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财政风险及其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风险是指财政不能提供足够的财力,致使国民家机器的正常运转遭受严重损害的可能性,财政是社会,经济的综合反映当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引起财政危机和政府信用的丧失,因此,对财政风险进行认真诊断和医治,对于防止财政危机的发生,确保国家社会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所谓社会保障风险,是指社会保障体系因不能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金,致使社会保障机器的“减震器”、“降压阀”、“安全网”功能紊乱而无法正常运转,并随之出现社会恐慌或灾难的潜在可能性,社会保障事业是一种政府弥补市场缺陷的行为,政府财政当然是其经济主体,社会保障制度由国家财政来监管,出现赤字当然要由财政来“兜底”。这就是说,社会保障风险最终要反映到财政上来,这种风险的形成有以下一些成因。  相似文献   

3.
农业巨灾保险发展滞后和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财政救济和灾民损失自担的风险自留管理策略,使我国农业巨灾风险无法有效分散,巨灾损失不能及时补偿,农业巨灾已经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通过对美、日、法三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策略的分析,基于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以发展我国农业巨灾保险为实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基础平台,构建以风险转嫁为主、风险控制为辅的综合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财政支持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示范试点县”建设是国家财政支持高科技农业的重要举措。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是1997年首批被省财政厅、农业厅批准立项的试点县,项目建设期为三年,财政总投资450万元。经过三年的建设,全县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率达85.7%,科技普及率达85%,科技贡献率达40%,分别比项目建设前提高了25、14、15个百分点,农民年人均纯增收150元,占三年人均纯收入的6.5%,取得了显著的科技、经济成果。平泉县在实施“财政支持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示范试点县”项目中,在组织领导、资金管理、项目落实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初步形成了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  相似文献   

5.
焦崇奎 《理财》2004,(11):50-50
前些年,某县被市级财政通过结算扣除了该县向市级财政借款总额的10%计1500万元。而该县财政年收入只有5000余万元,这就意味着全县“吃皇粮”的单位次年半年不能开工资。于是乎,县委、县政府召开限期归还动员大会,并调动公、检、法、司等执法机构,不惜一切代价收回贷款。地方财政债务造成的财政风险,就像一座突然隆起的冰山,  相似文献   

6.
三、设立巨灾风险基金,增强农险公司抵御巨灾风险的能力由于农业风险具有高度关联性,致使农业风险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易分散,很容易形成农业巨灾损失,吞噬农业保险公司的所有准备金和资本金,严重地冲击农业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制约其可持续发展。但化解农业巨灾风险,不是农业保险公司自身能够解决的,需要建立政府主导下的中央级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由中央、地方提供财政支持,积累巨灾风险金,对遭遇巨灾损失的农业保险公司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增强抵抗巨灾风险的能力。巨灾风险基金的筹集应以国家为主,地方为辅。筹集渠道应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拨款…  相似文献   

7.
一、农村债务的基本情况及种类 (一)全国的农村债务情况。 乡级财政加重农民负担之后仍然不能满足其财政支出的扩张,乡级财政的扩张本性表现为毫无理性的政府债务。目前,据保守估计,全国乡镇政府欠债不低于2200亿元。据对全国81个农民负担监测县的调查,2002年,乡均债务额达1098.6万元。全国负债乡镇占乡镇总数的84%。资料显示,湖北省乡级负责面在95%以上,村级负债面也在90%以上,几乎是乡乡有债、村村欠钱。  相似文献   

8.
农业风险具有系统性特征,大灾风险是农业保险与生俱来的风险。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即解决农业保险人赔不起、保证农业保险可持续经营的机制,是农业保险制度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对我国建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的原因、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建设缺乏系统性顶层设计、公司层面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存在不足、地方政府层面的分担机制复杂多样不完善、中央政府层面的分担机制如何建立尚无明确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完善公司层面的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完善再保险体系和分保机制及建立财政支持的国家大灾风险基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与内容。本文通过梳理2004年以来财政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系列政策,从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个方面分析了财政支持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效果,探寻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财政支持农业机械化综合体系、促进农机政策切实落地见效、精准科学施行农机补贴政策、理顺财政支持农业机械化的管理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期为财政支持农业机械化相关现实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1990—1995年,灾害成灾面积平均每年高达2500万公顷,约占我国耕地总面积的26%,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科技水平还不能完全控制灾害、国家财政用于救灾的资金也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建立我国的农业  相似文献   

11.
于都是个“农业大县,经济小县,财政穷县”,要实施新一轮创业战略必须从创农业特色入手,发展于都经济,促财政走出困境,现就增收谈点浅见。 一、分析县情,弄清创农业特色的必要性 于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199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66221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0.9%。全县有耕地面积48万亩,山地面积  相似文献   

12.
农业政策性保险实行财政补助,是新形势下财政支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构建农业生产风险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2007年10月,大连市政府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3.
自2007年以来,内蒙古农业保险在政府财政支持下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其低保障水平不能完全解决受灾农户的恢复再生产和同质化保险产品难以满足广大农户的差异化需求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基于内蒙古的经验证据对此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产品创新和风险区划。  相似文献   

14.
自2007年以来,中国农业保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即将迈上新台阶时遇到了四个瓶颈,即财政支持力度与农业保险的发展要求不适应,农业保险的经营方式和产品与农业保险的经营环境不适应,农业保险经营的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与农业保险的长期稳健发展目标不适应,分散的农业保险监管资源及监管力度与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的要求不适应。本文就冲破这些瓶颈的理由和路径作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为有关农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发展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992年,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农村财源建设中,黑龙江省财政厅会同省农科院以及农口有关部门,为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科技对农村经济及财政的贡献率,实施了以资金跟着科技走为主要内容的“科技、资金一体化”农村财源建设模式。近五年来,全省各级财政共安排农业科技资金13.4亿元,占全省财政支农支出的21.2%。到1996年,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已由1992年的35%左右提高到目前的42%,五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提高了10—15%;全省大部分农业县(市)来自农业的财政收入已占财政总收入的50—60%。“科技、资金一体化”财源建设模式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财政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针对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产生的廉政风险,以防范廉政风险为主要内容,通过体制、机制、制度、流程、管理加强防范工作的长效机制。近日,湖北省武汉市财政局局长张福来主持召开《武汉市财政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手册》征求意见专题会,邀请了市直机关中与财政业务联系紧密的30多个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认真听取了他们对财政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手册的意见和建议,笔者也应邀参加会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是制约海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所在。本文借鉴国内外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的先进做法,结合海南巨灾风险情况、财政实力、保险公司经营情况等实际,提出符合海南实际的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途径,以促进海南农业保险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八五”期间财政支农的成效与经验 天津市静海县是一个拥有42.6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6.9%)、耕地总面积达104万亩的农业大县。“八五”期间,特别是近三年以来,县财政发挥对农业的引导和调控职能,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自1993年以来,在各级财政  相似文献   

19.
农业巨灾风险证券化——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新路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闫石 《济南金融》2005,(6):50-51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水平低下,不能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要求,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现有农业保险经营技术忽视了农业风险和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农业保险经营与管理技术的创新缓慢是制约农业保险发展的最大瓶颈。20世纪9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风险证券化技术可以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0.
财政风险绩效评估是财政绩效评估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从地方财政显现风险和地方财政或有风险两个方面设立地方财政风险一级指标和十四个二级指标,建立地方财政风险评估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7个省2010年地方财政风险绩效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