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标志是农业份额的下降.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份额下降,构成结构性变革的主导变量.农业份额下降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规律.本文就这一规律进行初步讨论.一、农业产值份额下降结构变革的过程中农业份额下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农业产值份额下降.农业就业份额下降.人们早就注意到了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农业份额下降的事实,"库兹涅茨趋势"更使这一事实明朗  相似文献   

2.
一、农户变异的含义及必然性所谓农户变异,就是指农户在生产经营职能上发生分离,在地域上发生移动,农户数目不断减少,一部分农户最终变成非农户的动态过程。农户变异既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又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经济发展与结构变革是一个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人们一般只注意到这一过程中农业产值份额下降和农业就业份额下降这两方面的基本特征。事实上,农户变  相似文献   

3.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的探讨曾福生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经济发展与结构变革是国民经济现代化过程的中心内容,农业份额下降(产出下降和就业下降)又构成经济发展与结构变革的主题。但这种下降应是农业增长与发展前提下的下降.而...  相似文献   

4.
自50年代后期,韩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中等偏上收入的工业化国家。1960-1986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8%以上,出口值每年增长30%;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从42.2%下降到12.7%,农业就业份额从60.2%下降到23.6%,韩国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政策特别是农业价格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决策有着普遍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我国农业中形成了超小型化经营规模的格局.1986年我国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是9亩,仅为1960年亚洲和非洲若干国家(地区)平均数的14.23%,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我国农业要实现规模经营的问题.但是,在这个问题的讨论实践中,似乎有一种误解,好象解决了土地经营规模问题,也就解决了农业发展的后劲问题.对此我有几点不同意见.1.农业比较利益低是由规模因素造成的吗?答案是否定的.随着经济发展,农业份额相对下降是产业结构发展规律的作用结果.农业份额的下降包括农业产值份额和农业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我省农村产业结构出现了变化: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农业份额下降,非农行业份额上升,为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具体来说: 1、农村产业结构中,农业份额在下降,非农行业份额上升。1995年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农业份额为58.73%,与1990年相比,减少了16.2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一、山西农村劳动力发展变化特点 1.农村劳动力就业经历了一个转移与复归并存的发展过程。1978年以前,山西农村劳动力配置主要滞留在农业领域,农业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比重高达86.10%。随着山西农业超常规增长时期的结束,1984年乡镇企业的蓬勃崛起,我省出现了农村工业化高潮,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到1985年,农业劳动力份额下降到70.6%,与1978年相比,下降了15.5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在各业间的配置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善,到1988年末我省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比重下降为69.2%,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七五”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和运行方式不可避免对既有的农业农村格局带来重大影响。农业在经济总体中份额下降的同时,农产品质量和数量安全变得更加重要;农民在从农村流向城镇的同时,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任务更加艰巨;在加速追赶城镇经济速度和城镇生活方式的同时,治理农村和农业环境污染的压力更加沉重。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地位变动的考察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持续增长,1978-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值计算平均年增长9.6%,与此同进,按部门划分的国民经济结构也产生了非常急剧的变动,为研究不同发展阶段农业发展的特征,判断农业产业地位的历史演变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本文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变动的角度,分析农业贡献份额下降的内在逻辑,并提出农业发展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城市就业压力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雯 《南方农村》2003,(3):14-16
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转移、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份额大幅度的下降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是一个劳动力剩余的发展中大国,不仅表现在农村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还表现在城市中大量的失业与下岗人员。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受城乡收入差距的吸引而大量流入城市,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城市下岗与失业人员仍不断增加,因此使得城市就业压力巨大,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困难也增大。如何在巨大的城市就业压力下,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研究这一课题,首先应从其理论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逐年下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求农业与二三产业发展相协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农业的要素功能,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泰山区把发展城郊型高效农业作为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1978-2003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迅猛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全国人均GDP由221美元增长为1100 美元,农业总产值在GDP中的比重由 28.1%下降为14.8%,农业劳动力在总就业中的比例由70%以上下降为49.1%,城镇化率由17.9%提高为40.5%。按照世界经济发展规律,一般认为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指标是:人均GDP高于1000美元,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低于15%,农业劳动力在总就业中的比例低于30%,城镇化率高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诸如“房地产热”、“开发区热”等众多的投资热潮。各地纷纷争上项目,层层加码搞投资,造成基建投资规模过大。农业投资不足的现实在整个投资膨胀的大气候掩盖下被我们忽视了。如果这一问题不及时改变,农业的稳定就难以实现,更谈不上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农业投资不足的现实 (一)农业资金投入份额下降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管理》1998,12(4):20-22
从京郊调查的数据看,农业占了当年京郊农村就业的主要份额,工业是京郊经济的重要支柱。稳定农业,搞好大中型企业无论是对发展郊区经济,还是稳定郊区就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郊区经济发展需要调整产业结构。郊区专业人员缺乏,平均受教育的年限偏低,这是调整产业结构时面对的主要困难,调整产业结构需要先提高郊区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6~2006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研究了山东3个经济区产业结构变动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演变的空间差异比较明显;产业结构演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为产业结构偏离为负值、竞争力偏离份额为正值,产业结构偏离为正值、竞争力偏离份额为正值2种类型;产业结构变迁对山东各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较大;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植战略优势产业,应成为今后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前,城乡关系不顺的突出表现是城乡差距过大。城镇居民的收入实际上是农民的4~5倍。2002年,我国农业 GDP 份额已经下降到15%以下,而农业就业比例仍高达近50%。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重点是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总的思路是:努力增加各级政府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形成支农资金的稳定投入渠道;按  相似文献   

17.
高强  刘敬孝 《农业经济》2002,(12):18-19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非农化 ,农业产值份额及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 ,农业发展既存在着机遇 ,也面临着挑战 ,只有选择恰当的发展战略才能促进农业的发展。  一、农业调整的目标 :均益与效率统筹兼顾  未来几十年 ,我国农村劳动力将不断向城镇及农村乡镇企业转移 ,农业有机构成提高 ,农业劳动力投入将大大减少。另一方面 ,我国人多地少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农产品需求还将增长。因而尽管农业产值份额存在下降趋势 ,农业 (产值、产量 )规模必须不断扩大 ,以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此外 ,面对非农产业及入世后国外农业…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发端于农业经营体制的转变。40年来,无论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疾风暴雨式变革时期还是后来的静水流深式变革时期,也无论是认识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我国农业经营体制都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梳理这一演变的脉络,把握演变的规律,既有利于深化对农村改革40年历程的认识,也有利于明确未来农业经营体制演进的方向。一、从对农业经营体制的认识和概括来看,经历了从"生产责任制"到"双层经营  相似文献   

19.
40年来,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特别是集体成员获得的土地权能经历了从债权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到物权性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演变。土地承载的就业和增收功能在下降,外包环节的增多使家庭承担的生产经营职能在下降,农村代际差异扩大影响着人与土地的关系。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应围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竞争力这个核心,着力释放生产型、服务型和集聚型规模经济。应把握好历史耐心与紧迫感之间的平衡,发展生产型规模经营与发展服务型规模经营、集聚型规模经营之间的平衡,政府引导与市场力量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就我国低收入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进行经济、社会分析,以期揭示这些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规律。一、由于自积累机制难以启动、信贷资金有效需求不足、投资环境差等因素,低收入地区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开辟发达地区的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