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角度出发,依托转喻理论与事态场境理论,对言语行为进行了以下阐述:转喻是言语行为生成和理解的内在机制;事态场境理论是对言语行为的转喻机制进行描述的工具;事态场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可以转喻整个言语行为,转喻的力度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各部分距离场境核心的距离,二是语境。通过以上论述从而提出: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能够对言语行为的生成和理解做出科学性的解释,是语用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Langacker认为可以用认知参照点解释语言现象。翻译作为语言和思维的活动,认知参照点理论对其具有解释力。应用认知参照点理论对典型性的文化因素、转喻、代词和定冠词进行翻译,可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增加译文的接受效果。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角度看汉英语言的空间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我们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思维的主要途径。关于隐喻有指称说、替代说、转移说、变异说、分类说、互动说、语用说、语义说、认知说等等,其中认知说不仅解释了语言现象,而且还解释了人们概念的形成、思维的过程、认知的发展、行为的依据等人类心智的本质特征,在所有隐喻中空间隐喻对人类的概念形成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汉语的“上”和“下”,英语的“at”、“on”、“in”为例,具体地从认知角度看汉英的空间隐喻。  相似文献   

4.
英语和汉语中的动词名用过程体现了人类基本的转喻思维特征。概念转喻理论不仅为动转名提供了认知理据,而且是诠释这一词类转换过程的重要认知机制。基于概念转喻视域对英汉动转名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揭示该语言现象产生的认知理据,为进一步开展词类转换研究和探究人类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上转喻的角度来研究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提出了一个言语幽默生成机制的框架,证明了言语幽默的主要生成机制是认知语言学上的转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认知转喻和隐喻的思维角度分析汉英"眼睛/eye"一词多义现象。隐喻和转喻是词义延伸和拓展的两种认知思维方式。当词汇意义以隐喻思维延伸时,其义项之间的关系特征是"相似性",是人类联想思维的结果。当词义以转喻思维延伸时,各义项之间的关系特征是"邻近性",体现着人类更加注意事物突显性的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7.
转喻是人们认知系统中基于事物之间的邻近性、关联性和凸显性,在同一认知域的映射中以一事物替代另一事物。低层转喻是包含指称转喻和情境转喻,高层转喻通常是语法转喻和间接言语转喻。通过转喻实现委婉语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一词多义几乎是所有语言中既重要又普遍的语言现象,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之一。传统的研究局限于语言内部结构,忽视了外部因素对词义变化的影响,认为一词多义是一种语言巧合。认知语言学家把语言和心理联系在一起,通过人类和客观世界的主观互动,为解释一词多义现象提供了理论框架。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借助隐喻理论、转喻理论及意象图式理论等相关理论,对英语多义现象形成过程及其语义延伸机制进行剖析,旨在系统地探讨分析多义形成的认知机制及多义词相关义项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事件域认知理论认为人类在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自身的驱体与客观世界的互动被概括为脑海中对该事物的基本概念结构或认知结构.因此,其认知模型对语言解释的系统性更强,更强调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运用于解释语义和交际层面的语言现象,对二语词汇“宽度”和“深度”习得具有介入力.  相似文献   

10.
情境认知是心理复杂现象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们如何运用语言结构实现交际功能。论文解释了情境认知对英语语音交际功能的影响,旨在提请读者提高认知意识,不断转化思维并正确掌握和运用英语语音,以减少言语交际中的歧义和失误。另一方面,情境认知理论也促进英语语音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有相互联系的意义。多义词的各个义项是从典型意义通过辐射和连锁的方式向其他意义进行语义扩展的,其中隐喻和转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隐喻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是语言的普遍现象。词汇是语言习得的基础,词汇教学是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对二语词汇习得和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外语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隐喻认知能力,这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以及二语教学的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人们借助于隐喻实现了语言行为、社会活动等诸 方面的概念,即将情绪、身体状况、数量、社会地位等投射到方位性隐喻概念上,形成了用表示方位的词语表达抽象概 念的语言。  相似文献   

14.
认知图式关照下的习语文化可译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式理论是一种关于知识的认知过程理论。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习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积淀着最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通过运用认知图式理论对习语文化的可译性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提出习语文化图式可译性主要通过A-A对应法、A-B对应法和A-zero三种方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解释语言现象,深入地了解汉语句法结构,发现其内在关联,揭示隐藏于内部的规律,我们需要用不同方法进行剖析。目前,对汉语句法的研究主要有成分层次分析方法、变换分析方法、语义特征分析方法、语义指向分析方法、配价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分析方法,它们有其各自的适应性和局限性,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分化歧义句,解释其内在关系和相应的语言现象,但又都有相应的条件限制。  相似文献   

16.
双宾语结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英汉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不同,造成双宾语结构异同。英汉双宾语结构在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模式或引申机制的作用下产生构式的多义性,而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则导致了引申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7.
内容教学法与工学结合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融合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内容教学法(CBI)运用于商务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分析入手,探讨了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改革背景下CBI理念与商务英语“复合应用性”特点的契合性,继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工学结合的“任务型”教学为平台实现语言教学、内容教学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8.
在人们交往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一词多义是一种最普遍、最常见的语言现象。一词多义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传统的语义学理论并没有把握多义现象的全部本质。认知语言学以崭新的视角对语言中的许多现象作出了新的、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日语多义词中多种语义之间相互关联,分析这些相关联多义词的模式就要用到语义扩展。语义扩展中最多用到的就是比喻。通过分析多义的名词、形容词和动词中的隐喻、提喻和转喻,归纳这些词语的语义结构,探讨多义词语义扩展与以日语为母语者与生俱来的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了解这些多义词的语义扩展结构对学习和掌握多义词的语义和用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