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超魁 《河北企业》2011,(10):67-68
<正>《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企业法律顾问是指取得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由企业聘任,专门从事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企业内部专业人员。该规定明确了企业法律顾问既是企业内部人员,又是专业人员。作为企业内部人员,企业法律顾问首先必须站在企业的角度上看待和处理问题;作为专业人员,企业法律顾问必须为企业解决好法律专业方面的问题。做到这些,才能成为一  相似文献   

2.
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从内部控制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尚不多见。本文运用迪博内控质量指数,研究了风险承担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存在着仅满足内部控制监管需求而虚化内部控制效用的“机会主义”倾向,且这种倾向在国有企业和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本文的结论为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促进企业良好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治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新的要求、职责和使命。国有企业应谋划好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发展,通过加强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提高内部审计的战略思维能力、促进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及外部审计有效协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效能,帮助企业实现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陈彬  谭嘉慧 《会计之友》2021,(22):120-128
高管团队内部治理能有效监督约束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提高财务报告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减少审计投入成本,然而在不同的内外部治理环境下,高管团队内部治理的有效性有所不同.文章利用2008—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在我国当前的制度环境下高管团队内部治理能否有效降低企业的审计费用.研究发现:高管团队内部治理能有效降低企业的审计费用,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高管团队内部治理与审计费用的负相关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在进一步的分组检验中,大规模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高管团队内部治理与审计费用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在小规模企业或国有企业中这种相关关系均不显著.由此可知关键下属成员能够有效牵制CEO的短视行为,而外部治理环境较好更可以保障高管团队内部治理的有效性,但是关键下属高管的监督作用只在大规模企业或非国有企业中有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产权经济学契约理论为框架,从企业内部契约和外部契约方面评述了国内外关于盈余管理动机的文献,从有效契约观和机会主义观的角度评析了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文献。通过相关文献比较发现,与发达资本市场上的企业相比,在内部契约方面国内企业管理者基于分红计划而实施盈余管理的动机占主导,外部契约方面,为达到监管部门政策要求而实施盈余管理的动机占主导,且国内与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相关的研究结论基本都支持机会主义观,说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也不足。并指出了我国研究尚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研究值得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实施ERP虽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在原来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在阐述了国有企业实施ERP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应用ERP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行到今天,已基本实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考察现行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主要由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两方面构成。外部监督主要以企业主管部门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如国有资产管理、审计、财政、税务等)为主体,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查监督;内部监督则以企业内部财  相似文献   

8.
在新常态改革阶段,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执行方面仍存在着问题.内部控制作为防范风险、提高效益的手段,成为国有企业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从实践看,尽管国有企业建立了内控制度,但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不利于企业内控水平的提升,制约了企业发展.基于此,本文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基础上,结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经验,通过对内部控制实施...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根本性转换、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无论从企业外部竞争环境考虑,还是从企业内部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深化国有企业收人分配制度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利用我国上市企业2009—2014年数据,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探寻引起国企过度投资的原因,并探讨最终控制人对国企过度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现阶段国有企业依然存在过度投资的现象;政府干预是导致国企过度投资的外部因素,管理层自利是引起国企过度投资的内部因素,二者与国企过度投资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政府机构控制的国有企业相比,国有公司控制的国有企业过度投资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薪酬制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冰  齐中英 《企业经济》2005,(10):73-75
本文对国有企业薪酬制度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在遵循相关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员工认同性、企业内部协同性和企业外部适应性为二级指标的国企薪酬制度评价指标体系;其次,确定了各底层指标的分值,介绍了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最后,采用效用函数法与模糊Borda数法分别计算了二级指标和一级总指标的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外部审计、产权性质与费用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部审计作为一种外部监督机制,具有公司治理的职能,因而有助于降低由代理问题引起的费用粘性。鉴于此,以2005—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外部审计对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费用存在粘性,并且,与销售费用相比,管理费用粘性更大,这为费用粘性成因的代理观提供了额外的证据;高质量的外部审计有助于缓解企业的代理冲突,从而降低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引发的费用粘性;同时,对于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其费用粘性程度不同,外部审计降低费用粘性的效果也存在差异,具体来说,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费用粘性更大,外部审计降低费用粘性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张陆 《企业活力》2001,(4):42-45
当前,企业领导者素质已成为影响国有企业命运的一个重要因素 回顾20年来改革的历程,可以看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企业内部机制的转换和外部条件的配合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郑石桥 《会计之友》2015,(1):122-127
国家审计都源于公共委托代理关系,然而,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国家审计主题呈现差异化。文章按公共委托代理关系、治理模式、机会主义类型到审计主题这个逻辑,分析国家审计主题差异的原因。应对机会主义的治理机制构造区分为内部-经常性治理模式和外部-非经常性治理模式两种类型,在内部-经常性治理模式下,委托人关注的重点是代理人的信息机会主义,信息成为这种治理模式下的主要审计主题;在外部-非经常性治理模式下,委托人关注的重点是代理人的行为机会主义,行为成为这种治理模式下的主要审计主题。中美两国政府审计的审计主题差异符合这个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5.
内部控制是一种防御性措施,更多的是外部强加的,它所强调的是一种必须做的义务和责任,而不是智慧和能力的闪转腾挪。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保监会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后,我国国有企业逐步加强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并完善了相关规范,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主要特征以及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的对策,希望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研究立足国有企业投资环境的角度来分析国有企业的发展问题,而改善国有企业投资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有资产权益,抑制内部人机会主义行为,维护中小股东及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完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与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违规行为的产生,确保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完整。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规范进行分析,充分了解了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规范方面的优势与重要性,以便找出我国企业发展运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进一步完善与改进,以期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运作成本,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集团是由国家出资设立的全资或控股企业(或公司、有限公司)而形成的以母子公司为运营主体的企业集团,本文主要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出资设立的企业集团。国有企业集团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面临着集团内部、外部复杂性事务,加强国有企业集团内部程序、法定程序、外部程序等“三项程序“管理,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9.
合理构建并正确落实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是促成内部控制价值实现的前提保障.本文以内部控制评价结果为逻辑起点和研究视角,综合业绩评价理论,结合其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基于内部控制评价视角的弹性授权管理系统.其与以往基于财务、审计、价值链等视角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主要不同在于其扭转了内部控制评价满足外部审计和外部监管需要的侧重,而将其作为为企业管理层的授权决策提供科学、理性安排的依据,从而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产业环境;二是核心能力。只有当国有企业彻底剥离政策性负担的前提下,综合考察企业外部生存环境以及内部核心能力并以此动态地制定不同的竞争战略,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