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日本侵略调查和掌握我国东北地区丰富的资源,为其侵略战争服务,留下详尽的“罪证”--军用地形图,在省档案馆清理积存档案工作中见诸于世。  相似文献   

2.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海关缉私工作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缉私是国家赋予海关的一项重要权能.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人民收回海关行政管理权的斗争,南京国民政府自上而下地建立统一的海关缉私机构,健全分支关卡,严密海陆关防;从厘订缉私章程条例入手,草创海关缉私制度;并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强海关缉私力量,特别是筹划沿海巡缉事务和创建了一支相当可观的海上缉私武装.到1934年底,海关缉私组织“业已规模大备,堪与他邦缉私设置,互相媲美”.海关缉私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上的海关机构,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设在内陆边境的“关”,唐宋以后逐渐移至沿江、沿海,又有市舶司、户关、工关、海关等不同名称。古今中外,有不少学者写过中国海关史志,如明朝高岐的《福建市舶提举司志》、清朝梁廷丹的《粤海关志》、日本学者藤田丰八的《宋代之市舶司与市舶条例》、民国初年黄序鹤的《海关通志》、近代海关英籍税务司莱特的《中国近代海关的起源和发展》等,都是有关中国海关史的专著。但是,前人的这些著述难免有其时代的局限,未能正确客观地反映中国海关的全部历程。五十年代,海关总置出版了一套档案资料丛书《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共十本),为研究中国近化海关史提供了资料基础;到八十年代,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执行,海关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海关史研究  相似文献   

4.
满铁的中国农村实态调查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乘机侵占我国辽南地区。次年10月,在大连成立“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该社一成立,就开始组织人马搜集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情报。其首任总裁后藤新平伯竭力主张开展实地经济调查,认为这是使日本侵略当局的“满韩经营”建立在“确实的学术基础之上的根本保证”。从1908年第一批日本农林专家进入我国东北开展大规模实地调查开始,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在长达近40年的时间里,满铁始终充当日本侵略者的经济特务,大肆搜集和研究我国的经济情报。满铁的调查活动,几乎涉及我国社会经济的所有领域,中国农村实态调查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是有关中国商业,都市产业和矿产资源等方面的调查。  相似文献   

5.
一、华北走私的述描 日本对我国华北地区的走私活动,很早开始。但初时规模不大,偷运货物的种类、数量也有限;他们对中国海关的法度和中国政府的缉私活动还不能不有所顾忌,因而在走私手法上还比较隐蔽。随着日本对华北侵略活动的加强,日本在华北走私活动逐渐加剧,1933年——1936年时形成高潮。其手法大约可分三种:第一,隐蔽性的走私。大多以小货船自辽东半岛出发,逢顺风时,一昼夜可达华北各主要港口。据1933年大连海关调查,大连走私出口的日本商品每月在二百万元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以这种方  相似文献   

6.
陈圣 《广东经济》2002,(10):22-23
1998年全国打击走私工作会议以来,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缉私职能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厉打击走私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坚持执行“联合缉私、统一处理、综合治理”的缉私新体制,按照“打防结合、落实责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海关事业不断改革创新和快速发展的30年,其中海关的治关理念发挥着统领海关工作全局的作用.本文以海关科学治关理念的理论与实践为线索,概括我国海关3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大致归结为三个发展阶段:"从严治关"阶段,"依法治关"与"以德治关"阶段,"科学治关"阶段.  相似文献   

8.
刘越山 《经济》2023,(10):67-72
<正>“海关担负着守国门、促发展的职责使命,做好海关工作意义重大。”2023年9月11日,适逢海关关衔制度实行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给红其拉甫海关全体关员回信,向海关系统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对国门卫士更好履行职责使命提出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9.
按照国家海关总署的要求,2006年北京海关的工作思路是以贯彻海关“依法行政、为国把关、促进发展”为己任,在维护正常的进出口贸易秩序前提条件下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推进口岸大通关进程,积极支持首都经济发展,这也是今年海关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清王朝建立初期,严格实行“沿海省份,无许片帆入海”的海禁政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皇帝下令“开海贸易”。二十四年(1685)决定在“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分别设立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作为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的处所。其中澳门(后迁广州)是对西方国家贸易的港口。事实上与当时国际贸易运输站澳门毗邻的广州,成为最重要的贸易港口,粤海关也就是最重要的海关。特别是  相似文献   

