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萌芽阶段,叶祥尧作为“电器王国”中的先行者,亲历了当初创业的艰难历程。1974年,年仅20岁的叶祥尧费尽周折,买到简单的制造工具,和几个伙计在邻居家摸索和打造着最初的电器产品。在那些孤单的岁月里,为防止被发现,叶祥尧偷偷地干,一有风吹草动,就迅速收起简单的工具。叶祥尧兴办“五金厂”,作为乐清柳市早期“资本主义”的现象,村里人的心态是复杂的,有羡慕,有敬佩、还有一丝丝的嫉妒。从1974年到1986年的11年间,叶祥尧积累了丰富的生产、营销、管理以及应对局势的经验,也积累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2.
无论初衷是什么,魏建军已经为哈弗品牌注入了运动的基因,准确地说是关乎品质的对赛事营销的聚焦。2013年,围绕长城汽车的话题可谓臧否不一,但其取得的成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最新的统计显示,2013年全年长城汽车总销量为75.4万辆,同比增长21%,位列车企销量第八名。其中,SUV总销量达41.74万辆,同比大增48.47%。HAVAL(哈弗)品牌的独立似乎并没为其带来不利影响,而哈弗H8的上市和表现也更令人期待,因为人们已赋予它很深的含义:自主品牌能否突破天花板?而实际上,就在人们感叹哈弗强劲增长的时候,2014年1月,长城汽车副总裁董明正以哈弗车队总监的身份第五次带着他的哈弗车队征战南美达喀尔拉力赛赛场。 相似文献
3.
唐村实业公司作为兖矿集团第一个衰老转产矿井,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不断转变市场营销观念和经营理念,不断调整生产经营机制和营销体制,由消极被动地接受市场竞争转变为主动出击参与市场挑战。提高了企业适应市场、开拓市场、赢得竞争优势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放缓,各种新能源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煤炭产品供求关系出现变化。本文从煤炭企业创新营销模式的必要性出发,对营销创新实践提出了一些有效建议,以期对煤炭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各大煤炭用户的环保意识普遍增强,对煤炭质量要求大为提高。同时,由于各地的煤炭货源充足,用户选择范围更大,对煤炭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营销环境的诸多新变化,孙村煤矿通过创新营销理念,进一步提升品牌意识,大力加强营销队伍建设,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营销创新之路,使企业获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然规律是这样的:熟苹果先烂。这是因为成熟的苹果生长已经趋停,新陈代谢也几近抑止,若要保鲜,非得用特殊的方法不可。营销管理同样如此。对企业而言,老练的营销员就好像自然界的熟苹果,随时都潜藏着“腐烂”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随着宏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降低对煤炭的需求,许多煤炭企业常常出现煤炭产能过剩的情况,降低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产生经济损失,同时对煤炭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阻碍。面对这样消极的市场形势,煤炭企业想要不断地发展,应不断提升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水平,大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企业的营销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煤炭企业营销管理水平的提升。本篇文章分析了煤炭企业营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煤炭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的创新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9.
10.
2006年11月18日,第九届北京国际车展上长城汽车展位上四款披着红色绸缎的新车,像四位待嫁的新娘,其中三款长城自主研发的轿车是首次亮相,吸引了众多的媒体参加和消费者驻足围观,大家迫不及待想知道这几款车的模样。首先亮相的是长城精灵1.3L,这款车定位为时尚经济型多用途轿车,目标受众主要是20~40岁之间的年轻消费群体,随 相似文献
11.
“谁在科技创新上占据了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本文结合浙江省长城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的成功实践,探讨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刘亮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2,(2):48-50
“十一五”以来,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成就巨大,电力工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营销理念已成为全行业共识,各地供电企业围绕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供电可靠率持续提升,2010年全国10千伏城市用户平均供电可靠率为99.92%,用户平均停电时间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16.
营销创新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但几乎却是营销研究的盲点。本文从营销创新的内涵、营销创新的度量和营销创新的相关研究三方面对国外研究文献中与营销创新相关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在此基础上,对今后营销创新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18.
现代企业正处在不断创新与变革的时代,企业的生存空间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也使传统的营销方式面临新的挑战。市场经济条件下,营销管理的关键是营销创新。 一、以动态营销取代静态营销 现代企业必须抛弃传统的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的静态营销思想,时刻保持高度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只是政府的生产车间,产品靠政府分配、调剂,不用考虑销售,静态营销观念十分强烈。企业走向市场之时,产品开始靠企业自行销售,观念有所转变,但由于是卖方市场,产品供不应求,人们的观念仍停留在“产品观念”上,千方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