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宣和 《金融会计》2006,(4):21-22
要理解金融工具确认,可能需要先搞清楚在会计上“确认”是什么涵义,而这往往是大多数会计实务工作者所不认同的一个说法。在许多会计实务工作者看来,几乎每天都在做“会计确认”的工作,难道还不知道什么是会计确认吗?但如果我们真要给会计确认下一个定义,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这里,我们不去深究其中的理论问题,只是引出一个为多数人所  相似文献   

2.
在无垠的时间里地球演变所造就的神奇的青藏高原上,灿烂的阳光和寒冷的冰雪塑造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藏族儿女。她,“中国人民银行优秀共产党员”、西藏自治区第七届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货币信贷处处长单曲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工作着是美丽的最近单曲被评为“中国人民银行优秀共产党员”,消息传出,和她在一起工作的同事们丝毫不感到惊讶,因为他们从单曲那忘我的工作中看到,这样的荣誉应该属于她。在采访单曲时,不善交谈的她反复对记者说:“我真的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我所做的每件事,都是自己份内的事……”是呀,她踏实…  相似文献   

3.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内部审计是在现代企业下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内部审计受管理体制、职能定位、人员素质、法律法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足够的权威性,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从内部审计职业自身分析,普遍存在审计风险意识淡薄的问题。许多人误认为内部审计在工作目标上没有特定要求,所提交的内部审计报告不具有法律效力,内部审计无所谓“风险”可言;或者认为内部审计在本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只是“奉命行事”,即使出现工作上的误差或疏漏,也…  相似文献   

4.
过去我们做了一些综合反映工作,但是有时引不起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大家思想很苦闷,说综合反映工作难如“华山之路”找不着,登不上。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经过我们分析研究,原来在我们进行综合反映工作的指导思想上有儿个“小圈子”束缚着。  相似文献   

5.
单凭热情办事是不行的 1951年11月,我参加革命工作以后,开始做货币流通和储蓄工作,后来,领导上决定让我做工业企业的信贷员工作。那时,我还根本不懂得什么“信贷监督”“经济核算”这些名词的意思,至于怎样做信贷员工作,更摸不着门了。但是,我没有考虑这些,我想只要不怕吃苦,积极热情,就不会有多大困难。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信贷员的工作任务。我除了吃饭以外,几乎连休息时间都是在厂矿里,重点企业  相似文献   

6.
(一)目前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感觉内部审计部门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行的工作而设置的,基本上没有具体工作目标,经常处于“上面安排什么,下面就做什么”的被动应付局面;二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全面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  相似文献   

7.
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职场男女,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但总有那么一族偏离社会发展情势,生活在“后计划经济”时代,愣是能将工作和生活压力归零,在“零帕族”(源于网络,没有压力,保持乐观心态的人群)中逍遥快活。本单位编辑部的岚就是“零帕一族”。  相似文献   

8.
不久以前,四川瀘县支行召开了一次营業所主任会議。19个营業所的主任們,一見面就滿腹牢騷地互相訴起苦来。有的说:“我們那里中心工作同部門業务不好結合,干部都被一个兩个地調走了。”有的苦笑着說:“我只不过是一个‘会販子’,一个‘傳声筒’”。也有的不胜气憤地說:“我根本就很少下乡,沒有办法不脫离業务。”总言而之,大家一致認为营業所主任不好干,是“頂板櫈唱戏,卖力不討好”。他們说:过去做童养媳的也只是受丈夫和公婆的气,可是現在的銀行营業所主任,却是“四头受气”。上級行分工細致,什么工作都有專人負責,营業所就只能一把抓,可是每次支行开会或者下达指示的时候,又都是不管每个营業所的具体情况和工作条件,不分輕重緩急地布置工作。如今年春季,支行布置了放款、收农貸、储蓄、信用社發展社员、非现金結算、会計上的并賬归戶和建新賬等等工作,再加上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总工会副主席李慈葆同志的“工会经费收缴难的辩证思考与对策”一文中谈到:“我们各级工会要努力做好自己这个层次上的工作,困难不上交,问题不下推,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讲全局意识,越要层层做出样子,以形成强大合力”。  这段话虽没有什么深奥的理论,也不是什么名言警句,作为工会财会工作第一线的一名普通干部,我却感到了它的份量,也感到要做到这一点是十分的不易。  “困难不上交”,立足自己这个层面做好本职工作,是每一个工会财会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前几年,每逢召开财务工作会议,与市、县工会及基层工会…  相似文献   

