代周工作时长平均多出0.68~1.0小时,根据To...  相似文献   

17.
18.
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丁宪浩 《财经科学》2006,(10):99-104
城市二元社会结构延缓了和谐社会的构建速度,加大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成本,因而应通过积极推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尽快消除城市二元社会结构.本文认为,影响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关键是制度障碍和经济障碍.实现农民工社会融入目标,需分三个阶段进行,即融入障碍消除阶段、融入机制完善阶段、融入文化培育阶段.而根据农民工社会融入三个阶段的不同要求,应分别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流动也逐渐频繁起来,外来的流动人口成为了城市人口的一部分,并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关系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宏观方面分析了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协调流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借助社会网络等非正式制度方式实现再社会化是乡城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的主要途径之一。对流动人口社会网络的分析不仅可以揭示其网络结构特点,也将为进一步研究流动人口再社会化过程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深圳市流动人口专项调查中的整体网络数据,借助复杂性科学,尤其是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乡城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网络与讨论网络的复杂性特征。在乡城流动人口社会网络中广泛存在小世界现象和无标度特性等复杂网络特征。复杂性科学可以为分析诸如乡城流动人口这样的复杂系统提供有效方法,也是拓展复杂性科学,尤其是复杂网络应用领域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