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有股减持是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举措在总结了多年的改革经验后 ,我们认识到 ,公司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 ,国有股有进有退 ,正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很大 ,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如果当年不以国有股绝对控股为标尺来设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股市很可能连存在的理由都找不到 ,这正是历史掉头转弯所要必须付出的成本。就股票市场而言 ,也不必再为姓“资”姓“社”而争论 ,只要能真正起到承担和履行经济结构调整的使命 ,并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即可。我国《公司法》规定国有股所占比重较大…  相似文献   

2.
国有股减持问题研究--兼论减持与流通同步解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尽快消除国有股垄断上市公司股权所带来的种种国企病,减持工程庆快尽快完成,但又要以不严重冲击现有股市为条件,既快又稳的双重要求,是设计减持方案的前提条件。把应该减持的国有股的大部分划拔给社保基金,然后让其在专门的“国有股法人流通市场”上相机变卖,这样做可以减持工程既快又稳,又可以为减持问题和流通问题的同步解决找到实现的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历次国有股减持失误的深层原因,提出了系统解决国有股减持与公股流通的具体原则及方案要点,包括:市场利益优先,以真实资产为定价基准,以市场价值中枢区间的平均市价为市场基准价,理论注通与现实流通权分离,国有股由明减转为暗减的退出机制以及“全面规划,一次并轨,分期实现;先流通后减持,先绩优后绩差”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完整意义上的国有股减持包括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和非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其中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问题是200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中提到的“国有股减持”,如无特别说明,均指“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有关研究机构关于国有股减持的理论研究和方案设计不断见诸报章。然而,鉴于国有股减持的复杂性和市场敏感性,在研究和设计减持修正案时必须综合考虑到市场稳定性、国有股东利益、公众投资者利益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并加以综合平衡。本文从促进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在考虑了众多复杂因素和现有…  相似文献   

5.
两次国有股减持均未获成功,既说明国有股减持的复杂性,也说明管理层在制定政策时,考虑问题的片面性和处理问题的不成熟性。国有股减持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站在发展国民经济的角度,在时空两个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尤其要处理好国有经济格局与股份公司股权结构调整的关系、筹集社会保障基金与国有股减持的关系和存量减持优化与增量初始优化等要素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国有股减持与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建立的协同推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试图利用系统论的思想,分析国有股减持与国有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建立的协同性,针对现阶段协同推进的障碍,提出如何协同推进国有股减持与国有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建立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煤炭经济研究》2000,(2):22-25
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选择一些信誉好 ,发展潜力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在不影响国家控股的前提下 ,适当减持部分国有股 ,所得资金由国家用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这项决定对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规范证券市场行为具有积极作用。目前 ,股市陷入僵局 ,各种利好政策的边际效用逐步递减 ,其原因是市场的分隔产生了过度投机 ,而市场的分隔是由于历史原因所造成的制度安排不合理所致。人为锁定的占股本总量近 70 %的国有股、法人股、转配股等不予流通 ,而数量较少的社会公…  相似文献   