10.
我从1978年考入财经院校,到现在33年,没有一天离开过金融这个行业。“金融文化”现在没有一套成型的体系,也没有可供参考的资料和实践。让我讲“金融文化”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什么叫“老革命遇到新问题”?年轻人可能还不知道,  相似文献   

11.
学习十七大文件,一是在思想认识上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二是在工作实践中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精神,有了实实在在的工作要求和目标。  相似文献   

12.
积累健康     
积累健康比积累什么都重要。健康既是工作、学习、生活的前提,更是婚姻、家庭、事业的保证。富兰克林指出:“保持健康,这是对自己的义务,甚至也是对社会的义务。”现在社会上流传甚广的一句话是:“有什么,不要有病;没有什么,不要没有健康。”健康不仅是私人的事,也是家庭和社会的事。那么,应怎样积累健康呢?  相似文献   

13.
我们不同意尹复鉴同志认为信贷工作“必须跳出业务圈子”,做到“企业困难在哪里,我们就帮到那里;企业缺什么,我们就帮什么”的意见。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末银行和企业不是没有什么区别了吗?再说一个企业的情况是很复杂的,问题也多种多样,如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劳动组织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信贷员都能解决的,也不应当由信贷员来解决。当然,关心生产,从生产出发,这是借贷工作的出发点,但信贷员主要应当根据党的方针政策,按计划按制度办事,坚守信贷工作岗位,通过本身的  相似文献   

14.
在健全制度、大力整顿内部工作秩序的热潮中,也有人在窃窃私議: 他们说:“记帐要先借后贷,点款要交叉复核,多麻烦,还不如老办法顺手、省事。”也有人说:“什么制度不制度,过去没有制度不也是一样干工作,真是找麻烦。”事情真是这样的吗?我们知道,“制度”,是要求人们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原则进行活动的规范,有了它,任何人就不能为所欲为,在这  相似文献   

15.
阿愚 《理财》2005,(9):19-19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请问,你取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没有画圆满,留下了一个缺口。他反问大家:“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听众中各种猜测都有。  相似文献   

16.
创业纪律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流行“潜规则”,当官要懂“潜规则”,经商要懂“潜规则”,好像做一切的事情,都必须懂“潜规则”。什么是”潜规则”.就是不可言.难以言而又不得不懂.不懂又要吃大亏,吃暗亏的那些规则。而不懂规则的人.当然既上不得殿堂.又下不得厨房,处处碰壁.举步维艰。那么,创业有没有”潜规则”呢?应该说没有!  相似文献   

17.
刘玉 《理财》2012,(8):32-34
这是一个很“俗”的话题,“俗”到司空见惯,你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或者你自己也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你没有工作或辞去工作,专职在家照顾一家人生活起居。日子这样一天一天流淌,你没有觉得自己做这样的工作有什么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创客,对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群体. 许多传统行业人士对他们不了解、不认可.在他们眼里,创客是一群“毕剩客”,一群毕业就失业的大学毕业生,或者有工作也不好好干,他们过着“宅+疯”的“不正常生活”,做着常人闻所未闻的东西,比如“脑控飞球”“3D打印笔”“变形本”……至于这些东西有什么价值,却鲜为人知. 就是这样一个小众群体,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寄予厚望,作为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尖兵之一,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民间科技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融”1956年第24期發表了俞天一同志写的“我主張采取‘活存透支’賬戶的做法”的文章,我認为这篇文章中的一些观点是不够正确的。文章談到“活存透支”的做法,同資本主义的“活存透支”办法和苏联1930年所采用的“統一往来賬戶”做法都不相同;認为我国的“活存透支”做法是以国民經济計划为基础的,并且有計划限额的約束;如果放款超过了限额,还可以申請临时放款或在各个企業間互相調剂解决;对于企業的沒有物資保証的放款,只要一方面提高利率,一方面建議企業改进工作就可以了;企業平时支取款項可以使用支票,可以借款来發放工資和上繳利潤。我認为这些做法同資本主义銀行和客戶只签訂一个透支契約的办法并沒有什么不同;和苏  相似文献   

20.
刚从学校毕业的我,被分配在一个偏远山区税务所。在办移交的时候,一位老税务人员语重心长地说了这样一番话:自己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的中专毕业生,从事税收几十年了,在别人眼里,自己没有评上什么职称和当上什么官,也许很冤!但想到自己在税收岗位上几十年,一直以“诚信为本”,没有失信于人,没有失信于税收工作,更没有做对不起纳税人和税收工作的事情,于人于己,于国家于集体,都问心无愧,很值!当我从他手中接过那未开完的税票、账簿时,就象是接过一份神圣的使命;从那时起,我就暗暗发誓,对待任何人、任何事情,自己都要做到“诚实守信”。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