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经营者》2008,(1):98-100
体育激活2007 2007,体育营销前所未有的火热。2007年是奥运会到来之前的加速年,这一年无论是奥运赞助企业还是非赞助企业,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搭乘上了奥运营销快车。在他们眼中,体育营销正在成为企业决胜市场的新利器,那些优秀的企业给中国体育营销史划上了一笔精彩的印记,那些优秀的企业也给中国商业史上留下了一个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2.
体育营销是随着体育运动的日益商业化应运而生的,适逢雅典奥运以及联想赞助奥运,体育营销的战略价值越发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随着健康观念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日涨,体育营销也就在这个环境下产生了。而赞助式体育营销主要是指企业对一些重大的比赛、事件等进行赞助,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我国的赞助式体育营销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还不是很成熟,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营销的发展。为此,本文对我国体育企业品牌赞助式营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体育企业品牌赞助式营销的策略,希望能够对我国体育企业品牌的营销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4.
以营销理论为指导,从营销学的角度对企业的体育赞助活动进行了研究,对企业运用营销策略开展体育赞助活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借助体育赞助宣传自己的企业越来越多,那么企业应该如何科学地运用体育赞助方法,使营销活动更有效呢?企业体育赞助的利弊赞助体育事业的好处1.提升或改变企业形象。体育赞助最明显的一个好处是企业通过与某一体育资产相联系,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形象和产品品牌的知名度。例如,通过常年向国际奥委会提供相当数量的资金,支持奥运会的进行和国际奥委会的必要开支,与国际奥委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那么,这些公司从开发奥林匹克运动无形资产上获得的回报无疑是极其丰厚的。第一,由于奥运会巨大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可以使这些产品的知名度得到…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体育越来越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影响力日益增强。体育带来的不仅是高关注度,更让人体验到健康、激情、乐观、坚韧、超越等一系列的情感与文化。这就赋予了企业塑造传播品牌个性的新的载体。体育营销是以体育活动为载体推广产品和品牌的市场营销活动。现在,企业的体育营销已是一种成熟的经营模式,赞助体育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公关活动,将体育赞助和体育营销有机结合已成为公司进行市场推广和树立形象的一大战略。世界上很多著名企业就是在赞助体育事业的过程中树立其全球品牌形象的,可口可乐之所以成为世界名牌,与它一直支持世界体育是分不开的。有人笑言:“可口可乐就是体育的形象代言人,哪里有体育运动,哪里就有可口可乐。”  相似文献   

7.
《经营者》2006,(6):24-29
当时间行走到今天,距离北京2008奥运会还有不到900天的时间,对于那些欲借奥运起飞的企业来说,奥运营销已经到了最后决战时刻,环顾那些站在奥运舞台上的中国企业,我们意外发现:一些花费重金跻身奥运赞助计划的企业,在奥运营销方面的表现却并不出色。其实,奥运并不仅仅是个资本秀场,更多时候,它是一次企业营销能力的大考场,企业打上奥逛标签后,并不意味着财富和品牌的自动累加。因为,奥运营销不是“奥运!企业”的简单组合。如果奥运是一个营销杠杆的话,那么,当前中国企业的挑战在于如何找到一个精准的支点来撬动财富,今天,许多关于奥运营销的案例、理论到处在流传,但依然存在一个问题,当下,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编按]  相似文献   

8.
体育营销以其特有的公益性、互动性和低成本、高效益,为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提供了新的平台。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64%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体育赞助厂商的产品:而同样的资金投入为体育赞助企业带来的回报是常规广告的三倍。然而.体育营销不单单是出资赞助,或是在体育赛事作广告,它是一个缜密策划、系统运作的过程,需要运用营销人员的经验和智慧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借助奥运会这个四年一次的体育盛事,可以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因而企业为了能在这个有限的平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而绞尽脑汁。花费巨资成为奥运赞助商的自然可以名正言顺顶着奥运会的光环进行营销,没有拿到奥运赞助入场券的企业也要千方百计沾上奥运的光,采取各种“擦边球”的营销手法,使消费者误以为自己就是奥运赞助商,  相似文献   