11.
清代粤海关的设置与关税征收李金明康熙二十三年(168)清政府开放海禁后测分别于广东、福建、浙江、江南四省设立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目的是管理海上贸易与征收进出口关税,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正式设立海关的开始。本文拟就粤海关的设置、关税的征收以及征...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利益,今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反走私联合行动和专项斗争。在这场专项斗争中,海关便是走私与反私斗争最前沿的一支特殊执法队伍。素有“大无锡”门户之称的江阴海关,建关4年来遵循党中央的决策和海关总署的部署,作出了令人满意的业绩:连续2年外贸吞吐超百万吨,去年人均征收关税1000万元,名列南京关区前茅,无愧于“中华之盾”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3.
肇庆市反走私工作现状的基本估计自1998年全国打击走私工作会议以来,我市党委、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严厉打击走私违法犯罪的方针政策,按照“打防结合、落实责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建立起“联合缉私、统一处理、综合治理”的缉私新休制,结合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综合运用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两种手段,坚决打击走私违法犯罪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走私活动,多年来未发生走私的大案要案,走私贩私案件从1999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见表1)。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史学会和中国經济学会在1952年共同組織了中国近代經济史 資料叢刊編輯委員会。这个委員会的主要任务是組織和推动各方面的力量,从事蒐集和編輯有关我国近代經济史的重要資料,以供研究近代史的科学工作者的参考。該会自1952年成立以來,曾编輯出版了“带国主义与开灤煤矿”(1954年1月神州国光社),“旧中国公债史资料”(1955年9月財政經济出版社)及“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的一部分叢書。关于“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这套叢書,是利用对外貿易部海关总署所藏的  相似文献   

15.
清代粤海关税收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解除了自顺治末年以来的海禁,开海通商,设置江、浙、闽、粤四海关作为管理机构。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因素,自开海通商后,粤海关关部所在地的广州对外贸易发展很快,逐步成为中外贸易的一个集结点,特别是在洪任辉案后,清政府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宣布西洋船只只许在广东收泊贸易,不得再到其他关口通商,从而把粤海关置于中国与西洋贸易的独占地位。当然清政府并没有罢废其余三关,中国与南洋地区的通商仍可照样在闽海关进行,前往日本的中国商船仍照样经江、浙两海关发帆出洋。只是由于在整个清代的对外贸易中,与西洋的贸易占着极大的比重,因而粤海关的地位也就显得格外地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 由许涤新、吴承明同志主编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继第一、二两卷先后于1988年和1990年出版后,现在,第三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1993年)又与读者见面了。至此,总字数达201万的三卷巨著,已经出齐。 本卷叙述的范围是1921—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这一时期的国内情况比较特殊和复杂,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军阀混战,贯穿其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和关内大片国土相继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人民生灵涂炭,再加  相似文献   

17.
卢哲 《经济研究导刊》2012,(17):220-220
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东北对日宣战。这一行动不仅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历史进程,而且对抗战胜利后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苏联出兵东北是有条件的,因此客观、全面地分析和评价苏联出兵的原因,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編輯兩种资料的要求及其綫索据据馬克思列宁主义原則,解剖大量史料,按年代順序,以問題为中心,并划分若干历史阶段,整理出較为系統的資料,以供教学及科学研究的需要。“滿鉄史資料”主要將包括日本帝国主义如何通过“滿鉄”对东北步步加紧地进行經济侵略的一系列資料。材料來源主要靠“滿铁”  相似文献   

19.
据满洲里海关消息,近日,“苏满欧”货运班列搭载2016年首个国际铁路运邮集装箱经满洲里口岸出境,此批运邮物品重量为3.4吨。此运邮集装箱货源主要来自国外网购,货源地主要为江浙沪地区,邮包主要目的地为俄罗斯等中东欧国家。  相似文献   

20.
民国以来,关内向东北移民,曾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达到顶峰。然而,“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关内向东北移民的正常进程被打断。事变后移民的人口结构(性别、年龄、职业构成)、地域分布、移民的定居率、迁移过程等方面与事变之前迥然不同,呈现出新的特点。事变前,关内向东北的人口迁移是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其性质属于中国人口自发的国内转移,是中华民族自身的客观调节运动。事变后,关内与东北间人口的迁移与流动发生了根本变化,即进入东北地区的关内人口,不再是自由流入谋生,而是被作为“苦力”招骗而来,其实质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关内劳动力的强制性掠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