8.
1999年开始的国有股减持市场化实践,实际上已涉及到非流通股流通问题,2002年1月27日在中国证监会网站公布的国有股减持方案阶段性成果,更是将国有股减持扩展到实现非流通股的流通这一关系股票市场全局的问题上。在开放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下,上市公司分割缺陷是目前中国股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归纳已有的非流通股流通问题研究思路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出售与缩股思路的出发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尊重历史,兼顾发起人对股份公司贡献的指导思想,引入发起人资本公积贡献杠杆作为调节系数,通过对非流通股的历史追溯调整来解决其流通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有股减持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国有股减持是一个涉及微观和宏观的概念,与国有股转让、国有股上市流通等概念有本质上的不同。目前,国企三年脱困目标已基本实现,对于国有股减持必须澄清模糊认识,赋予其全新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0.
一、行政性定价的弊端1999年底的“中国嘉陵”和“黔轮胎”的价格确定是由监管部门事先宣布在“每股净资产与10倍市盈率”之间。这一定价在实施后出现的问题是 :首先 ,对于 10倍市盈率在公布方案时界定不清 ,导致市场预期与最终结果大相径庭 ;其次 ,10倍市盈率这一标准的制订缺乏客观依据 ,在大规模的国有股减持中难以实施 ,对于不同的企业以同一个标准来进行行政式的计划定价 ,不但不能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而且会造成价格信息的扭曲。二、对于国有股的回购应根据企业的情况由企业自身确定 ,但应将下限定在每股净资产之上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了国有股减持的三条原则,指出目前存在的两种错误认识,并对理论界提出的各种方案进行评析。作者认为不能依靠单一方案来达到国有股减持的目标,必须全面考虑各种方案的利弊,国有股减持应当和发展机构投资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从停止国有股减持到理论反思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从经济理论角度,探讨了国有股减持为何先为各方看好,后来则遭遇挫折被迫停止的深层原因,分析了关于国有股减持的主要流行理论,如国有股“一股独大”和“全流通”理论,存在哪些缺陷并导致了同原设想相反的实践后果,未能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反而造成股市动荡,本文还论述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方向,怎样借鉴美国股市,公司丑闻的教训,防止泡沫以机危害,促进股市稳定发展,提出了建立国有股流通稳定基金的政策设想,主张应按经济规律促进国有股的适度流通,实现有进有出的国有资产结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3.
国有股减持的目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减持国有股补充社会保障基金1 .国有股减持的数量空间分析据统计 ,到 1 999年底我国共有 1 0 41家上市公司 ,总股本 471 0亿股 ,其中在境内上市公司949家 ,2 96 5亿股 (其中国有股 1 5 85 .2亿股 ,占 5 3.4% ;发起人法人股 1 6 1 .8亿股 ,占5 .46 % ) ;在境外上市的 H股 44家 ,95 2亿股 (其中国有股 6 1 4亿股 ,占 6 4 .46 % ) ;红筹股 48家 ,792亿股 (其中国有股 45 3亿股 ,占 5 7.1 6 % )。所有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本为 2 6 5 2 .2亿股 ,占总股本的 5 6 .3% ,按平均每股净资产 2 .43元计算 ,国有股净资产值为 6 4 4 4 .8亿元 ,相当于全…  相似文献   

14.
(FSI)国有股减持方案(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国有股减持修正案中的节奏顺序安排 国有股减持关系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转移、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同时还与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有股减持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在处理这一牵一发而动全局的重大问题上,需要对减持的整体方案精心设计和优化,审慎稳步推出。先选择小范围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并对不足方面进行修正后,再逐步扩大范围,力求实现多赢。在减持的节奏把握上,要循序渐进,充分考虑证券市场的承受能力,不能以牺牲证券市场的稳定为代价。 1.国有股减持的…  相似文献   

15.
近期关于“国有股减持”的讨论已沸沸扬扬。本刊发表一位业内人士对此事的春法,仅为一家之言,同时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应以四个原则为基本前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上市公司国有股要能够顺利而切实地减持 ,必须以确立四个相互关联的原则为基本前提 :一是尊重历史 ,确立“不与民争利”的原则 ,按照不高于净资产 /股的价格减持国有股 ;二是承认现实 ,确立“谁持有减持收入归谁”的原则 ,理顺国有股内部各个利益主体的关系 ;三是在减持数额上 ,确立“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格局”的原则 ,一次性将国有股减持至控制力之下或全数减持 ;四是在实施步骤上 ,确立“减持与全流通同步实施”的原则 ,避免因“减持”与“全流通”分为两个过程所引致的各种矛盾和风险。  相似文献   

17.
史晨昱 《董事会》2012,(12):42-43
与美国情况不同,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股权太集中、机构投资者发挥作用的前提尚不健全。要消除阻碍机构作用发挥的制度缺陷,需要在保持国家金融安全和国家对主要金融机构控制权的前提下,逐步减持国有股比重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资本市场是进行社会资本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一个重要场所,这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要素市场。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根据西方国家成功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开始进行试点以来,至今已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尤其是当初的一些中国“特色”所带来的弊端,也逐浙暴露无遗,国有股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 ,无论是国有独资企业还是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 ,其股权的高度集中给企业带来一系列问题 ,如何使国有股合理退出 ,实现股权多元化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 ,是目前摆在国企改革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张维迎教授的“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为指导 ,提出将国有股转为优先股的思路 ,试图为国企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寻找新的路径。一、国有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1 所有权缺位。在企业正常经营的状态下 ,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 ,拥有对经营者的监督权和剩余收益的索取权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所有权。国家作为企业的最大股…  相似文献   

20.
一、市场化目标的实现必须有稳定与发展的市场环境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初期,规模小,运作不规范,出现了过度投机的泡沫问题,但不应因此而怀疑10年来它对我国经济改革的巨大贡献。在其未来的继续稳定发展中,需要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依法监管,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如果在国有股减持这样的大问题上,再次采用计划经济下的行政处理方式,势必给股票市场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造成长期剧烈动荡。在国有股减持的方式、价格、时间、规模、立法等重大问题上,不能仅考虑补充社保基金等人为需要,而必须遵循市场的客观发展和供求平衡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