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如武 《广东财政》2001,(11):31-3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对资源起基础性的配置作用,政府主要职能是对“市场失灵”进行“补位”,即政府主要是制定“市场游戏规则”和提供“公共产品”。财政的职能就是保障政府履行其职能所必需的资金支出。财政支农职能就是制定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游戏规划”和根据供给的可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政府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提供“公共产品”的资金需要。  相似文献   

2.
余萍 《理财》2003,(5):28-29
近两年来,随着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新的财政专用术语不断出现,为使大家能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笔者特将财政常用的一些术语加以介绍,供大家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作参考。公共财政:公共财政就是市场经济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弥补市场的缺陷,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财政则是实现政府职能的物质基础。正是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存在和发展的主要依据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故也被称为“公共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通常要负担三个方面的职能,即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稳定经济职能。公共预算:是指政府在每一个…  相似文献   

3.
财政的职能范围取决于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社会主义国家为促进其经济基础的巩固、完善和发展,需要在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同时,大力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维护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增强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和主导作用,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第一个职能领域是“国有资产财政”。社会主义国家又是全社会共同利益的正式代表,必须满足全社会的公共需要,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第二个职能领域是“公共  相似文献   

4.
新概念词典     
公共财政: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市场机制而言,政府的职能是弥补市场的缺陷,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财政则是实现政府职能的物质基础。正是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存在和发展的主要依据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亦被称为“公共财政”。一般而言,公共财政通常担负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三个方面职能。  相似文献   

5.
传统财政本质理论存在明显缺陷.公共财政虽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模式,但其毕竟包含着财政的一般规定性,通过对公共财政的抽象分析,一般意义上的财政可界定为是社会公共组织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从事的经济行为.通过考察财政模式发展演化的历史,不难发现财政的本质应界定为是协调个体需要与公共需要矛盾的手段或方式.  相似文献   

6.
公共财政,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它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特征,资金的供给范围以“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准来确定。从财政支持农业投资的目的、内容、作用和效果看,总体上属于发展社会公共事业的投资,属于公共财政的支出范围。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  相似文献   

7.
公共财政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财政,其核心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逐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但财政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仍承担着相当大的经济建设任务。支持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是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公共财政的职能和基本任务可以概括为两条,一是保稳定,二是促发展。保稳定就是保证社会基本公共需要;促发展就是支持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财政职能的发展研究及启示杨光焰财政职能是财政本身所固有的功能,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财政职能却有不同的体现,这就需要我们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研究财政职能演变的一般规律,以便在实际的财政工作中,及时调整财政职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一、制约财政职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我们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来。理论界提出了“公共财政”的观点。该理论主要借鉴西方财政理论.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出发阐述财政的含义和职能。一般认为。公共财政就是政府要满足公共需要,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但笔者认为仅从“公共性”和“市场经济规则”的角度还无法全面把握公共财政的本质。财政学作为一门政治经济学,是以一定政治哲学理念为基础的,因此我们还要从国家观念的历史变迁中穷本溯源。  相似文献   

10.
从资源配置的系统结构认识财政,财政是政府以公共权力进行的资源配置,是连接政治、经济、社会三个领域配置资源的媒介,关注的是“联系”,资源的“来龙去脉”。国家治理是政治治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的有机体,财政治理是协调处理政治、经济、社会三个治理系统之间的秩序,强调的是“界限”,治理规则的确定性,关键是财政自身的治理,即预算机制和预算能力。现代财政就是公共财政,预算规制秩序之中运行的财政,财政现代化就是财政公共化。中国式财政现代化的制度基础是“公共权力+财产权利”即“双元结构财政”,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经济领域主要是市场效率问题,关键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关系;社会领域主要是社会保障的公平和劳动力再生产的负担分配;政治领域关键是制约支配资源配置的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11.
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观世界上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国家的财政运行机制,尽管形式各异,侧重点多样,但其基本的模式是相似的.这就是,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并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这种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构建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在理论上就被称之为"公共财政".  相似文献   

12.
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公共权力直接参与社会总产品分配的一种活动,因此财政管理从本质上讲也就是在行使公共权力。权力制衡原则是公权运用的基本法则,财政监督是财政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权力分立、权力制衡现代管理理念在财政部门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提出财政大监督理念,明确财政监督是财政部门内设业务机构的共同职责,着力推进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  相似文献   

13.
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凡是属于或可以纳入社会公共需要领域的事项,财政就要全力涉足或创造条件积极进入;凡是不属于或不可以纳入社会公共需要领域的事项。财政就不去介入或创造条件逐步撤离。  相似文献   

14.
在1998年末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1999年初召开的全国税务局长工作会议上,我国最高决策层正式宣布在中国要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那么,什么是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它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公共财政框架可概括为: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并以此构建政府的收支体系。其基本特征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立足于非盈利性,收支行为规范化,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财政运行机制的转变必然带来税收观念的一些变化。那么,在公共财政框架下,税收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税收的任务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在公共财政建设进程中,财政的公共性职能进一步增强,经济建设职能逐步衰落。伴随着公共化反思运动,衰落的经济建设职能正在地方财政运行中以另类形式悄然复归、隐然崛起,由数以亿万计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来塑造。公共财政以满足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需要为宗旨,应当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构建"公共建设财政",在此框架下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并重以基本公共需求平等化为目标建设"公共保障财政",努力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产品投入是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公共财政,是指主要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它是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弗将收入用于政府的公共活动支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充分保证国家机器止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公共财政具有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法制规范和宏观调控的功能。研究农村公共投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就财政工作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为此,本文就构建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增加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公共财政就是市场经济财政,是“用众人之钱办众人之事”。公共财政具有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法制规范和宏观调控三大基本功能。其最核心和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简言之,该保的要保,该舍的要舍。凡是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问题财政要退出来;市场不能解决的领域,财政要补上去。大家要围绕构建公共财政这个课题做文章。  相似文献   

18.
武靖州 《财政研究》2021,(2):29-35,77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论断的提出,意味着传统财政学的基本逻辑发生了变化,构筑在其上的财政法学逻辑亦需调整.从公共风险的视角审视,财政法定主义、财政民主主义、财政健全主义、财政公平主义与财政效率主义作为现代财政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面临着诸多挑战.财政法学体系构建应融入公共风险逻辑,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满足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解决"三农"问题的财政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突出强调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财政部门在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上应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所讲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充分发挥财政职能,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财政学”尽管拥有跨学科的特点,但是经济学应该是其基本学科属性。“治理财政学”是“中国财政学”作为政治经济学的鲜活特征体现;“中国财政学”拥有与西方财政学截然不同的逻辑起点,那就是满足人民公共需要的主动逻辑起点;金融学在“中国财政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前处理好与金融学等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做好学科交叉直接决定着“中国财政学”的生机活力;建设好“中国财政学”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和比较方法,以实现学科建设与推动改革发展之间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