10.
企业进行体育赞助的七种武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体育赞助作为营销的新手段,但是不少企业对体育赞助的认识还处于盲目的、自发的状态。本文分析了企业体育赞助营销中常用的七种方法,希望有助于企业的体育赞助实践。 一、基于战略思考 企业的战术行动总是基于一定的战略前提下的。因此,首先一点,企业体育赞助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企业不是为了赞  相似文献   

11.
蔡国良  王强 《数据》2012,(7):22-23
正举世瞩目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在即,企业的奥运营销正风生水起。在这场商战中,赞助营销与埋伏营销的抗衡问题日益突出。赞助营销犹如"豪华大餐"——体面、品种齐全,但为此需支付昂贵的费用;而所谓"埋伏营销"是指非赞助者通过各种营销传播活动,使消费者误以为他  相似文献   

12.
以营销理论为指导,从营销学的角度对企业的体育赞助活动进行了研究,对企业运用营销策略开展体育赞助活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体育赞助作为营销领域里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早已被许多大企业娴熟地加以运用。据一项来自美国的经验性调查显示,64%的受访者比较愿意购买体育赞助厂商的产品。另据一家国际权威调查公司的测算,体育赞助对企业的回报是常规广告的3倍。目前体育赞助已占到全球赞助总额的88%。  相似文献   

14.
<正> 体育赞助渐成时尚 在国外,体育赞助作为体育营销领域里最为重要的一种手段,早已被许多大企业娴熟地加以运用,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典的如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耐克与阿迪达斯,柯达与富士……20世纪最后15年,全球体育赞助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2001年全球赞助总额为236亿美元,其中体育赞助金额约为16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张巨才  黄鹏 《企业活力》2008,(11):30-31
<正>近年来,体育赞助日益受到国内外企业界的热烈追捧和广泛应用。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将国内外企业体育赞助的热情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体育赞助,不同于一般的捐助,是企业经营的一种战略,是一种大手笔投入、高额回报的营销传播战略。  相似文献   

16.
北京2008年奥运会即将拉开战幕,而欲借奥运东风的各路企业所展开的体育营销活动,却早已处在酣战状态。尽管赞助奥运会的门票有限,但许多企业通过各种方式,想法设法搭乘奥运的便车,开展形形色色的所谓“伏击营销”、“错觉营销”、“曲线营销”等,将整个市场搅得鱼龙混杂,令公众真假难辨。  相似文献   

17.
孙仁斌 《经营者》2008,(17):86-87
一届奥运会出现燕京、青岛、百威三家啤酒赞助商,这在奥运赞助史上绝无仅有。在奥运赛场上,啤酒商的奥运营销激战正酣,各路商家也纷纷亮出了自己的底牌,一家赛着一家的翻新花样,上演了一场好不热闹的啤酒奥运会。  相似文献   

18.
按照中国奥委会的《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相关规定,赞助企业的合作有效期为2008年12月31日。过了这个大限,赞助企业将无权使用奥运会的相关标志,也无权再以奥运会赞助企业的身份进行宣传和营销。  相似文献   

19.
《经营者》2008,(1)
<正>体育激活20072007,体育营销前所未有的火热。2007年是奥运会到来之前的加速年,这一年无论是奥运赞助企业还是非赞助企业,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搭乘上了奥运营销快车。在他们眼中,体育营销正在成为企业决胜市场的新利器,那些优秀的企业给中国体育营销史划上了一笔精彩的印记,那些优秀的企业也给中国商业史上留下了一个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20.
陈婷 《中外管理》2004,(11):54-56
在很多希望借助体育营销手段提高知名度的企业眼中,简单地认为“体育营销=体育赞助”,等于一掷千金的投入,这种误解不仅会导致体育营销形式的单一化.内容简单化,还使很多有意进行体育营销的企业,因为囊中羞涩而错失一种很好的营销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