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联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全国兴起的农业产业化,在有效解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小城镇的繁荣和发展。但是,单一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剩余劳动力只能实现产业转移,不能实现空间转移。因而不能解决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不能改变农产品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协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农村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结合得不紧密,农业剩余劳动力只能实现产业间的转移,不能实现空间位置上的转移,因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不能改变农产品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也难以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农业产业效率和效益更难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协同发展,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对城镇化与产业化协同发展的意义、效益和推进略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分配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分配机制的思考尹成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改革的产物,是农业经营制度的又一次创新。这种创新,是以利益主体获得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因此,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种新的经营制度,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不同的利益主...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基础性问题,也是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问题,农村城市化与农业产业化互动共进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城镇化的直接导因和动力 农业产业化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农村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形式。农业产业化的思路提出之后,理论界就农业产业化的内涵、特征、形式、途径等进行了探讨。虽然各种观点有所差异,但总体上都认为农业产业化的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依托,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城乡统筹的战略部署,要求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发展的长效机制,根本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在这一进程中,加快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互动发展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消费、促进  相似文献   

7.
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农村产业结构概述农村产业结构 ,就是在一定地域内 ,农村各产业部门之间及各产业内部质的联系和量的比例。质表明各产业部门之间和每个产业内部的组织与构成情况 ,它们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量表示各产业在农村产业结构中的地位 ,量的比例不同 ,表明地位不同 ,从而形成农村产业结构的不同类型。农村产业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本文主要涉及 3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 ,指农村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其它农作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第二个层次 ,指农村大农业内部农 (种植业 )、林、牧、渔之间的比例关系 ;第三个层次 ,…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一  夏鸣 《农村经济》2003,(10):58-60
中国拥有农村人口 8 7亿多 ,占全国总人口的70 %。而这本应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 ,目前却成为了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负 ,其原因之一就是农民的素质相对较低。农民的低素质必然直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然而按照人力资本理论 ,8亿多的农村人口又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人力资源 ,但要把这一人口负担的潜在资源变为真正的人力资源优势 ,则必须经过人力资本投资。一、农村人力资本在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自西奥多·舒尔茨于 1 960年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以来 ,人力资本对经…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协调已经影响到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应该构建“三化”协调发展的市场化机制、利益协同机制、互惠互补机制、系统均衡机制。只有大力推进机制创新,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思路最早是由山东提出的。1987年,诸城市首先提出了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随后,在寿光市出现了以市场带农户为特色的产加销一体化发展路子。1993年初,潍坊市提出“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的农业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乡村聚落分布和城镇化水平是衡量地区经济水平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对其进行把握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通过以西南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相关分析等具体研究方法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分析西南民族地区的乡村聚落分布特征,并对其城镇化水平进行有效测度,以更好地探究其发展状况。[结果](1)西南民族地区的乡村聚落分布较为广泛,总体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征,整体呈现自西向东递减的聚集度。(2)西南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整体水平相对不高,且发展速度不快。(3)西南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低与乡村聚落分布存在一定联系。西南民族地区处于我国阶梯过渡地带,受地形因素影响,其乡村聚落分布特征不一。[结论]西南民族地区民族众多,分布广泛且各具特征,对此进行把握,及测度其城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其今后的城镇化发展。并且,乡村聚落与城镇水平发展相辅相成,寻找出其内在特征和当前发展状况,是西南民族地区今后乡村发展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2.
有效利用农村资源 发展节约型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和灌溉用水农村三大资源的有效利用,必将促进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该文针对当前资源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泰安市农村资源利用研究推广的实践,介绍了农作物秸秆有效利用的途径、沼气池无害化处理人畜粪便的效果和有关的农业节水措施,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村资源有效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新型城镇化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及信息化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融合,从而使得四化之间能够互相促进、互相补充。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能够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为工业化发展提供更多空间,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更丰富的需求。与此同时,工业化、信息化及农业现代化又能为城镇化提供更多的发展保障并实际解决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应该在保持生态环境免受侵害、粮食安全得以保障的前提下进行,并且能够保证农民与新市民的基本利益,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在转型中发展,实现发展为了人民。新型城镇化区别于传统城镇化的最主要特点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民,保障普通农民利益是基本面,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是目标。文章从分析休闲农业的特征出发,论述城市化进程对休闲农业发展的影响,总结城市化进程中的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并提出提高农民素质、丰富产品类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休闲农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搞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唐山市特色农产品生产及产业化经营现状,发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板栗、奶牛、瘦肉型猪、食用菌、海珍品等重点特色农产品发展布局及发展设想,最后提出主要措施.该文还认为,要搞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必须采取依托龙头带动,实施品牌战略等4项措施.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区域中心转移造成传统农业地区出现农村经济"边缘化"和农村人口"空巢化"的危机,因此文章利用河南省60个传统农业县域2000~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Kernel核密度估计、ESDA空间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动态DOLS回归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传统农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空间集聚特征以及城乡差距、城镇化对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影响力度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以河南省60个传统农业县为例,受空间近邻效应的影响,传统农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空间格局呈现典型的"中心-外围"分布特征,核密度估计结果表明其地域差距在逐步扩大;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对"中心-外围"地区转移模式的影响强度和方向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城镇化水平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就地非农化最主要的外核拉力,且高值集聚区处于高水平均衡状态;区域中心城市"空间溢出"的非均衡性是造成劳动力就地转移出现极化特征的潜在诱因。上述研究结果意味着,可以通过工业化重心下移、鼓励城乡联营、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等措施提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我国一系列政策都突出强调了增加农民收入的紧迫性、重要性,并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主产区粮食加工增值转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一、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民以家庭作为一个经济实体进入市场,并按市场要求安排生产和进行商品交换的超小规模、高度分散的经营组织方式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便日益显露,致使农民在流通中所获利益和生产效率越来越低,农业的比较利益和竞争中地位逐步下降,农业发展速度和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城乡差距有所扩大。只有发…  相似文献   

17.
城郊型县域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鹿泉市在发展城郊型县域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抓的6大环节:一是强化政府主导和助力作用,二是确定培育主导产业,三是创建龙头企业,四是发展壮大生产基地,五是抓好社会化服务,六是探索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十一五”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分析我国农业灾害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农业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业抗灾救灾等新农村建设中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9.
河南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近年来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发展关系,将为今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统筹发展相关政策的提出提供理论参考,将有利于不断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法]通过构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基于熵值法对2007—2016年河南省17个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格局演变分析,并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1)2007—2016年河南省17个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分值均呈递增趋势,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速度总体快于乡村振兴,且区域差异较为显著。其中2016年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分值为0.862,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南阳市和商丘市的评价分值较低,分别为0.230和0.223。鹤壁市和郑州市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分值高于其他地区,分别为0.566和0.517。平顶山市的评价分值最低,仅为0.346。(2)2007—2016年各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明显的递增趋势,其中郑州市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耦合协调阶段,其他各市不断向更高水平耦合协调阶段过渡。[结论]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总体上落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今后应针对地区优势,不断优化乡村建设规划,加快乡村振兴发展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向更高水平耦合协调阶段过渡。  相似文献   

20.
城乡融合中的耦合协调: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算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性,为促进城乡融合、识别城乡发展战略的薄弱点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城乡融合视角,构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 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其中,菏泽、聊城等地为城乡发展的“低洼地带”;在样本期间内,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度轻微下降,城乡政策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城乡之间具有较好的融合发展态势;菏泽、聊城等边缘地市存在明显的“低耦合度—低协调度”特征,城乡发展关系需进一步优化。结论 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应摒弃粗放型发展模式,结合地理区位和资源禀赋,制定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